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太极拳的真意、灵魂与思维

  何为太极?拳经曰:“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无极是静,寂然不动:太极是动,感而随通。动生于静,无极生太极。太极拳是阴阳拳,拳路中只有阴、阳两个式子,即虚实变换。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能分离,阳不是纯阳,白鱼中有黑眼睛;阴不是纯阴,黑鱼中有白眼睛。阴极变阳,阳极变阴。

  1、太极拳的真意——祛病促健康

  太极拳为内家拳,其姿势简洁、效宏、易行、合道,道法自然。其心法体现在用意不用力、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纯以虚静为主,注重精神修养,坚凝意志,增进智慧,重在祛病延年,不分男女老幼,人人可终身练习。

  自技击、表演、比赛风盛行以来,一切拳势竟尚险、奇,渐渐失去养生的真意,拳经曰:“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太极拳的终意是益寿延年不老春,而有些后人,标新立异,自为派别,弄得门类繁杂,甚至有些人,还没有弄清太极拳的真意,就拉杆立派。太极拳乃内家拳,纯以心、气为主,以修养精神为宗旨,它不仅符合易理,符合孟氏的养气之说,与现代科学也脉脉相通。那么修炼太极拳根据是什么?

  2、《拳经》是太极拳的灵魂

  练太极拳的依据有《拳经》。《拳经》是太极拳灵魂,也是太极拳的命根子,是太极拳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太极拳的功夫就在《拳经》里,没有一句假话,没有一句骗人的话,只要大家照《拳经》里所说的原理去下功夫,是绝对可以学好的。如果不重视它的指导作用,会练拳时遇到曲折的。

  对《拳经》的理解是众说纷纭。按常理讲,《拳经》是具有太极内功的人写出来的,只有内功深厚的人,才能理解其深刻的涵意。只从字面上去理解、猜想是不准确的。如果有幸猜对了,内功进步则会很快,肢体柔了、骨节松了、气血畅了、血管软了,延年益寿。因此,各位拳友要多交流,多向资深老师学习、探讨。

  《拳经》是前贤练拳智慧的结晶,具有深奥的内涵,是太极拳的理论根据,是太极拳的精妙所在。前贤将数代功夫积累、升华到理论的高度,写成经典《拳经》,以昭示后人。练拳的必由之路,只有按着《拳经》循规蹈矩练拳,才有可能攀上太极功夫的顶峰。

  太极拳的理论宝库十分丰富,如拳经、拳论、拳谱、拳诀、拳解、拳法、拳要、拳言等,其中王宗岳的五篇“拳经”,是《拳经》中的重中之重,其包括:《太极拳论》《十三势》《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要言》《打手歌》。它是《拳经》的核心,指导了数代人的修炼,其他拳诀要言,都是以它为基础写出来的,不管是哪一家哪一派,只要你练的是太极拳,都不能例外。《拳经》留给我们的,永远是一个以松柔为灵魂的、完整的、阴阳变换的拳理系统,不可断章取义,也不能僵死地去理解,通过练内功来体悟。古圣先贤的思想精华,在我们的血管里流动的时候,你健康的身体,坦荡荡的心境,就是对古典《拳经》最高的致敬。这些传统文化遗产,流传至今上千年,都是练拳时遵循的思想精髓。

  3、太极拳是和谐思维

  在常人的眼里,武术技击的决胜因素,是力量和速度,因此常人追求力大,快速,以强胜弱,以快打慢,这已是常识。太极拳却刚刚相反,它表现为柔弱、缓慢,主张以柔克刚,用意不用力。以弱胜强,以小力而胜大力,四两拨千斤,以静制动等,这就是太极拳思想,这种思想,是反常理论,是常人的逆向思维。太极拳不追求力量和快速,但是也不怕力量和快速。太极拳的柔弱,不是一般概念中的脆弱,不堪一击,它是超越了刚强的柔弱,在柔弱的表象中,潜藏着无比的强大,如水之柔弱而无坚不摧。我们相信,太极拳的松柔中潜藏无比强大的能量,如此练下去,反而能不疾而速,不力而强,极柔软,然后极坚刚。

  人体生命力最旺盛的是接近先天的婴儿状态,人体中最富有生命活力的细胞是未分化的原始干细胞,这表明,越是原始的东西,其生命力就越强大。而表面看来是最柔弱。

  物理上也是如此,几近于无的原子,所蕴藏的能量,远大于化学能,化学能又大于机械能。太极拳的以小胜大,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逆向思维,要在实践中得以实现,没有专心、没有恒心、没有悟性,没有智慧是不行的。经过长期松柔、轻灵、沉稳地盘架子,在松、轻、灵、不用力上多下些功夫,多费些心思,才能逐渐悟到一些太极拳的道理。

  用大力胜小力,以先下手为强,用快速胜慢速,这是一般人的常识。而太极拳却是超越常识的大智慧,因为它不仅是拳术,它还是医术、艺术,是哲学、是文化,是蕴藏于习练者头脑中、心灵中的功夫。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