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注意:酸甜苦辣咸,口味变化,可能就是你身体出问题了

  注意:酸甜苦辣咸,口味变化,可能就是你身体出问题了

  酸甜苦辣咸,有人浅尝即止,有人大快朵颐,每个人的口味就像一张张个性化的名片。小编告诉你:除地理环境、自幼养成的饮食习惯和遗传基因等,偏好某种口味有时也是营养失衡或健康异常的信号。

  中医认为,酸甜苦辣咸分别与人体的五脏相对应,各有其作用。《黄帝内经》记载:“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而《彭祖摄生养性论》中强调:“五味不得偏耽,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甘多伤肾,咸多伤心。”五味五脏相生相克,脏器病变,可能会影响舌的味觉功能,使人对五味的喜恶发生改变,产生不同的饮食嗜味或口味的突然变化。

  偏嗜酸,可能是肝脏问题

  酸入肝,酸味对肝有滋养作用,如山西、陕西一带菜肴多酸,缘于当地气候干燥,人体津液易损,适当食酸可滋养阴液。偏嗜酸味或者突然喜食酸味,则可能是肝脏出现问题的一种反映。

  注意:酸多伤脾。过多的酸味食物会引起肝气偏胜,克犯脾胃,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多食酸,而肉胝皱而唇揭”,脾主肌肉,其华在唇,因此,消化功能不好、饭后胃胀、大便溏稀、言语低微等脾虚症状的人,要注意少吃酸食。

  建议:喜食酸味者平时可选择西红杮、橘子、杨梅、石榴、柠檬、葡萄、绿苹果、山楂等新鲜果蔬,减少腌制酸菜和醋制品的食用。

  偏嗜甘,可能是脾胃问题

  甘入脾,甘味对脾胃有滋养作用,但嗜食甘甜者往往有脾虚的问题,如江浙地区地势低洼,气候潮湿,人易患脾胃病,脾胃虚故多喜食甘味,在饮食口味上素有“南甜”之称。

  注意:甘多也伤肾。过多的甜食会引起脾气偏胜,克伐肾脏。“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肾主骨藏精,其华在发,因此甜味的东西吃多了就会使头发失去光泽、脱落。经常腰膝酸软、耳鸣、耳聋等肾虚症状的人,要适当控制甜食的摄取。。

  建议:平时可以选择含糖量低又不失甜味的谷类、水果、蔬菜,如山药、藕、南瓜、红薯、玉米、豆类、枇杷、苹果、菠萝、猕猴桃等。平时可以用荷叶绿豆粥、水果羹、山药煲来代替甜品。

  偏嗜苦,可能是心火过旺

  苦入心,苦味可清心火、消暑热。嗜食苦味往往是心火内盛的表现,多伴随心悸、失眠、口角生疮、舌尖红等症状。苦味食物虽然具有一定营养价值,但大多性质寒凉。

  注意:苦多会伤肺。当我们吃入的苦味东西过多时,就会损伤肺的功能。“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肺主皮毛,苦味太多,皮肤可能失去光泽,毛发容易脱落。如果你是容易感冒、咳嗽、咳痰等肺气虚表现的人,要适当控制苦味食物的摄入。

  建议:喜食苦味的人可适量选择苦瓜、芥蓝、芦荟、苦丁、水箭草、岗梅根、玉蝴蝶等,食用苦味的蔬菜时可以先用淡盐水浸渍片刻,将汁滤去再漂洗后食用。喝凉茶要适度,并且最好避免空腹饮用。

  偏嗜辛,可能是耗气过多

  辛入肺,辛味可解表行气、调理气血,如四川一带多崇山峻岭、易染瘴气,当地人喜食辛辣,以疏理气血,散发瘴气。肺病嗜辛,往往也是生理上需要宣发肺气以缓解症状的一种自然选择。长期过食辛辣可致肺气宣发太过,气机耗散,耗伤精神,令人疲惫。此外,无辣不欢还很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及肛肠疾病。

  注意:辛多易伤肝。过量食用辛辣食物容易引起肺气偏胜,克伐肝脏。“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肝藏血,主筋,辛味太多,会导致筋的弹性降低,血到不了指甲,就会易脆、易裂,也会影响血液输送。因此,经常有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视物模糊等肝虚症状者,应少吃辣。

  建议:平时菜肴里放些新鲜的生姜、辣椒、葱蒜、洋葱等辛味食物作为调味,可改善食欲,但一定要适量,以免刺激肠胃。

  偏嗜咸,可能是肾精问题

  咸入肾,适量的咸味对肾有滋养作用。北方地区寒冷,菜品和人的口味往往偏咸,这与咸能补肾,化为阳气而御寒,增强人体抗寒能力不无关系。肾病患者对咸味、酸味等味道比较麻木,因此很容易口味过咸。

  注意:咸多能伤心。“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心主血,其功能不足可使血脉凝聚,脸色变黑。咸味吃多会造成肾气过盛而克制心气,损伤心的功能。有心悸、气短、胸痛等不适的人,一定要少吃咸。

  建议:平时应有意识地减少盐的摄入,清淡饮食,以防味蕾迟钝,形成越吃越咸的恶性循环。

  总之,五味化生阴精,可滋养五脏,但如果偏嗜某个口味,则会破坏五脏间的相互协调而导致病变。此外还要根据自然规律的变化调节口味,如春宜少酸增甘,夏宜少苦增辛,秋宜少辛增酸,冬宜少咸增苦,四季宜少甘增咸。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