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拉包尔在战争期间被盟军绕过,日本驻军在补给断绝的情况下实现了自给自足。战争结束后,拉包尔日军向澳大利亚第1集团军的部队投降,澳军指挥官一开始认为拉包尔及周边地区的日军大约为3万人,然而实际仅拉包尔就有10万日军,附近岛屿上有4万。由于远远大于估计,澳军一时间无法提供能满足那么多人的补给品,而且拉包尔地区的澳军一共就1万人,一下子要管理十余万人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此情况下,澳军斯特迪中将于1945年9月10日发布了两条不寻常的命令:一,日本人自己建立战俘营;二,日本人继续进行农业生产自给自足。1945年10月,10个战俘营建成。
2,盟军计划于1946年2月起就遣返拉包尔日军。但今村均大将却希望能待到1948年再遣返:一,现在返回国内将给千疮百孔的本土增加负担,而如果待在拉包尔可以自给自足,为本土减轻压力;二,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给十多万人提供技能培训,使他们回国后能直接投入重建。
3,在投降后,在今村均的指令下,拉包尔日军即开始着手两项工作:一是开展日本为什么会输掉战争的大讨论;二是开展技能培训。
对于为什么会输掉战争的讨论,日军士兵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无论在课桌还是食堂,无论劳作还是休息,大家整日整月地开展热烈的争论。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因为日本的科技实力比较落后,工业不发达,而且日本的战时哲学轻视了科技的重要性。不过由于当时日本还没有进行改革,因此也没有人把失败和帝国制度联系在一起。不过,确实有一些人对军事独裁主义和日本是神国的理论提出了批评。还有别具一格的观点是东京大学法学院应该关闭,因为它的毕业生成为大官僚,和军方一起将日本变成了一个法西斯国家——显然,在拉包尔的日军中也不乏对问题有所了解的人。
拉包尔日军的课程:必修课程150个小时,选修课程175个小时。必修课包括训练、公民教育、自给自足、自然科学;选修课包括职业训练、大学入学准备、基础英语和情操教育。
4,技能培训是战后拉包尔日军的重要课题。今村均于1945年10月制定了两项政策:《拉包尔驻屯期间心理构建》和《集团教育纲要》。第一项政策为战俘营中的生活目的进行了定义,即“科学教育的促进和产业的振兴”;第二项政策提供了科学教育的具体细节。但是,第二项政策还是保留了不少军国主义的元素。
军官们负责制定课程、编撰课本和安排讲座,军医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根据内部制度,每天要开展两个半小时的讲座——早上一小时必修课,晚上一个半小时的选修课。有关自给自足的课程每个人都需要学习;技能课程专门为那些只有小学文化的人设计,以保证他们在遣返后可以找到工作;基础科学课程内容很丰富,力求与战前高中水平相当。
5,自1946年5月起,拉包尔日军开始遣返。日本人希望能把农具、农产品等物资都运回国。澳军原先只允许最后一艘遣返船携带一些农具,但是在日本人的坚持下,最终每一艘遣返船都获准运回服装、农具和食品。据报道,仅第3、第4 和第5艘遣返船就带回了1850吨食品、8000件农具以及大量的服装和纸张。1946年10月遣返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