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一代名相魏徵竟然还是中国的葡萄酒宗师 唐太宗尝后直夸好

酒这一产物不论是喜是忧、是富是穷都有它的在场,在古代的时候也有很多诗人为酒作诗,可见酒在人们生活中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清末吴趼人笔下还有“灯红酒绿”的词句,可见当时绿酒常见,反是如今只剩下“竹叶青”、“杨林肥酒”等少数代表。然而,传统的“醹渌”是用米酿造的,魏徵的“醹渌”脱颖而出则是因为使用葡萄。至于魏徵从何处学的技术,据岳东《魏徵与葡萄酒酿造术的传播》一文考证,应该于魏徵出身漠北游牧民族高车有关。高车与粟特人来往密切,比较其他史料中对粟特葡萄酒的记载,魏徵显然是得到了粟特人的真传,然而高车这一卑微的出身使得魏徵不便向唐太宗透露,以至于高昌战后唐太宗才得“酒法”。唐太宗亲自酿酒,其实也可视为向故去的心爱大臣兼一代酿酒宗师致敬。

在唐太宗的眼里,魏征无疑是个正经、古板得近乎迂腐的老夫子,可是人都会有个爱好吧,于是他派人去打探。探子很快带回情报——魏征爱吃醋芹。唐太宗马上召来魏征赐宴,请他吃醋芹。这一餐,君臣相谈甚欢。

但探子知道的并不全。魏征偶尔也玩玩跨界—酿酒。身为唐朝反腐先锋,从来不送礼的魏征还少有地把自己DIY的酒献给唐太宗,让他也尝尝。

喝了魏征亲自酿的酒,唐太宗当即拿起御笔,猛拍魏征的马屁,说他酿的两种酒远胜汉武帝和隋炀帝时期的宫中名酒,质量更是没的说,放上10年味道也不会变。虽说唐太宗这话有点夸大其词,但魏征会酿酒这事倒是真的,他酿的是葡萄酒。

其实,唐太宗才是真正的跨界大咖、酿酒界奇葩。人家可是一边当皇帝,一边玩酿酒。不仅行政级别比魏征高,酿酒技术也高了不止一点。

唐太宗是唐朝葡萄酒酿造第一人,《册府元龟》中载:“及破高昌,取马乳蒲桃实于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帝自损益,造酒成。”唐朝收复高昌(新疆吐鲁番)是在贞观十四年(640年),此后长安城才有了葡萄,唐太宗才有了酿葡萄酒的可能。

其实在汉朝,葡萄就在长安出现过,但直到唐朝,葡萄还不多,是真正的稀罕物。当然,葡萄在唐朝再少再珍贵,也少不了唐太宗的。他不仅有吃的,还可以用来酿酒。按《册府元龟》的说法,唐太宗得到的高昌酿酒法,应该是葡萄自然发酵法。而所谓的“帝自损益”,很可能是唐太宗在自然发酵法的基础上,投入了不同种类或数量的酒曲,进行了独特的葡萄酒酿造试验。唐太宗成功了,在不同的酒曲、曲量的作用下,他酿成了八种葡萄酒,然后高兴地叫来群臣一起分享。

此时,会酿酒的魏征正在左相的任上,自然也是在第一批品尝葡萄酒的幸运儿,想来两人就此有不少共同语言。

据《魏征与葡萄酒酿造术的传播》,应该与魏征出身漠北游牧民族有关。漠北游牧民族与粟特人来往密切,后一部分归入中原。因此魏征习得葡萄酒酿造技术不奇怪。“太宗破高昌,收马乳葡萄种于苑,并得酒法,仍自损之,造酒成绿色。”

马乳葡萄,就是“马奶子”葡萄,是由粟特人引进新疆种植。现在只做食用,不用于酿酒了。

葡萄美酒夜光杯,是公认的最佳搭配,可以猜测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们颜色较为接近。也有说夜光杯是指玻璃杯的。

《本草纲目·酒》:“酒,红曰醍,绿曰醽,白曰醝。”所以,“醹渌”是美酒的代称,也只绿色的佳酿。一般说来,传统的酿造酒(包括浊酒和清酒)都呈绿色,自唐至宋,都是如此。

唐宋时期也有很多反映绿酒的诗词,如“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令节想君携绿酒,故情怜我踏黄尘”“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等。

传统的“醹渌”是用米酿造的,魏徵的“醹渌”脱颖而出则是因为使用葡萄,也就是说魏征的“醹渌”是一种呈绿色的葡萄酒。可惜的是,魏征的酿造技术已经失传了。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