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恶阻是指妊娠早期(6周左右)冲脉之气上边,胃失和降,反复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至食入即吐的疾病,古称“于病”、“病儿”、“病会”、“阻病”。但有50%的孕妇妊娠早期(5~12周)出现食欲不佳,胃纳减少,择食,嗜酸,早晨轻度呕恶,不影响营养和工作,至妊娠12周后自行消失的妊娠反应,不能作本病论。
本病现代医学称为妊娠呕吐,亦有称妊娠剧吐、恶性妊娠呕吐者,其病好发于清志不舒、精神过度紧张的年轻初孕妇,严重影响母子健康,应予以重视。 【病因病机】 妊娠与冲任两脉有关,而冲脉又隶于阳明。妊娠之后,经血藏而不泻,血海之血下聚冲任养胎,血分不足,气分有余,致气血不调,冲气上逆犯胃,胃失和降,故见呕吐等症。 1.肝胃不和孕后阴血聚于下以养胎,致肝阴不足.肝阳亢盛;或情志不舒,肝气郁结,均可致肝气横逆犯胃而致呕恶,甚至郁火犯胃而致剧烈呕吐。 2.脾胃虚弱孕时经血藏而不泻,阴血下聚冲任以养股,冲脉之气较盛。若脾胃虚弱,冲气上逆犯胃,冒失和降,则发恶阻。 3.痰湿阻滞素体牌失健运,痰浊内生,孕后经血停团血空气逆,痰饮随冲豚之气上边;故恶心呕吐。 若剧吐不止,伤阳耗气,复因饮食难进,可酿成气阴两虚的严重征候。 【辩证治疗】 1.脾胃不和, 症状和体征妊娠初期呕吐酸水或苦水,恶闻油腥,胸满胁痛,心烦口苦,暖气叹息,头胀而晕,苔薄黄,脉弦滑。 征候分析肝脉挟胃贯四,肝郁气滞,横边犯胃,故胸清胁痛而呕吐。肝与胆相表里,肝郁化火,胆气亦随之而升,故心烦口普。肝冒失和,气欲余达,故暖气叹息。肝火上抗清房,故头胀而晕。苔薄黄、脉弦滑,为肝胃不和2象。 治法抑肝和胃,降逆止呕.以手厥明心包经、足厥阻肝缓和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处方内关大冲中脘足三里膻中 随证配穴呕吐苦水者,加阳陵泉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方义内关为八脉交会穴,通心、仿、胃,值中为气会,两穴相配理气定胸,平抑上逆之气。太冲为足厥阳肝经原穴,可清肝火,疏肝郁。中院、足三里和胃降逆。 2.脾胃虚弱 症状和体征妊娠初起,呕吐不食,或吐清水,头晕体俄,院痞腹胀,舌谈,首薄白,脉级无力。 证候分析脾胃素虚,中阳不振,法气不降,故头晕体倦、脘痞腹胀。怀孕之后,血聚养胎,血盛于下,冲脉之气上逆,故呕吐不食而吐清水、舌淡、苔薄白、脉缓无力,为脾胃虚弱之象。 治法健牌和胃,调气降逆。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阳牌经穴为主。 处方足三里内关中院公孙 随证配穴腹胀着,加天枢、阴陵泉。 刺灸方法针用补法,针灸并用。 方义胃之下合穴足三里配胃之募穴中院,可健牌和胃,降逆止呕。八脉交会穴内关,主治胃、心、胸疾。公孙以增强健牌和胃、降逆平冲之功。 3.痰湿阻滞 症状和体征妊娠早期,呕吐痰涎,口淡而腻,不思饮食,胸腹满闷,舌胖,苔白腻,脉滑。 证候分析素有痰饮停滞中焦,孕后血塞气盛,冲脉之气上逆,饮随气上,故呕吐痰诞。 痰饮阻滞中焦,脾阳不振,水谷不化,故胸腹满闷、不思饮食、口中淡腻。舌胖、苔白腻、脉滑,为痰饮内停之象。 治法理气化痰,和胃降逆。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处方阴陵泉足三里丰隆中脘幽门 随证配穴胸闷者,加膻中。心悸者,加内关。 刺灸方法针用平补平泻法,并灸。 方义脾经合穴阴陵泉,配胃经络穴丰隆,健脾除湿,理气豁痰。幽门、足三里、中脘补益脾胃,调气和中。 【其他疗法】 耳针肝、胃、神门、内分泌,每次取2~3穴,轻度刺激,留针15min,每3~5min行针1次,每日1次,两耳交替针刺。 【医案举例】 刘XX,女,29岁,已婚,教师。主诉:停经50余日,恶心呕吐1周。病史:近1周恶心,呕吐酸水,院闷胁痛,暖气太息,精神抑郁,头晕。检查:形体如常,腹部饱满,乳房着色,尿液妊娠试验(+),舌红苔薄,脉弦滑。诊断;①中医:妊娠恶阻;②西医:妊娠呕吐。辨证:妊娠之后,肾水滋养胎元,肝木失滋,木燥生火,横逆犯胃,胃气失于和降,上逆而呕恶。治法:宽胸和中,平肝降逆。处方:内关、足三里、太冲。操作:内关直刺0.8~l寸,施提插泻法1min;足三里直刺l~1.5寸,施提插泻法1min;太冲直刺0.5~0.8寸,施提插泻法1min。治疗经过,每日1次。治疗2次后,呕吐止,唯还泛恶,继针3次后,恶心消失,临床治愈。(石学敏针灸临证集验) 【按语】 (l)针灸治疗妊娠恶阻有很好的疗效。 (2)恶阻孕妇宜调清志,节饮食,使气机调达,脾胃升降和顺。切忌肥甘生冷,强求其食,滞脾呆胃,气机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