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大寒养生,你需要保温

1月20日,太阳到达黄经300度,大寒节令。《三礼义宗》指出:“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大寒之令,天气寒冷到极点,滇中地区则寒潮南下频繁,下雪机率小,天寒地冻的阴冷景象时有所见。随着大寒到来,农村纷纷宰杀年猪,人们开始忙着准备腌腊肉和各种沉甸甸的物质储备,也隐隐感受到回春大地景致。

大寒仍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时令,人体阴阳消长代谢相当缓慢。起居仍应早睡晚起,不要轻易扰动阳气,凡事不要过度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天气寒冷已极,养生要着眼于“藏”。要控制精神活动,保持精神安静,把神藏于内不暴露于外。

大寒低温阴冷,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多发,应注意预防。早晨和傍晚尽量少出门,要注意保暖,外出时加穿外套,戴上口罩、帽子、围巾。有心脑血管病史的老年人要注意保暖,早晚少出门,避免感冒。早上尽量晚起,中午或下午到户外活动一个小时,外出加穿外套,最好戴上口罩、帽子、围巾。另外,大寒节气以晴为主,老年人要注意利用阳光来保养身体,冬季晒太阳好处多。保暖之时,也要关注湿度,早晚多开窗通气,室内取暖时注意以地板上洒水等方式增加空气湿度。

老年人常出现许多肾虚症状,如腰酸背痛,头昏目眩、健忘失眠、疲倦乏力、性功能减退等,可以常服补肾益气,如清蒸鲫鱼、红烧鳝鱼、炒虾仁等,以补益肾精;黄芪炖牛鞭、黄芪炖狗肉、黄芪腰花汤等以补肾壮阳。

抗衰老的中药有:黄芪、黄精、熟地、人参、党参、枸杞、首乌、白术、山药、大枣、桑椹子、冬虫夏草等;

补肾益精的中药有:肉苁蓉、紫河车、枸杞子、黄精、龟板、鳖甲、菟丝子、海龙、海马等;

补肾壮阳的中药有:巴戟天、淫羊藿、锁阳、杜仲、仙茅、韭菜子、补骨脂、金樱子、阳起石、麻雀肉、刺五加等。

中医养生精华在于辨证论治,仍然要认清体质、辨证进补。

大寒时节适宜的膳食,当选择有温中散寒、补虚益血、润肺通腑的功效者。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大寒节令适宜的膳食:

补气参术老鸭煲

做法:肥鸭1只,党参2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炙甘草10克,香葱、生姜、料酒、味精、精盐各适量。鸭子宰杀后,除尽毛,剁去嘴、脚爪,在鸭背面近尾部横开刀,抠出内脏、食管、气管,冲洗干净,在沸水锅里氽一下捞起,装入蒸碗内;将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用纱布袋装好,扎紧口;细葱、生姜洗净,香葱切段,生姜切片;将药袋放入鸭子腹内,加入姜、葱、料酒和适量清水,上笼用武火蒸至鸭肉烂熟,鸭骨松裂时取出,拣去姜、葱,捞出药袋,在原汤汁中加精盐、味精即成。

功效:益气健牌、滋阴养胃,适于牌胃气虚所致不思饮食、腹胀便溏、神疲气短、面色萎黄、小便不利、肢体浮肿;气阴两虚所致的烦渴干咳、骨蒸潮热、午后低热,以及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消化不良等而属气阴亏虚者。

花生红枣烧猪蹄

做法:猪蹄1000克,红皮花生100克,红枣120克,料酒、酱油、白糖、小茴香、花椒、生姜、香葱、菜油、味精、精盐各适量。将花生米、红枣洗净,清水浸泡半小时;生姜、香葱、茴香洗干净,姜、葱切碎;猪蹄去净毛,刮洗干净,煮五成熟时捞出,用酱油拌匀;将炒锅置火上,放入菜油烧至七八成热时,下猪蹄炸至金黄色捞出,放入砂锅内,注入适量清水,加入花生、大枣、料酒、花椒、茴香、姜、葱;以武火煮沸后,改文火慢烧至猪蹄烂熟,调入白糖、味精、精盐即成。

功效:补血益气、养心安神、增乳,适于血虚所致面色无华、头昏眼花、心悸心慌、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月经量少色淡或经闭不行、产后无乳或乳汁稀少,以及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神经衰弱等属血虚者食用。

枸杞桂圆补酒

做法:枸杞子100克,龙眼肉80克,白酒1升。将枸杞子、龙眼肉放入干净瓶中,加入白酒直接浸泡,密封7天后,开封,每日睡前一小时随量饮用。

功效:滋补精血、养心安神,适于精血亏虚所致的头晕眼花、视物模糊、心悸心慌、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

大寒节令是气候寒冷之期,却也孕育春之生机。中医学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养生亦如此,当以之为据科学养生。认真辨识体质类型和个体阴阳盛衰,根据运气流年以及大寒节令的地域气候特点、民族特点、生活民俗和养生习惯,辨证施膳,精心调养,增进健康。以一年中“冬令进补”的最后时节,选择药膳、膏方,或者饮食调养,以调补正气,扶助阳气,获得健康体魄,减少疾病发生。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