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诸葛氏一门,英俊辈出,可谓当时一大望族,非但如此,其门中俊才,莫不手握一州乃至一国军政大权,显贵一时,由此吾以为,当是时,从政之政治气候,实为中国古代史上不二之选。诸君且看。三国时之诸葛氏,最彰显者莫过于辅佐蜀汉之诸葛孔明。其祖上诸葛丰,为汉之司隶校尉,父及叔父均为郡丞、郡守,至亮一辈,适逢乱世,遂「躬耕□亩」。刘玄德军破于曹孟德而三顾草庐,奉之为军师,至此孔明方始其政治仕途,此后玄德委以国家之重,入川之后,「策亮为丞相」,实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见待其重,授以心腹之信也。玄德夷陵之败,于白帝托孤,属以后事,亦是千古佳话。或有非玄德之谓:「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实为亮坐大不得已之言云云,吾诚不信也,观武侯之前后《出师表》,可知其言妄耳。后主时,以丞相录尚书事,假节,领司隶校尉,封武乡侯,「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君臣之亲而不疑有二者,莫过于此也。
孔明之兄诸葛瑾,早于亮仕,为吴主权姊婿弘咨荐于仲谋。先与「鲁肃等并见宾侍」,而后权使瑾「通好刘备,与其第亮俱公会见面,退无私面」,二人为庙堂事公正一至若斯。后更「从讨关羽,封宣城侯,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住公安」,踞抗蜀之重地;又玄德东下攻吴,瑾为之书,晓以轻重,或曰仲谋,瑾与玄德相闻,仲谋怒曰:「孤与子瑜有生死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此语焉能不令人肝脑涂地乎?!后官至大将军,左督护,领豫州牧,封宛城侯。
而孔明与其兄,在其入蜀以来,书信不绝,至亮出武功之时,军旅之中尚复有书信,而二人君上不以此疑之;至于武侯无后,求以子瑜第二子乔为嗣,而子瑜启仲谋「遣乔来西,亮以乔为己适子……拜为驸马都尉……(乔)子攀,官至行护军诩武将军」,后乔兄元逊见诛,诸葛子瑜子孙皆尽,攀又还为瑾后。
诸葛诞,字公休,诸葛丰之后,亮、瑾族弟。初为尚书郎荧阳令。正始初,为御史中丞,出为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处于抗吴第一线。后又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诸葛子瑜子诸葛元逊兴东关之役,「遣诞督诸军讨之」,屡与吴战,朝廷以其久在淮南,进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封高平侯,又进征东大将军。甘露二年五月,征为司空。后与司马氏反目,反,夷三族。小子靓入吴,吴平还晋,子恢位至尚书令。
此三人者,一时俊杰,「瑾为大将军,而弟亮为蜀相,二子皆典戎马,督领将帅,族弟诞又显名于魏,一门三方为冠盖,天下荣之。」难得者,此三人处于同一时期,在世时均已显名,又同处权重或战略重地之位,三人则尽心为其国其主,三人之君上均不疑之而重用之,薇为奇观。
至于孔明与魏之重臣钟元常、王景兴、华子鱼书信之交,虽战乱不绝或两国交兵之时,犹不绝于道,说文论经,甚至于谈及子孙家事,一派气象亦为今人之不及甚矣。此固当事者一时名士,盛名无虚,德行不亏,然亦当时君臣均为一世之雄,绝世豪杰,其胸襟气度非常人者方得如此,故此后世稀见焉。
又观诸后世,袁崇焕炮斃努尔哈赤,后反以私通敌国而获罪身死,犹可言为清人之反间计,然观今人亦未见有高于崇祯多少。当今之世,设使有三人处三敌国,不以交通敌国获罪而暗中监视已是万幸,夫复堪言仕途乎!且不说有血缘之亲,即如李文和者,乃因华裔获罪,实可谓无妄之灾。何其开明程度尚不及两千年前之君主,亦良为可怪。言及此,或曰:此等情形遍目皆是,非唯彼处独有,乃无言,念及后世党锢之争、株连之祸、无妄之灾,令人毛骨悚然,吾不敢仕途矣,唯当遥思神游当年情景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