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是战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据说他一生虽然颠沛流离,但是没有打过败仗,所以说他在军事方面的造诣很高,而且他还会通过变法使国家变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他却死的很惨,这是为什么呢?
吴起出身于卫国一个新兴的富商之家。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已经登上政治舞台,向奴隶主贵族展开夺权斗争,原来身分低贱的庶人、工商,提高了社会地位,通过读书、游说等各种途径,逐渐参与了各国的政治活动。吴起青年时辞别了老母,离开了家乡,来到被称为“礼仪之邦”的鲁国,一面跟孔子的学生曾参学习,一面在鲁君手下当官。
不久,吴起的老母死了。吴起破除传统的习惯,决心坚持在鲁国学习,不回去带孝送丧。但是,这却违反了强调孝道的儒家的规矩,曾参竟为此和吴起断绝师徒关系。从此,吴起摆脱了儒家的影响,在鲁国学习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激进派利益的法家学说和兵法,逐渐成长为一个著名的法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鲁国中有人担心吴起威胁到自己的位置,就兴起传言诋毁吴起,说他非常的残忍,狠毒,曾在卫国因买官而花光家里的积蓄,被人嘲笑后就杀死了别人,杀人以后还只顾自己逃跑而不管年迈的母亲,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只为求官。还上书鲁国君说鲁国与卫国是兄弟国,如果鲁国重用吴起,还会得罪卫国。鲁国君在听到传言和官员的上书后权衡利弊下也冷淡、疏远了吴起,吴起感觉到以后,只能到其他国家发展。
听说魏国的大王非常贤明,就去投奔了魏王,魏王知道吴起这个人,虽然有些贪财好色,但是打仗非常厉害,就委以重任,命吴起为大将军同秦军作战。吴起认为,打仗靠的是军士。士兵的身体素质、军事技术和斗志对战争的胜负很重要,因此他在魏国时对士兵进行严格的挑选、训练和考核。考核的标准是:士兵身穿三层甲,头戴铁盔,腰佩利剑,能操十二石的强弩,带箭50支,肩扛长矛一杆,背三天干粮,半天能行一百里。凡考核及格者,其家就免去徭役,并奖给田宅。这样,便促进了士兵训练军事技术的积极性,选拔出了一批刻苦耐劳、勇敢善战的战士。
接着吴起改革了魏国军队的编制法,把身强力壮、善于近战的编在一起,吃苦耐劳、能长途跋涉的编在一起,使每个士兵的优点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遇到战争时便能灵活地编排使用。在治军中,吴起也和孙武一样,强调“进有重赏,退有重刑”,严明军纪,赏罚分明。他还深入士兵队伍,和最下等、最辛苦的士兵一起生活。吴起以他卓越的军事思想和杰出的军事才能,为魏国训练出了一支训练有素、勇敢善战的军队。他在与敌国作战中,运用时隐时明、诱敌深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屡次获胜。
公元408年,魏文侯命吴起伐秦,吴起攻占了秦国在洛水以东的五座城池,在那里设立了西河郡,由吴起任郡守,使“秦兵不敢东向”。总计他与敌国作战七十六次,获得全胜的就有六十四次。这些辉煌的战果,证明了吴起军事思想的正确。
一直到魏文侯死后他儿子做了国君,立了一个叫公叔痤(魏国的驸马)为国相,吴起非常不服气认为自己都比公叔痤强,还数次令其难堪,公叔痤知道吴起这个人心高气傲对自己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就与部下施计,将吴起赶出魏国。嫌魏国小而转投更强大的秦国,大王将公主许配给吴起以此来试探吴起看他是否有二心,浑然不知的吴起果然中计,委婉的拒绝了魏王,魏王非常生气,觉得吴起有二心,也慢慢的疏离了白起,对他不在信任。吴起见状、害怕魏王降罪自己,就逃离了魏国,吴起逃到楚国,因为打了许多胜仗,在诸侯国中也有了很大的名气,所以他一到楚国就被楚王封为楚国国相,吴起作为楚国国相以后,也没有辜负楚王的厚望,着手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后,使楚国的国力有了大幅的增长,在军事上面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与蔡国,还打退过韩赵魏三国的进攻,向西还讨伐了秦国,所以很受楚王的看重。
吴起在改革的时候也得罪了很多楚国的贵族,因为将原本用来养活贵族的财务,用来培养军队,废除了国君与公候的关系,疏远了那些贵族的地位,让很多贵族对吴起是恨之入骨,但苦于楚王非常信任吴起,而拿他也没办法。直到楚悼王死后那些被吴起得罪的贵族们马上展开了行动,带领自己的部下拿起弓箭攻打吴起,吴起一看对方人多势众,就赶紧往已死的楚悼王跑去,趴在楚悼王的遗体上,想让那些追杀他的人,投鼠忌器从而获得一线生机,但对吴起恨之入骨的贵族哪里肯放过他,一声令下箭矢纷纷朝吴起射去,至此一代名将吴起被射身亡,而贵族也有70多家被新即位的太子杀掉,因为他们在射杀吴起的同时也射中了楚悼王的遗体,吴起也为此算是大仇得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