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昌
楊德昌(,1947年11月6日-2007年6月29日),台灣電影導演,廣東客家人,與侯孝賢同為台灣新電影代表導演。
楊德昌 | |
---|---|
导演 | |
英文名 | Edward Yang |
国籍 | 中華民國 |
民族 | 客家人 |
籍贯 | 廣東梅縣 |
出生 | 中華民國上海市 | 1947年11月6日
逝世 | 2007年6月29日 美國加州洛杉磯 | (59歲)
职业 | 電影導演、編劇、演員、電腦工程師 |
教育程度 | 國立交通大學控制工程系畢業 佛羅里達大學電機研究所畢業 |
宗教信仰 | 佛教 |
配偶 | 蔡琴(1985年結婚;1995年離婚) 彭鎧立(1995年結婚) |
儿女 | 楊尚恩,2000年(20-21歲) |
出道地点 | 臺灣 |
出道日期 | 1981年 |
出道作品 | 《1905年的冬天》 |
代表作品 | 《恐怖份子》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一一》 |
活跃年代 | 1981年-2007年 |
人物
广东梅州客家人,生于上海,成长于台北,1965年毕业于台北建國中學,1969年毕业于新竹国立交通大学控制工程系(後改名電機與控制工程學系,2009年與電信工程學系合併為電機工程學系)。后赴美国,1974年在佛羅里達大学获電機工程硕士。之後南加州大学學習研究電影一年,杨德昌后来以电脑工程师身份往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简称UW)从事计算机微处理器与软件设计,并在那里工作了7年。在西雅图,杨德昌从德国新电影得到很大启示——尤其德国新电影四杰之一韋納·荷索的《阿基尔,上帝的愤怒》,因为他证明精彩的电影可以一个人做而不必倚赖巨大投资,或者更直观的说让杨德昌明白了电影原来可以这样拍。
1981年回到台灣,與詹宏志、余為彥、徐克等人參與獨立製作《1905年的冬天》,擔任編劇及演員,此片後來入選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隨後參加張艾嘉製作的台視節目「十一個女人」系列劇集,導演其中「浮萍」單元,頗受好評。1982年,被中影啟用為導演,與柯一正、張毅、陶德辰合拍《光陰的故事》,由於本片在各方面的創新嘗試,讓他與侯孝賢齊名,被公認為「台灣新電影」重要先驅之一。1983年創作其第一部劇情長片《海灘的一天》,以複雜的敘事結構,討論社會轉型中的女性議題及轉型後的都會空間對人的影響,引起諸多討論,也被認為是引進台灣新電影最重要的一部電影之一,雖然片長遠超過傳統電影的放映時間(二小時四十七分),但是在楊德昌的堅持下,原片一刀未剪,創下先例。
1985年的《青梅竹馬》,探討台灣社會轉型過程中的男女心理。1986年拍攝《恐怖份子》,以其特殊的敘事風格,及對現代都市中人們深刻的觀察,獲得國際許多獎項的肯定。1989年成立「楊德昌電影公司」,1991年拍攝《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引起廣大的討論,楊德昌更被日本「電影旬報」選為年度電影獎的最佳外國導演。1993年將電影公司更名為「原子電影公司」,1994年的《獨立時代》獲得第三十一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1996年拍攝《麻將》,獲得柏林影展評審團特別獎。2000年的《一一》,承續以往擅長的多條敘述線、理性思辯的敘述風格,深刻檢視當代的台北都會,更為他奪得至高榮譽的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成為第一位獲得這項殊榮的台灣籍導演。
杨德昌的电影主要描繪台北城市在生活型態轉變下,台北人中產階級的感情生活,運鏡筆觸細膩,与侯孝賢的乡土电影形成鲜明对比。
除了電影創作,楊德昌也與陳以文和王維明先後完成三齣舞台劇的創作及演出,包括《如果》(演員:陳湘琪、王維明)、《成長季節》(演員:陳湘琪、葉全真、陳以文、王維明)、《九哥與老七》(演員:陳以文、王維明)。前兩齣只在台北的小劇場公演,《九哥與老七》於1997年在香港及倫敦公演。
楊德昌和妻子彭鎧立在企業出資下,共同成立經營鎧甲娛樂科技公司,進軍網路動畫事業,曾邀陳以文編寫動畫長片劇本《追風》完整初稿、及多部鎧甲的動畫短片劇本。楊德昌病逝後,彭鎧立便辭去執行長職務。2007年6月29日下午楊德昌(美西時間)因結腸癌於美國洛杉磯比佛利山莊去世,享年59歲。楊德昌和病魔對抗的最後一段日子,其實一直沒有放棄創作,除了和影星成龍合作動畫《追風》沒機會完成,楊德昌忍著病痛,又構思出一部動畫新片,片名叫做「小朋友」,他在過世前,將手稿寄給好友張毅,妻子彭鎧立也向張毅透露,楊德昌過世前,手還握著畫筆。
家庭
楊德昌與台灣歌手蔡琴(1957年12月22日-)在1984年拍攝《青梅竹馬》時結識,他想維持「柏拉圖式愛情」,提出無性婚姻,蔡琴決定接受,1985年5月5日結婚;後因他愛上鋼琴家彭鎧立(1965年6月29日-),所以於1995年8月與蔡琴離婚,並之後於同年再娶彭鎧立;蔡琴則在1999年和Jason趙在美註冊再婚。
演藝作品
執導電影
- 1982年《光陰的故事》(In Our Time) 第二段『指望』(Desires/Expectation)
- 1983年《海灘的一天》(That Day, on the Beach) (與吳念真合作)
- 1985年《青梅竹馬》(Taipei Story)(與朱天文、侯孝賢合作)
- 1986年《恐怖份子》(Terrorizers)(與小野合作)
- 1991年《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A Brighter Summer Day) (與閻鴻亞合作)
- 1994年《獨立時代》(A Confucian Confusion)
- 1996年《麻將》(Mahjong)
- 2000年《一一》(Yi Yi / A One and A Two)
演出電影
電視劇
- 1981年《浮萍》(台視綜合劇場「十一個女人」系列)
執導電影
- 1982年《光陰的故事》(In Our Time) 第二段『指望』(Desires/Expectation)
- 1983年《海灘的一天》(That Day, on the Beach) (與吳念真合作)
- 1985年《青梅竹馬》(Taipei Story)(與朱天文、侯孝賢合作)
- 1986年《恐怖份子》(Terrorizers)(與小野合作)
- 1991年《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A Brighter Summer Day) (與閻鴻亞合作)
- 1994年《獨立時代》(A Confucian Confusion)
- 1996年《麻將》(Mahjong)
- 2000年《一一》(Yi Yi / A One and A Two)
演出電影
電視劇
- 1981年《浮萍》(台視綜合劇場「十一個女人」系列)
獎項紀錄
楊德昌在電影界的榮譽無數,曾受多項國際性影展,電影獎提名並獲獎,獲獎項目如下:
坎城國際電影節
年份 | 頒獎典禮 | 獎項 | 影片 | 結果 |
---|---|---|---|---|
1994年 | 第47屆坎城影展主競賽單元 | 金棕櫚獎 | 《獨立時代》 | 提名 |
2000年 | 第53屆坎城影展主競賽單元 | 最佳導演 | 《一一》 | 獲獎 |
2000年 | 第53屆坎城影展主競賽單元 | 金棕櫚獎 | 《一一》 | 提名 |
東京國際電影節
年份 | 頒獎典禮 | 獎項 | 影片 | 結果 |
---|---|---|---|---|
1991年 | 第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 評委會特別獎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 獲獎 |
1991年 | 第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 | 影評人費比西獎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 獲獎 |
1991年 | 第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 東京電影節大獎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 提名 |
香港電影金像獎
年份 | 頒獎典禮 | 獎項 | 影片 | 結果 |
---|---|---|---|---|
2002年 | 第2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最佳亞洲電影獎 | 《一一》 | 提名 |
金馬獎
年份 | 頒獎典禮 | 獎項 | 影片 | 結果 |
---|---|---|---|---|
1983年 | 第20屆金馬獎 | 最佳影片 | 《海灘的一天》 | 提名 |
1983年 | 第20屆金馬獎 | 最佳導演 | 《海灘的一天》 | 提名 |
1983年 | 第20屆金馬獎 | 最佳原創劇本 | 《海灘的一天》 | 提名 |
1986年 | 第23屆金馬獎 | 最佳影片 | 《恐怖份子》 | 獲獎 |
1986年 | 第23屆金馬獎 | 最佳原創劇本 | 《恐怖份子》 | 提名 |
1991年 | 第28屆金馬獎 | 最佳影片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 獲獎 |
1991年 | 第28屆金馬獎 | 最佳原創劇本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 獲獎 |
1991年 | 第28屆金馬獎 | 最佳導演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 提名 |
1991年 | 第28屆金馬獎 | 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 提名 |
1994年 | 第31屆金馬獎 | 最佳原創劇本 | 《獨立時代》 | 獲獎 |
1994年 | 第31屆金馬獎 | 最佳影片 | 《獨立時代》 | 提名 |
1994年 | 第31屆金馬獎 | 最佳導演 | 《獨立時代》 | 提名 |
1994年 | 第31屆金馬獎 | 最佳服裝設計 | 《獨立時代》 | 提名 |
2007年 | 第44屆金馬獎 | 終身成就 | 獲獎 |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年份 | 頒獎典禮 | 獎項 | 影片 | 結果 |
---|---|---|---|---|
2001年 | 第1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 最佳電影 | 《一一》 | 獲獎 |
2002年 | 第2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 最佳電影 | 《一一》 | 獲獎 |
2002年 | 第2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 最佳導演 | 《一一》 | 獲獎 |
法國電影凱撒獎
年份 | 頒獎典禮 | 獎項 | 影片 | 結果 |
---|---|---|---|---|
2001年 | 第26屆法國電影凱撒獎 | 最佳外國電影 | 《一一》 | 提名 |
坎城國際電影節
年份 | 頒獎典禮 | 獎項 | 影片 | 結果 |
---|---|---|---|---|
1994年 | 第47屆坎城影展主競賽單元 | 金棕櫚獎 | 《獨立時代》 | 提名 |
2000年 | 第53屆坎城影展主競賽單元 | 最佳導演 | 《一一》 | 獲獎 |
2000年 | 第53屆坎城影展主競賽單元 | 金棕櫚獎 | 《一一》 | 提名 |
東京國際電影節
年份 | 頒獎典禮 | 獎項 | 影片 | 結果 |
---|---|---|---|---|
1991年 | 第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 評委會特別獎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 獲獎 |
1991年 | 第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 | 影評人費比西獎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 獲獎 |
1991年 | 第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 東京電影節大獎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 提名 |
香港電影金像獎
年份 | 頒獎典禮 | 獎項 | 影片 | 結果 |
---|---|---|---|---|
2002年 | 第2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最佳亞洲電影獎 | 《一一》 | 提名 |
金馬獎
年份 | 頒獎典禮 | 獎項 | 影片 | 結果 |
---|---|---|---|---|
1983年 | 第20屆金馬獎 | 最佳影片 | 《海灘的一天》 | 提名 |
1983年 | 第20屆金馬獎 | 最佳導演 | 《海灘的一天》 | 提名 |
1983年 | 第20屆金馬獎 | 最佳原創劇本 | 《海灘的一天》 | 提名 |
1986年 | 第23屆金馬獎 | 最佳影片 | 《恐怖份子》 | 獲獎 |
1986年 | 第23屆金馬獎 | 最佳原創劇本 | 《恐怖份子》 | 提名 |
1991年 | 第28屆金馬獎 | 最佳影片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 獲獎 |
1991年 | 第28屆金馬獎 | 最佳原創劇本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 獲獎 |
1991年 | 第28屆金馬獎 | 最佳導演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 提名 |
1991年 | 第28屆金馬獎 | 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 提名 |
1994年 | 第31屆金馬獎 | 最佳原創劇本 | 《獨立時代》 | 獲獎 |
1994年 | 第31屆金馬獎 | 最佳影片 | 《獨立時代》 | 提名 |
1994年 | 第31屆金馬獎 | 最佳導演 | 《獨立時代》 | 提名 |
1994年 | 第31屆金馬獎 | 最佳服裝設計 | 《獨立時代》 | 提名 |
2007年 | 第44屆金馬獎 | 終身成就 | 獲獎 |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年份 | 頒獎典禮 | 獎項 | 影片 | 結果 |
---|---|---|---|---|
2001年 | 第1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 最佳電影 | 《一一》 | 獲獎 |
2002年 | 第2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 最佳電影 | 《一一》 | 獲獎 |
2002年 | 第2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 最佳導演 | 《一一》 | 獲獎 |
法國電影凱撒獎
年份 | 頒獎典禮 | 獎項 | 影片 | 結果 |
---|---|---|---|---|
2001年 | 第26屆法國電影凱撒獎 | 最佳外國電影 | 《一一》 | 提名 |
其他
備註
- 楊德昌逝世適逢妻生日
- 娛樂中心/台北報導,"蔡琴談「10年空白婚姻」 愛得轟轟烈烈",NOWnews/今日新聞,2013年 12月 28日 11:56.
- 【壹週刊】「獨家」蔡琴遭爆料已離兩次婚
延伸閱讀
- 黃建業,《楊德昌電影研究》,台北:遠流,1995。 ISBN 957-32-2388-0
- 張世倫,2001,台灣「新電影」論述形構之歷史分析(1965~2000)。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本文来源:维基百科:楊德昌
本篇内容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请参阅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