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中医解读不同类型头痛的原因与治疗

  头痛是指头部经脉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

  症状及伴随症状

  以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可伴有痛连项背、微恶风寒;或发热恶风、面红赤、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黄赤;或肢体困重、身热不扬、胸闷纳呆、大便溏稀;或头晕目眩、心烦易怒、夜眠不宁、两胁胀痛;或眩晕耳鸣、腰痛酸软、神疲乏力;或心悸不宁、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或胸脘痞闷、纳呆呕恶等症状。

  病因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之所在,居于人体之最高位,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手足三阳经亦上会于头。若六淫之邪上犯清空,阻遏清阳,或痰浊、瘀血痹阻经络,壅遏经气,或肝阴不足,肝阳偏亢,或气虚清阳不升,或血虚头窍失养,或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均可导致头痛的发生。

  头痛之病因不外外感与内伤两类。外感多因六淫邪气侵袭,内伤多与情志不遂、饮食劳倦、跌仆损伤,体虚久病、禀赋不足、房劳过度等因素有关,分述如下。

  一、感受外邪

  起居不慎,感受风,寒,湿、热之邪,邪气上犯巅顶,清阳之气受阻,为头痛。因风为百病之长,故六淫之中,以风邪为主要病因,多夹寒、湿。

  二、情志失调

  忧郁恼怒,情志不遂,肝失条达,气郁阳亢,或肝郁化火,阳亢火生,为头痛。若肝火郁久,耗伤阴血,肝肾亏虚,精血不承,亦可引发头痛。

  三、先天不足或房事不节

  禀赋不足,或房劳过度,使肾精久亏。肾主骨生髓,髓上通于脑,脑髓有赖于肾精的不断化生。若肾精久亏,脑髓空虚,则会发生头痛。若阴损及阳,肾阳虚弱,清阳不展,亦可发为头痛,此类头痛临床较为少见。

  四、饮食劳倦及体虚久病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虚弱,气血化源不足,或病后正气受损,营血亏虚,不能上荣于脑髓脉络,可致头痛的发生。若因饮食不节,嗜酒太过,或过食辛辣肥甘,脾失健运,痰湿内生,阻遏清阳,上蒙清窍而为痰浊头痛。

  五、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

  跌仆闪挫,头部外伤,或久病人络,气血滞涩,瘀血阻于脑络,不通则痛,发为头痛。

  辨证论治

  一、外感头痛

  1.风寒头疼

  症见全头痛,痛势较剧烈,痛连项背,常喜裹头。可兼见恶风寒,口淡不渴。

  若外感风寒邪气,由于太阳主一身之表,其经脉循项背上行巅顶,风寒外袭,阻遏太阳经气,故头痛而连项背;寒为阴邪,主收引、凝滞,故痛势较剧烈,且喜裹头,口淡不渴;风寒束于肌表,卫阳被遏,故恶风寒。

  治宜疏风散寒。

  2.风热头痛

  症见头痛而胀,甚则如裂。可兼见发热恶风,面红赤,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黄赤。

  风热之邪外袭,上扰清窍,风热属阳邪,其性属火热,故头痛而胀,甚则如裂,面红赤;风热郁于肌表则发热恶风;热盛伤津,故口渴喜饮,便秘尿黄。

  治宜祛风清热。

  3.风湿头痛

  症见头痛如裹。可兼见肢体困重,身热不扬,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稀溏。

  若外感风湿,由于湿为阴邪,其性重浊,风湿外袭,外束肌表,上蒙清窍,清阳不升,故头痛如裹,身热不扬;脾主运化而司四肢,脾为湿困,故胸闷纳呆,肢体困重,小便不利,大便稀溏。

  治宜祛风胜湿。

  二、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

  症见头胀痛,或抽掣而痛,头痛多在两侧。可兼见头晕目眩,心烦易怒,夜眠不宁,或兼胁痛,面红口苦。

  若情志不畅,由于肝体阴而用阳,肝阳偏亢,上扰清窍,可见头胀痛,或抽掣而痛;少阳经脉循头两侧,故头痛多在头两侧;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失条达,肝阳偏亢,循经上扰清窍,故头痛而眩;肝火偏亢,扰乱心神,则心烦易怒,夜眠不宁;肝胆气郁化火,肝阳上亢,故胁痛,口苦面红。

  治宜平肝潜阳。

  2.肾虚头痛

  症见头痛且空。可兼见眩晕耳鸣,腰痛酸软,神疲乏力,遗精带下。

  年事已高或房事不节,肾精亏虚,由于肾主生髓,脑为髓海,肾虚髓不上荣,脑海空虚,故头脑空痛,眩晕耳鸣;腰为肾之府,肾虚精关不固而遗精,女子则带脉不束而带下。

  治宜补肾填精。

  3.血虚头痛

  症见头痛隐隐,缠绵不休。可兼见心悸不宁,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头晕。

  由于生化乏源,或消耗太多,阴血不足,血虚不能上荣于头面,故面色苍白,头痛而晕;血虚则心神失养,故心悸易慌;。血虚易导致气虚,气虚则神疲乏力。

  治宜滋阴养血。

  4.气虚头痛

  症见头痛隐隐,时发时止,遇劳加重。可兼见头晕,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自汗,面色晄白。

  脾为后天之本,若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虚则生化之源不足,气血亏虚,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清窍失养,故头痛隐隐,时发时止;劳则伤气,故遇劳加重;中气不足,气虚不布,则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晄白;卫表不固则自汗出。

  治宜益气升清。

  5.痰浊头痛

  症见头痛昏蒙重坠。可兼见胸脘痞闷,纳呆呕恶,眩晕,倦怠无力。

  由于饮食不节,或劳逸失度,或七情所伤,致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窍失养,浊阴上蒙,故头痛而昏蒙重坠,眩晕;痰阻胸膈,胃气上逆,则胸脘痞闷,纳呆呕恶;脾阳不运,肢体失养,则倦怠乏力。

  治宜燥湿化痰,降逆止痛。

  6.瘀血头痛

  症见头痛剧烈,或刺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可兼见日轻夜重,有头部外伤史,或有长期头痛史。

  头部外伤,瘀血内阻,或头痛日久,痛久入络,致瘀血内阻脑脉,故头痛剧烈,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白昼阳气盛,气血运行较畅,入夜阴气盛,气血运行不畅,故头痛日轻夜重。

  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