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唐睿宗李旦两度为帝三让皇位 他追求究竟是什么

唐睿宗李旦一生中,两度为帝,却三让皇位。一让他母亲武则天,二让他哥哥李显,三让他儿子李隆基。有人批评他性格柔弱,卑躬屈膝,对他很是不耻。但也有人认为他韬光养晦,大智若愚,给他很高的评价。那么,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要对他有个公正的评价,咱们先得来说一说他两度为帝与三让皇位的情况唐高宗驾崩,武则天立她和高宗的第三个儿子李显为皇帝,是为唐中宗。李显这个人,是有权力欲的。他不想像他老爹,凡事都听武则天的,他要自己做主。他还想把他的皇后韦后一族的人扶持起来,和他老妈对着干。自然,他这些举动让他的老妈大为生气,他刚当皇帝55天,武则天就把他废为庐陵王,贬出长安,立他的亲弟弟,也就是武则天的第四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

网络配图

李旦继位,武则天继续临朝称制,也就是俗称的“垂帘听政”。但是,武则天的垂帘听政和别的太后太皇太后完全不一样,别的太后都是在皇帝身后拉一条纱帘子,躲在后面;或者像宋朝那样坐在皇帝的对面。武则天则是一个人唱独角戏,皇帝呢,只能住在别殿里。而且武则天还不断随便换年号,“诏书”都改为“制书”。武则天的意思已经非常清楚了,就是天下是我的,李旦你别来掺和。

李旦便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把皇位传给他老妈的。他对他老妈说,他自己能力实在很有限,很平庸,与其占着茅厕不拉屎,不如让他母亲来做皇帝。总之把自己说的非常的不堪,非常的无能,说得武则天不做也不行。于是就做了。

武则天做皇帝后,怎么安排李旦呢?一般老皇逊位,都叫做“太上皇”,总不能让儿子做太上皇吧?那么,能不能叫“太子”呢?似乎也不行。因为武则天还没有考虑清楚,今后自己的皇位要传给谁呢。于是就给了李旦一个不伦不类的“皇嗣”的称号。

为什么武则天还没考虑清楚将来把皇位传给谁呢?这还真是武则天一个两难问题。选自己的侄儿吧,毕竟不是自己生的,将来自己死后,都入不了武家的太庙。再说了,她那两个侄儿,从小没受过什么教育,就两混混,而且还做了很多恶事,将来把江山交给他们,能守得住吗?武则天虽然武断,但其实是个治世高手,涉及社稷江山的大是大非问题,她还是很明慧的。选自己儿子呢?也不行,这样便意味着江山还得改姓李。那自己百年后,刚建立的周朝还不又得改回唐朝,自己不白忙活了吗?

武则天计较权衡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立自己儿子为继承人。要立儿子为继承人的话,当然应该是李旦了。但李旦坚决不同意,称病不出,说要立也应该立哥哥李显,不该是自己。武则天没法,只要把李显喊回来,立为继承人。这样,他“皇嗣”的称号又变了,改为相王。这就是他二度让位。后来在武则天晚年的时候,朝廷大臣张柬之等人杀掉武则天的“后宫”张昌宗、张易之兄弟,逼武则天退位。拥立太子李显为皇帝。李显当皇帝后,想让李旦参与国政,并立他为皇太弟。“皇太弟”的意思很含糊,历史上有过许多皇太弟,比如赵匡胤就立赵光义为皇太弟,蒙哥也立忽必烈为皇太弟。总之皇太弟有作为储君的意思,但又不太明确。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大约是李显对自己弟弟让位给他的一种补偿吧。但是李旦坚决不同意,李显只好作罢。

网络配图

不久,李显就被他老婆韦皇后毒死,立李显的第四子、15岁的李重茂为皇帝。朝中大臣想拥戴李旦参与辅政,制衡韦太后。但是李旦还是那句话,坚决不同意。

韦太后效仿武则天,临朝称制。甚至也想如武则天那样取代李家天下,当历史上的第二个女皇帝。但形势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不但朝中大臣已经相当警惕,更为关键的是,李家出现了一个强势的后起之秀,这个人就是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他和太平公主联合起来,杀掉韦太后,拥立李旦重新当皇帝。这也是李旦二度为帝。

李旦虽然当了皇帝,但李家王朝并没有太平。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又发生了争夺权力的斗争,而且两人的斗争愈演愈烈。李旦本来想过努力调停,化解两人的矛盾的。比如朝中大臣有奏,他总是要问这些大臣,是不是都征求过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意见了?而且还特别交代,两个人的意见都必须征求,不能拉下一个人!他这样做,目的是想找一种平衡。这也被历史学家称为李旦的“太极功夫”。但是这两人较上劲了,李旦就算施展了“太极工夫”,也没用。在这种情况下,他第三次把皇位让给了自己儿子李隆基。

李隆基登位后,立刻包围太平公主府,太平公主被逼自杀,李隆基处死她的三个儿子。这样,唐王朝的这一场宫廷风雨,终于得以尘埃落定。

咱们现在来分析一下李旦的三次让位。第一次,李旦为什么要主动让给他老妈呢?其实是他已经看明白了他妈想当皇帝,反复给他释放的信号。面对这样的信号,如果他不理,只能有两种结果:一是像被害的章怀太子李贤或者被废的庐陵王李显一样。二是和他母亲对着干,把他母亲搬到。李旦有没有能力把他母亲搬到呢?这个我们且不去妄论,但有一点肯定是很明确的,他不想涉足到权力斗争之中,不想掀起宫廷的腥风血雨,所以才非常干脆的让位!

第二次让位给哥哥,却又为什么呢?照理说,武则天最终决定立李旦为继承人的时候,这次她是真心的了。因为一者她的身体状况已很糟糕,二者她也在武家后人与李家后人之间做出了选择。李旦被立为太子,不会有什么危险的了不,李旦明白,不是没有危险,而是危险更大。这个危险就是来自于他的哥哥李显的。在武则天当皇帝之前,他哥哥和他都当过皇帝,而且他哥哥当皇帝在先。论资排辈的话,应该先是他哥哥的。所以他笃定他哥哥内心肯定有不平。更为关键的是,就算他哥哥没意见。要知道,他哥哥身后有个姓“韦”的女人。这个女人没有武则天的才干,但是要论心肠歹毒,可比武则天厉害得多!如果自己真接招当太子了,那么一场眼看要平息的宫廷风暴又将重新掀起。这可不是李旦愿意看到的。

网络配图

第三次为什么又要让位给自己儿子呢?是儿子在逼他吗?有逼的成分,也有他主动的成分。为什么这么说呢?儿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争斗,已经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虽然自己费尽心力,但是显然是没办法调停他们的。要想结束这种争斗,唯一的办法是让这种争斗失去平衡,让一方战争另一方。从李家江山的千秋万代来说,胜负只能有一种可能,就是让自己的儿子取胜。所以他非常干脆的第三次让位。果然,李隆基一登位,就消灭了太平公主。这场从武则天开始延续至今的宫廷风暴,终于尘埃落定。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没有李旦的三次让位,唐王朝的宫廷风暴,能不能这么快结束,还真难说。正是因为有李旦的穿针引线,妙手转陀螺,唐宫中虽然布满腥风血雨,但是,这种风雨还只是局限在宫廷中,没有太多祸害天下老百姓。而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以来的良好社会风气还一直延续着,最终迎来了唐玄宗的“开元盛世”,造就了辉煌强盛的大唐王朝。历史学家在评价辉煌的延续时,一般会认为这是武则天的功劳,并且给这位中国第一女皇以极高的评价。不过,我想说的是,这只是表面的。真正让唐宫不散架,不陷入唐末五代十国那样的纷争战乱,保持国家的元气,李旦的作用显然是被严重低估了的。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