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太极拳要义

  身:拳之一艺虽是小道,然末始不以小见大,故肄业之时,不可视为儿戏。而身体必以端正为本,身一端正,则作为无不端正矣!大体正则小体皆正,况此艺全是以心运手,以手领肘,以肘领肩,以肩领身,以全体论,则心领乎手;以运用论,则手领乎身,身虽有时倚斜,而倚斜之中,自寓中正,不可徒以表面视之,而失其大中至正之法,能循规蹈矩,不忘生枝节,自然合拍。

  心:心为一身之主。心一动则官骸听命,官骸不循规矩,非官骸之不检,实检官骸之不检焉。孟子曰:"出入无时,莫知其乡者惟心之谓欤"。又回:"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可见人之有心,但视其操与不操耳,能操则心神内敛",故足容重,手容恭,头容直,目容肃,种种官骸皆出个中,心在故焉。不操则心恒驰外,故视不见,听不闻,食亦不知其味,一切行为皆出个外,心不在故焉。打拳一道,口授俱多,著述甚少,故当耳提面命,尤得留心听记,盖文事武备,不留心者往往视为两橛,而不知实本于一流,其外面动静之形迹与里面静躁之神明,皆由其心宁静与否。心苟宁静,凡四体之开合擒纵,莫不有自然之机致,至当恰好,无可加损者,存乎其中,苟细心体会,何难升堂入室,只有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不躐等而进,不中道而止,以我之心思智力,穷行(练拳之理)之高远精微,壹志凝神,精进不已,层累屈直,无不能致极,即身所难之境,皆可以心达之,无他有心而能用之也。故凡学拳者,皆当操心,世人皆以拳为末艺,其学习时,往往嘻戏从事,或畏难懈情,皆难学成。故未上场时,先须打扫其心,使其心清净一物无所着,然后上场,平心静气,上体自然灵动,下体自然稳重,任大机之往来,运吾身阖闭,伊然一太极元气,周疏无间,学习一遍,平其气息,必使四肢运动之迹,仍浑然归于无形,方为学拳准的。

  理:练拳多不讲理,不讲理但论血气,无惑乎手之多失于硬也。所以练拳贵先讲理,顺其性之自然,行其势之当然,合乎人心之固然,而深究其势之所以然。勿使人有茫然,一开一合,始则勉然,一动一静,久而自然,积久而始而惺然,继而恍然,终而豁然,以至于盎然,粹然,而归于浑然,其实我之于拳用功并无拂然,一皆率其性之本然而然。

  气:练拳者,运动吾身,不滞不息,不乖不佛,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是为中气。拳家苟能顺其天机之自然,抑扬顿挫,动合天然,园能自如,毫无窒凝,他日迂敌,自然有余地,不然浑身一片硬气,猝迂好手,只觉束手无策,进不能进,退不能退,一任他人发落而已,纯何如也,人亦何乐用硬气而不用中气哉!

  意:心之所发谓之意。人之练拳,其意初发,如作文写字,下笔带意之意。意于何见?于手见之。意发于心,手即喻之,而形诸五官百骸,极有斤两,极有神韵,心正则意之所发者皆正,而四肢之运行亦正,心邪则意之所发者皆邪,而四肢之运行亦邪,此练拳之气贵诚其意也。曷言乎尔,如人心平气和,则发于言者和顺可听,此意之由和而发者也。如人意气过盛,其然于言者皆带激烈之气,此意了由怒而发者也;练拳观其举手和顺,即知其意念和顺。周中规,折中短,实理贯注于其间,绝无冗杂,观者亦觉清爽,皆意所发之干净为之也。着着俱有实理,着着俱为真意,非徒川硬手硬脚,全凭霸气,形之于外,毫无蕴藉之意芷于中,此意之所以贵诚也,学拳者审之。

  志:志者心之所云也。意念一发,而志即随其意之所往而亦往。人惟能专心者,乃能致志,致志先由立志,人不立志则无所树立,人不致志则半途而废。始虽有志而无志也,有始无终故也,此练拳所以贵立志,尤贵致志,苟能致志,加以果毅功夫,则有志者竟成,他日不可限量,皆志之为也。此练拳之贵乎有志。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