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北伐,我不能不说姜维也是无过的,诸葛亮死后十几年间,军权一直在文官体制的管辖下,姜维“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一万来人想必是战不过国力丰厚的北魏的,更何况初期的对手是一代军事奇才司马仲达。
而后,文官政治主导下十几年军政不兴,也就是文官体制带来的实质问题显现出来,军队系统人才凋零,能征惯战者几乎殆尽,于是出现了“蜀汉无良将、廖化为先锋的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重要的是军队常年不战,大规模作战经验十分不足,面对此景,姜维更是无的放矢,想来若干年后的宋朝,常年积弱也是由于文官体制主导了政治格局的原因。
但是,此时加封大将军的姜维内忧外患,如果长期领兵而不战,只是操练三军。难免朝廷的所谓“股肱之臣”诸多“拥兵自重”的非议,如果大力提拔人才,“图谋不轨、结党乱政”的清谈也是难免的,所以姜维除了接二连三的北伐、用兵别无出路。
关于蜀汉的没落还有一点原因,就是军队数量不管任何时期都居高不下,几十年来皆如此,养兵、用兵,实在并没有很大区别,而蒋琬、费祎拥兵不用徒费粮饷,更加使蜀国仅有的资源遭到极大浪费,正如诸葛亮《出师表》所说“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所以蜀国积弱并非姜维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