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举之战是春秋时期非常著名的一场战役,被称为春秋第一战。这场战役发生在公元前506年,由吴王阖闾率领三万吴军深入楚国,在柏举击败楚军20万主力,而后占领楚国都城。这场战役以多胜少而闻名,但是春秋也不是没有以多胜少之战,为什么柏举之战能被称为春秋第一战?
吴国在吴王寿梦之后开始崛起,并且在晋楚争霸之中称为晋国的盟军。吴军在晋国的帮助下学会了车战,经济、文化得到发展,国力迅速发展。吴王开始与楚国争夺江淮地区的霸权。六十年间大规模战斗十次,双方互有胜负,但吴国赢得次数更多。
公元前515年,吴王阖闾继位,吴国国力更上一层。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大举伐楚,但是孙武认为,楚国虽然内政腐朽,外事不和,但是楚国仍然是天下强国。而吴国刚灭掉两小国,蓄精养锐更重要,伐楚不急一时。伍子胥也认同孙武所言,同时献上一计:楚国内部矛盾尖锐,难顾边疆。吴军出一队人马,不断袭扰楚国,等楚国来攻就撤退,把楚国搅扰得疲惫不堪,到时便可趁机伐楚。
吴王阖闾采纳伍子胥的建议,这场骚扰袭击战前后持续了六年之久,楚国连年应付吴军,人力物力都被大量耗费,国内十分空虚,楚军将士疲于奔命,斗志沮丧。
公元前507年,蔡、唐背叛楚国与晋、吴结盟,使楚北侧失去屏障。公元前506年春,18国诸侯在召陵会盟,共谋伐楚。四月,晋国指使蔡攻沈,沈附庸楚国,楚国便发兵围蔡。这时吴国认为大举伐楚的时机已到,以救蔡为名出兵楚国。
楚国见吴军来势汹汹,放弃围蔡,撤回本土。而吴军那头与蔡、唐两国军队联盟,进军淮汭时,临时决定舍舟登陆,因为孙武认为兵贵神速,而楚军必料不到擅长水战的吴军会从陆地进攻,于是对楚军达成奇袭的目的。
果然吴军出现时,楚昭王慌了,倾国之力与之对战。原本楚军制定了前后夹击吴军的策略,但是楚军内部不和,将领临时改变策略,结果中了对方以逸待劳的计谋。吴军先发制人,楚军接连溃败,最终楚昭王出逃,郢都被攻占。
吴军以三万人就大败了楚军二十万大军,这场吴楚柏举之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快速取胜的成功战例。以少胜多本就不易,更何况如此快速就取胜了,是以被春秋第一战一点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