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流传很多年的谣言!
这个谣言在很多“专家”的讲课,甚至是各类“白话写史”读物里,都不断有人再说,以至朋友圈甚至课堂上,都流传的十分广。
但要追根溯源说,这个说法哪来的?其实是来自2002年电视剧《走向共和》里一段情节:李鸿章咬牙吐血签下马关条约,认赔了两亿两白银,没见过这么多钱的日本人,顿时两眼放光,兴高采烈商量怎么用这巨款。首相伊藤博文建议:要不用来改善民生?
没想到日本天皇断然否决:不,用来办教育!全部!
拜当时扮演日本天皇的著名演员矢野浩二的精彩塑造,以及这部剧当时在中国的火热反响。“日本人把两亿两白银用来办教育”的说法也就不胫而走。
好些个“专家”“学者”的文章里,甚至写的绘声绘色,日本天皇那句“全部”,更是常拿来引用。好些学者声情并茂赞:看人家日本人!
其实看看这类文章的发表时间就知道:全抄的电视剧。
那么真实的情况又是咋样,大清赔出去的两亿两白银,日本人到底都拿来干啥了?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近乎砸锅卖铁,里外里赔给日本二点五九亿两白银,折合日元三亿六千零八十一万。相当于日本每年财政收入的4.87倍,堪称是清朝送来的超级大礼包!
如此“大礼包”,日本人当然要拼命用。最大头的一笔钱,是用来发展海军,一口气扔进一亿三千九百二十六万日元。日本海军短短几年突飞猛进,把俄国舰队都打趴下,海军长期保持在美国百分之七十的水平上,二战时还能和美国在太平洋死磕,都有这笔钱的功劳。
陆军也分到了大头,拿到了五千八百六十万日元,特别是重型军火,一度是在国际市场上疯狂买买买。甲午战时,日本陆军的重火力还不如清军,甲午战后,日军就从欧洲大量采购来陆战重炮,好些重炮一直用到二战诺门坎大战时,把苏军都惊到了。苏军朱可夫看了日军重炮的弹片后惊呼:他们是来推销古董的吗?
另外还包括建立军火生产线,扩建钢铁厂等投入,总共三亿零五百零贰万日元,都用于了军备建设,占赔款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四点五。
但相比之下,真正对日本20世纪起飞,作用最大的,却是另一笔钱:拨出其中七千二百六十万日元作为准备金(其中有部分是兑换的日本海陆军建设经费),启动日本货币改革,让日本币制与国际接轨,实现金本位。这件事其实清末很多中国有识之士也呼吁做,可政府一直没钱,钱都赔给了日本,于是日本办成了。
办成这件事的意义有多大?日本政府财政收入暴涨,且迅速融入世纪经济体系,引来了大批外国投资。工业发展更加火热。甲午战争结束仅五年,日本的工厂数量就比甲午战前增加一倍,产量增加五倍。
而且还成功产业转型:甲午战前,日本经济重头还是纤维这类轻工业和加工业,甲午战后的二十年,日本的铁路,出口,金属,造船,都是实力暴涨,一战前日本的年工业增速是百分之十四点三,世界出名的超速增长。如果说甲午时候的日本,和清朝还是同等级,那么正是这笔甲午赔款,帮他们成功脱胎换骨,升级成比肩欧美列强的工业强国。
所以等着1915年,日本逼袁世凯签《二十一条》时,袁世凯也不是不想硬顶,他曾问段祺瑞,一旦中日开战,咱能坚持多久。段祺瑞咬咬牙说:最多一个月。袁世凯当场就一头冷汗:那还是先谈吧。
这巨大差距,就是清朝甲午赔款买的单。
而相比于这些巨额投入,传说中被“拿出全部赔款”办的教育,日本人也不是没有办。制定了《教育基金特别法》和《考试基金法》,把清朝甲午赔款中的一千万日元拿来发展教育,只相当于清朝赔款的百分之二点八。
对比这出入,再联想《走向共和》里的台词,就知道这剧的编剧,替日本吹了多大一个牛。
但也别小看这区区一千万日元。日本的教育从此高速发展,帝国大学创立,东京图书馆成了当时亚洲最大的图书馆,各类学校纷纷建立,完备的教育体制领先亚洲,我们只看看清末民初有多少中国人跑日本留学,就知道他们教育有多强。
最受益的,还是他们的教育普及,日本从1882年,就计划普及乡村小学,可一直苦于没钱,这下有钱了,立刻拼命砸钱建,全国乡村都有了学校。日本的学龄前儿童入学率,甲午战争前是百分之五十八,战后连年暴增,到中国闹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时,日本小孩入学率已接近百分之九十九,成为全球第一个消灭文盲的国家。
所以就这个谣言的价值说,也许就是要告诉我们,日本近代的腾飞,在于重视教育。
但如果细细看看甲午款项的用途,就知道其中最值得中国人学的,是另一个道理:细节做到极致的日本人,把每一分钱都花到了正确的地方,拿到了该有的成果。这才是直到今天,国人最该反思的问题。
比如让管乒乓球的去搞足球,不管花钱买多少球星来,足球都是没成果的。同样的道理,哪个行业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