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中医解读不同类型眩晕的原因与治疗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

  症状及伴随症状

  以眼花或眼前发黑,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为主要症状。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

  病因

  眩晕的病因主要有情志、饮食、体虚年高,跌仆外伤等方面。其病性有虚实两端,属虚者居多,如阴虚易肝风内动,血虚则脑失所养,精亏则髓海不足,均可导致眩晕。属实者多由于痰浊壅遏,或化火上蒙,而形成眩晕。

  一、情志不节

  忧郁恼怒太过,肝失条达,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阴耗伤,风阳易动,上扰头目,发为眩晕。正如《类证治裁?眩晕》所言:“良由肝胆乃风木之脏,相火内寄,其性主动主升;或由身心过动,或由情志郁勃,或由地气上腾,或由冬藏不密,或由高年肾液已衰,水不涵木,以致目昏耳鸣,震眩不定。”

  二、年高肾亏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脑为髓之海。若年高肾精亏虚,髓海不足,无以充盈于脑;或体虚多病,损伤肾精肾气;或房劳过度,阴精亏虚,均可导致髓海空虚,发为眩晕。正如《灵枢?海论》所言:“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懈怠安卧。”如肾阴素亏,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亦可发为眩晕。

  三、病后体虚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久病体虚,脾胃虚弱,或失血之后,耗伤气血,或饮食不节,忧思劳倦,均可导致气血两虚。气虚则清阳不升,血虚则清窍失养,故而发为眩晕。正如《景岳全书?眩晕》所言:“原病之由有气虚者,乃清气不能上升,或亡阳而致,当升阳补气;有血虚者,乃因亡血过多,阳无所附而然,当益阴补血,此皆不足之证也。”

  四、饮食不节

  若饮食不节,嗜酒肥甘,损伤脾胃,以致健运失司,水湿内停,积聚生痰,痰阻中焦清阳不升,头窍失养,故发为眩晕。

  五、跌仆损伤,瘀血内阻

  跌仆坠损,头脑外伤,瘀血停留,阻滞经脉,而致气血不能上荣于头目,故眩晕时作。

  辨证论治

  一、肝阳上亢

  主症见眩晕欲扑,头胀头痛。可兼见耳鸣,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郁怒而加重,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肢麻震颤。

  若情志不节,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扰头目,故眩晕欲仆;肝阳上亢,气血上冲,则见头胀头痛,面红目赤。肝失疏泄,气郁化火,故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失眠多梦;情志拂郁则更易郁而化火,故每因烦劳、恼怒而诱发或加重。

  治宜平肝潜阳,清火熄风。

  二、气血亏虚

  主症见头目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可兼见面白无华,神疲乏力,倦怠懒言,唇甲淡白,少气懒言,纳少便溏。

  若病后体虚或年老体虚,气血亏虚,脑失所养,故头晕目眩;劳则伤气,故动则加剧,遇劳即发;气血不足,不能上荣头面及四肢百骸,故面白无华,神疲乏力,唇甲淡白;血不养心故心悸不寐;肺脾气虚,则少气懒言,纳少便溏。

  治宜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三、肾精不足

  主症见眩晕日久不愈,精神萎靡,健忘耳鸣。可兼见腰酸膝软,少寐多梦。偏于阴虚者,五心烦热,盗汗,舌质红,少苔或剥脱苔,脉细数;偏于阳虚者,四肢不温,形寒肢冷。

  若年老体亏,或房事不节,肾精不足,不能上充于脑,脑髓空虚,故眩晕,精神萎靡,神疲健忘;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虚故腰膝酸软;肾开窍于耳,肾虚故耳鸣。偏阴虚者,阴虚生内热,故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之象。偏阳虚者,阳虚生外寒,故四肢不温,形寒肢冷。

  治宜滋养肝肾,益精填髓。

  四、痰浊中阻

  主症见眩晕,头重昏蒙。可兼见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诞,食少多寐。

  若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主运化水湿功能失常,聚湿生痰,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上蒙清窍,故眩晕,头重如蒙;痰浊阻于中焦,气机不利,胃失和降,故胸脘痞闷,恶心呕吐;脾虚痰盛,故倦怠乏力,食少多寐。

  治宜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五、瘀血阻络

  主症见眩晕,头痛如刺。可兼见健面色黧黑,口唇紫暗,肌肤甲错,健忘,心悸,失眠。

  若跌仆损伤,瘀血内阻,气血不通,脑失濡养,故眩晕而头刺痛;气血不畅,肌肤失养,则面色黧黑,口唇紫暗,肌肤甲错;心血瘀阻,心神失养,则心悸失眠。

  治宜行气活血,祛瘀通络。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