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毅_(导演)
張毅(1951年12月14日-2020年11月1日),台灣新浪潮導演之一,曾因為《我這樣過了一生》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及亞太影展最佳導演,在1986年因為與楊惠姍相愛而退出電影圈,後來也是琉璃工房的共同創辦人之一,2020年11月1日病逝,妻女相伴,享壽69歲。
張毅 | |
---|---|
导演 | |
罗马拼音 | Chang Yi |
国籍 | 中華民國 |
籍贯 | 河北北平 |
出生 | 1951年12月14日 臺灣 |
逝世 | 2020年11月1日 | (68歲)
职业 | 導演、琉璃藝術家 |
语言 | 國語 |
教育程度 | 世界新聞專科學校電影科 |
配偶 | 蕭颯(1976年結婚;2000年離婚) 楊惠姍 |
出道日期 | 1980年 |
出道作品 | 《源》 |
代表作品 | |
活跃年代 | 1982-1986年 |
電影創作
張毅在1979年時在聯合報的連載小說《源》頗受好評,之後讓張永祥一起改編為電影《源》的劇本,由陳耀圻導演,張毅因此獲得第二十八屆亞洲影展最佳編劇獎。
張毅在1982年與楊德昌、陶德辰、柯一正等合作,共同執導集錦式電影《光陰的故事》,張毅執導其中的「報上名來」,由李立群、張艾嘉演出,光陰的故事是台灣新浪潮電影的代表作,同年張毅執導了《野雀高飛》,正式踏入導演生涯。
張毅先後創作了《玉卿嫂》、《我這樣過了一生》、《我兒漢生》、《我的愛》等經典作品。其中《玉卿嫂》、《我這樣過了一生》及《我的愛》被譽為「女性電影三部曲」。
「女性電影三部曲」中的《玉卿嫂》是改編白先勇的小說《玉卿嫂》,當時一方面因為改編劇本白先勇小說差距過大而引起議論,又因露骨床戲而被修剪,當年《玉卿嫂》入圍金馬獎最佳影片,未得獎,楊惠姍因為此片獲得亞太影展的最佳女主角。
張毅和演員楊惠姍、當時的妻子,作家蕭颯因在《我這樣過了一生》中合作,有鐵三角之稱,在戲中,楊惠姍懷孕,因此需增肥20多公斤,《我這樣過了一生》獲得22屆金馬獎最佳影片,張毅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及亞太影展最佳導演,楊惠姍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張毅和蕭颯一起獲得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
張毅在結婚十年後,和楊惠姍因工作日久生情,蕭颯在1986年《我的愛》上映前,以題為《寫給前夫的一封信》的文章,兩天以全版的篇幅刊登於報端,張毅和楊惠姍退出影壇十多年。《我的愛》被美國紐約綜藝雜誌年鑒,評選為台灣電影百年﹙1895-1995﹚十大電影傑作之一。
琉璃工房和琉璃藝術創作
張毅和楊惠姍因為在拍攝《我的愛》時尋找對婚姻的象徵,接觸到水晶玻璃。而道具師找出許多國家的水晶玻璃,但就沒有中國的水晶玻璃,因此開始和琉璃的探索。
1987年張毅和楊惠姍、王俠軍等人一同創立琉璃工房,當時外人皆不看好他們,經多年耕耘後而闖出一片天,後來王俠軍離開琉璃工房,獨立成立琉園。在2008年奧圖碼科技和琉璃工房曾合併為琉璃奧圖碼,由張毅擔任琉璃奧圖碼的董事長。
2010年上海世博會時,張毅和楊惠姍等人擔任台灣館的代言人,其作品《千一自在》獲得中國館的永久典藏。而2011年琉璃工房獲選為「2011台灣百大企業品牌」。2013年時張毅和楊惠姍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琉璃之人間探索——楊惠姍、張毅聯展」,是中國美術館首次舉辦台灣藝術家的琉璃作品展,展覽期間,中國美術館收藏楊惠姍、張毅琉璃作品各一件,亦是該館首次收藏琉璃藝術作品。
演藝作品
电影
首映年份 | 片名 | 職務/角色 | 奬項 | 備註 |
1980年 | 源 | 編劇 |
|
|
1981年 | 熱血 | 編劇 | ||
1982年 | 人肉戰車 | 編劇 | ||
野雀高飛 | 編劇、導演 | |||
光陰的故事 | 編劇、導演 | 第四段「報上名來」 | ||
1983年 | 竹劍少年 | 編劇、導演 | ||
一九八三大驚奇 | 編劇 | |||
魔輪 | 編劇 | |||
1984年 | 玉卿嫂 | 編劇、導演 |
入圍金馬獎最佳影片 | |
1985年 | 我這樣過了一生 | 編劇、導演 | ||
1986年 | 我兒漢生 | 編劇、導演 | ||
我的愛 | 編劇、導演 | |||
1987年 | 大海計劃 | 編劇 | ||
獎項
亞洲影展(亞太影展)
年份 | 獲提名 | 獎項 | 結果 |
---|---|---|---|
1983年 | 源 | 第28屆亞洲影展最佳編劇獎 | 獲獎 |
1985年 | 我這樣過了一生 | 亞太影展最佳導演 | 獲獎 |
金馬獎
年份 | 獲提名 | 獎項 | 結果 |
---|---|---|---|
1980年 | 源 | 第17屆金馬獎 最佳改編劇本 | 提名 |
1984年 | 玉卿嫂 | 第21屆金馬獎 最佳導演 | 提名 |
玉卿嫂 | 第21屆金馬獎 最佳改編劇本 | 提名 | |
1985年 | 我這樣過了一生 | 第22屆金馬獎 最佳導演 | 獲獎 |
我這樣過了一生 | 第22屆金馬獎 最佳改編劇本 | 獲獎 | |
1987年 | 大海計劃 | 第24屆金馬獎 最佳改編劇本 | 提名 |
2014年 | 黑屁股 | 第51屆金馬獎 最佳創作短片 | 提名 |
2018年 | 狗狗傷心志 | 第55屆金馬獎 最佳動畫長片 | 提名 |
亞洲影展(亞太影展)
年份 | 獲提名 | 獎項 | 結果 |
---|---|---|---|
1983年 | 源 | 第28屆亞洲影展最佳編劇獎 | 獲獎 |
1985年 | 我這樣過了一生 | 亞太影展最佳導演 | 獲獎 |
金馬獎
年份 | 獲提名 | 獎項 | 結果 |
---|---|---|---|
1980年 | 源 | 第17屆金馬獎 最佳改編劇本 | 提名 |
1984年 | 玉卿嫂 | 第21屆金馬獎 最佳導演 | 提名 |
玉卿嫂 | 第21屆金馬獎 最佳改編劇本 | 提名 | |
1985年 | 我這樣過了一生 | 第22屆金馬獎 最佳導演 | 獲獎 |
我這樣過了一生 | 第22屆金馬獎 最佳改編劇本 | 獲獎 | |
1987年 | 大海計劃 | 第24屆金馬獎 最佳改編劇本 | 提名 |
2014年 | 黑屁股 | 第51屆金馬獎 最佳創作短片 | 提名 |
2018年 | 狗狗傷心志 | 第55屆金馬獎 最佳動畫長片 | 提名 |
小說作品
- 《源》(1978)
- 《臺北兄弟》(1984)
參考資料
- 張淑伶. . 中央社. 2020-10-28 .
- . 台灣電影數位典藏中心.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2) (中文(台灣)).
- . 中央社. 2020-11-01 (中文(台灣)).
- >. 國家文化資料庫. (中文(台灣)).
-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 國家型科技計劃. (中文(台灣)).
- 張士達. . 中國時報. 2012-06-28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2).
- . 台灣光華雜誌.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金馬獎.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3) (中文(台灣)).
- . 和訊新聞. 2011-05-30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2).
- . 台灣光華雜誌.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黃楊. . 華夏經緯網. 2011-08-26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2).
- 商業周刊編輯部. . 臺灣: 商業周刊. 2003-08-18 (中文(台灣)).
- . Macauart.net. 2010-12-04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2).
- . 100.brandingtaiwan.org. 台灣百大品牌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2).
- .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4月23日).
- 新華網. . 中國新聞網. 2013-04-08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2).
- 黃自強. . CNA (Taipei). Apr 18, 2019 (中文).
外部連結
- 張毅在互聯網電影數據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 在AllMovie上張毅的頁面(英文)
- 張毅在香港影庫上的簡介
- 張毅在豆瓣電影上的簡介
- 張毅在时光网上的簡介(简体中文)
- 張毅在台灣電影網上的資料(繁體中文)
- 中文電影資料庫─ 張毅
-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張毅
本文来源:维基百科:張毅_(導演)
本篇内容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请参阅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