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他是开国上将中最有名的参谋长 曾给五位元帅当过助手

李达上将绝对可列为我军军史上的传奇将军。说他传奇,就奇在累计当过时间长达40年之久的参谋长。

这位上将军大高个儿,枣红脸,肥耳垂肩,慈祥可人,且性格温和,临大事而不惑,罹大难而不畏,极少动怒。凡遇不遂心事,只轻言三字:“乱弹琴!"

李达早年毕业于冯玉祥的西北军第二军官学校。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曾任红军连长、师参谋长、军参谋处处长、军团参谋长,八路军129师参谋长等职。抗美援朝期间,任志愿军参谋长。1954年出任国防部副部长,1972年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李达将军)

别看李达将军外表慈眉善目,他可是足智多谋,做事干练,预判准确,有超强的军事指挥才能。他参加过长征,参加过抗战,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几乎在我军历史上的各个征战时期,都在不同位置当参谋长,仔细统计,他曾经为共和国的五位元帅当过助手,说他是中国建军史上的参谋长任职记录绝不为过。

李达原名叫李德三,1905年生于陕西眉县。加入红军后,李达在连长的岗位越级出任湘东独立第一师参谋长,由此开始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参谋长生涯。

在参加湘赣苏区反“围剿”,参与创建湘鄂川黔苏区中,李达多次立功,曾获得二等红星奖章。1932年11月,湘东独立第1师在江西永新划入红8军序列,李达任军参谋长,同年在王震、甘泗淇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6月,红8军被改编为红军第17师,并入红6军团,任弼时任红6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萧克任军团长,李达任参谋长。1934年10月7日,红六军团在贵州石阡县的甘溪镇与广西军阀部队第七军遭遇,陷入湘、桂、黔国民党军20多个团的重围。

战斗失利后,红六军团被截为3段,情势十分危急。李达带领第十七师第四十九、第五十一团各一部突围后,临时将这400余人编为特务团。李达带领这支被打乱建制、又与军团主力失去联络的孤军一路战斗,终于在梵净山西北方向的木黄找到了红六军团主力。1935年11月,李达随红6军团参加长征。

李达将军以参谋长身份辅佐过的第一位元帅是贺龙,贺龙也是他在建国前后先后两次为其当过助手的元帅。1936年7月,红6军团与红2军团、红32军组编为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李达出任参谋长,开始与贺龙并肩战斗。同年10月,二方面军与红一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7月中旬,红二方面军开始过草地。到达甘肃南部哈达铺后,李达协助贺龙、任弼时、萧克等指挥作战,一举攻占甘南4座县城和陕南的部分地区,为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创造了条件,胜利完成了长征。

1937年2月,西路军受到马步芳打击,西进受阻,请求中央支援。于是中央军委组建了红军援西军,由刘伯承任司令,张浩任政委,左权任参谋长,后来由李达接替左权出任该军参谋长,从此李达开始了与刘伯承长达十几年的合作。援西军与敌人巧妙周旋,开展了大量营救西路军的工作。

卢沟桥事变后,援西军编入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李达先任八路军129师参谋处处长、后升任师参谋长,129师长是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徐向前也是李达辅佐过的第三位元帅。在129师,李达重视司令部业务建设,强调组织严密的战前侦察,经常深入前沿观察地形、了解敌情并作出准确判断,拟定切实可行的作战方案,在多次战斗中为痛歼日军做了大量具体工作。

129师在参加百团大战,夜袭阳明堡机场;香城固、磁武涉林、白晋铁路破击战;正太铁路阻击战以及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中战绩辉煌,可以说李达将军功不可没,特别是在打击石友三的冀南反顽战役中,李达作出运动歼敌的战略谋划,以“咬一口算一口,积小胜为大胜”的战术运用,重创顽敌。

(周恩来总理为李达左二,肖克等颁发上将命令状)

我晋冀鲁豫军区于1945年8月成立,李达再任参谋长。军区下辖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4个军区。内战爆发后,冀鲁豫军区取得了对国民党军作战的一系列胜利,有力的打击了蒋介石政权的气焰。在参与指挥上党、邯郸战役时,李达成功策反国民党新编第8军军长高树勋,对战役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李达将军当参谋长有一个过人之处,就是记忆力惊人,地图上的山川河流要隘关口等,他能全部了然于胸,还能象背书一样背出来。在二野挺进大别山等多次行军转移中,李达都充当了向导作用。为此,二野邓小平政委曾赞叹:“李达就是一幅活地图,他这一手了不起”。

1948年5月,中央军委重建中原军区,刘伯承任司令,邓小平任政委,陈毅任副司令,李达任参谋长。陈毅成为李达辅佐过的第四位元帅。李达分析情报准确,起草预案详尽,贯彻上级意图及时的干练风格,陈毅非常赏识,称其为“我们的好诸葛’,并电报中央,题目就称:李达是个好参谋长。

在淮海战役中,后勤工作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直接关系到整个战役的成败。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决定派李达去协助邓子恢,组织部队后勤和地方支前的工作。李达报请总前委批准,组建了各级支前司令部和运输司令部,迅速修复了从郑州到商丘的铁路和公路,开辟了从魏岗到桃园集、临焕集、龙山集的3条运输线,形成了火车、汽车、马车、手推车、各类船只一齐上的局面,完成了运送给养、弹药、伤员、俘虏的任务。为夺取淮海战役胜利立下了功勋。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李达接替解方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1953年4月,他交卸了西南军区的工作,即于5月上旬赶赴朝鲜前线。6月,彭德怀元帅返回朝鲜志司,开始组织实施金城战役。李达协助彭总选择攻击目标,制定作战计划,部署、调动部队。在战役发起前和战役初期,他到志愿军的5个兵团、4个特种兵指挥部、5个后勤分部,朝鲜人民军的6个军团部跑了一圈,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确保参战部队协调配合。

夏季战役期间,李达及时总结和推广参战部队的作战经验。战役第二阶段,第60军取得了毙、伤、俘南朝鲜军第5、第3师等部1.4万余人的重大战果,李达与第60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详谈,总结出加强步炮协同等经验,并向参战各部队推广。

在朝鲜战场,李达像在国内打仗时一样,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他曾到上甘岭、五圣山实地研究战例,还到东、西海岸勘察工事和地形。他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大多具有独到见解,与彭德怀元帅、陈赓大将、洪学智上将等一起在朝鲜战场书写了军旅辉煌。志愿军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将军,也赞誉李达为“诸葛先生”。

(战争年代,李达左一,与邓小平,刘伯承等合影)

从战争中一路走来,李达将军的军事谋略才能,在军内已有口皆碑。国家副主席王震曾幽默地谈起李达的名字:“‘李’者,十八子也,点子多也;‘达’者,兼济天下也,将才之谓也。”

刘伯承、陈毅两位元帅在说到李达的工作时,不止一次地称赞他是“称职的好参谋长”。

任弼时生前多次和毛泽东说过:“没有李达,红六军团生存不易。后来能成立红二方面军,李达居功至大。”

1993年7月12日,这位担任参谋长时间最长、曾辅佐多位元帅的传奇上将,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

李达将军病逝后,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和张震联名发表了《长留于世的精神风范——悼李达同志》的文章,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曾经涌现过灿若星河的一代名将,李达同志就是其中杰出的一员”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