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原来皇帝也算命 古人如何看那些迷信(一)

楚庄王十七年的春天,楚国军队围攻郑国,攻城之战持续了半个多月,城池岌岌可危。凶险之际,下一步究竟是守是降,郑国人产生了深深的疑惑。解除疑惑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问卜。

问卜的过程,首先提出来一种设想,卜问是吉是凶。郑国人提出的第一种选项是求和,结果得到不吉之兆。第二种选项,是到祖庙中痛哭,同时做好迁徙的准备,结果得到吉祥之兆。

于是郑国人纷纷来到祖庙之中,对着祖宗的神位痛哭。悲伤的情绪在城中四处传播,哭声震天,城上的军士们受到感染,也一齐放声大哭。

城外的楚军看见郑国人如此悲伤绝望,决定退兵。郑国人擦干眼泪,趁机修整被毁坏的城墙。楚军发现郑国人并没有归降之意,返身杀回来,重新把郑国包围起来,历时三个月,最终灭亡了郑国。

占卜之术历史悠久,出现的时间比文字还早。其核心是预测未来的吉凶,或者找出灾祸的缘由,或者发现摆脱灾厄、疾病的途径。在一些重大的行动之前,预测成败吉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许多时候,对于同一种占卜结果,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解释。《六韬》中说,周武王准备讨伐商纣王,让散宜生卜测一下。散宜生认为前景不妙,他首先使用的是龟卜的方法,结果根本没有显示出来有价值的兆象。于是改用蓍草起卦,蓍草乱作一团,折断了不少。两种方法都失败,这比凶兆更让人泄气。

麻烦的事并没有结束,在预定发兵的前几天,一直暴雨不断,雨水大量积聚,兵车难行。终于熬到了发兵那一天,军前的旗帜又突然断为三截。于是散宜生对周武王说:“占卜不成,连日来暴雨连绵,军旗又诡异地折断,这些都不是吉祥之兆,不宜行事。”

姜太公则认为:“圣人生在天地之间,衰乱之世,应该乘势而起。龟甲不过是一片枯骨,蓍草不过是一把枯草,它们怎么能够分辨吉凶?而且,这其中种种预兆的真实含义,散宜生并没有搞明白。比如这几天的暴雨,其实是在为兵士们刷洗兵甲;发兵之日旗帜折断为三截,是预示我们要兵分三路,如此可以斩落纣王之首。在我看来,这些都应该属于吉兆。”

在这里,姜太公从根本上否定了占卜,认为人的智慧足以判断吉凶福祸。周武王最终采纳了姜太公的主张,起兵伐纣。军队行进到牛头山,又一次遇到大风雨,旌旗折断,周武王战车前面的马都受惊而死。

疑惑总是出现在困顿之时,周武王和众人再一次犹豫起来,联想起此前的种种不祥之兆,准备退军。姜太公大怒,恨道:“如今纣王无道,枯草朽骨怎么能知道天意?”

紧要关头,信心十分重要。破釜沉舟的勇武,来自于那一线可能的胜机。于是姜太公烧掉龟甲,折断蓍草,亲自率军渡河杀敌。周武王只好跟随上来,最终灭掉商纣王。

像周武王一样,许多人在犹疑之时总要求助于占卜,寻找答案。《左传》记载,楚国军队在一次进军途中,走到一个名叫蒲骚的地方,意外发现郧人的军队。领军的屈瑕让部队停下来,打算请求援军。属下一位名叫斗廉的官员认为,两军交战,人数的多少并不是获胜的关键,最重要的是大家齐心协力。

屈瑕又建议,在开战之前先占卜一下结果,看看是否有利。斗廉说“卜以决疑,不疑何卜?”

于是楚军向郧人进攻,大获全胜。斗廉的观点认为,楚军拥有绝对的优势,与郧人交战理所当然,胜利也在预料之中。在这里,斗廉提到一个占卜的重要原则:它只是用来消除心中疑惑的,没有疑惑,便没有占卜的必要。

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唐太宗李世民的身上。玄武门之变前夕,对于是否诛杀亲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政变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的,李世民突然犹豫起来,于是找人来占卜。此事恰好被张公谨撞见,他上前抢过龟甲摔到地上,对李世民说了一段很有名的话:

凡卜筮者,将以决嫌疑,定犹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纵卜之不吉,势不可已。愿大王思之。

张公谨认为,发动政变是李世民的不二选择,此时的怀疑与退缩,带来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李世民不应该再有疑惑和犹豫,当然也就没有占卜的必要。

从这个角度来看,古人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糊涂,那么愚昧,他们对于占卜的认识,比我们更为深刻,并不是一概地否定,当然也不是完全信赖。

中国的历史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上演改朝换代的大戏。群雄竞起,最终总有一个人脱颖而出。这种开创帝业的过程风险巨大,成功的机会非常渺茫。也因此,那些心怀大志的英雄们卜问前程的愿望也比别人更强烈一些。

汉高祖刘邦和妻子吕氏,早年都曾请人给自己相过面。东汉光武帝刘秀千方百计要从谶纬之书中找到一点明示,证明自己上符天命,同时想尽办法打击竞争者的信心。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蜇伏之时,身边都出现过占卜者的身影,在获得信心与肯定的同时,他们还要极力掩饰自己的问卜举动。宋太祖赵匡胤也曾经跑到高辛庙中,在神灵面前卜问自己一生的成就……

这类举动实际上还包含着更隐秘的动机——借助占卜之术制造君命天授的舆论,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为未来的夺权纂立造势。

检索史实不难发现,随着时代的进步,皇帝们对于占卜的看法越来越理性,唐代以后只有少数的君主会借助伎术、公开进行重大的决策,比如明世宗的扶乩,即使在当时也有人不以为然。

于是许多的皇家占卜成为一种私秘的活动,比如宋光宗向紫姑神询问自己什么时候可以继承皇位,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之后,秘密调查与自己八字相同之人,雍正皇帝试图透过大臣的八字来研究和考察他们等等。当然,这种事只能偷偷地进行,不方便摆到台面之上。

对于那些贤明的君主来说,占卜是否灵验并不重要,他们骨子里真正相信的是姜太公的观点:只要能赏识和任用贤明之人,从善如流,就能“不看时日而事利,不假卜筮而事吉,不祷祝而福从。”

这才是聪明人应有的信念。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