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隋朝可以说是比较短命的王朝,这和当时统治者隋炀帝的暴政有很大的关系,同时还要归功于杨玄感叛乱,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杨玄感为何叛乱,为何说他的叛乱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开篇,咱们先来说一说偌大的隋朝盛世为何会沦落到各地民变这般田地吧。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在杨广即位前,隋朝是很太平的,可以称得上是太平盛世。可是为什么在他即位后的短短几年里就被弄得千疮百孔,被弄得狼狈不堪呢?
原来,在隋炀帝即位之初,他就迫不及待地拉开了大兴土木和盲目扩张的序幕。
他在高丽国挑衅并且朝秦暮楚的情况下,发起了对高丽国的征战。但是率领号称百万大军的隋炀帝在第一次征战的时候,他失败了。这个时候全国都承受巨大的赋税,百姓生活很痛苦,有很多怨言,于是就已经产生了暴民。
隋炀帝竟然没放在心上,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对高丽发起了第二次征战。结果在第二次征战的时候,听到了杨玄感兵变的消息,于是急忙撤军。
杨玄感何许人也?为何在最关键的时刻从背后戳隋炀帝一刀呢?杨玄感可不是平常鼠辈,他是司徒杨素的长子,杨素可是大隋的开国四大台柱子,不但和皇帝是老乡(都属于弘农人),在关陇贵族内部,杨素也是响当当的人物,杨广能登上皇帝的宝座,杨素也是出了大力的。
杨玄感在大隋朝可是属于根正苗红的官二代,这个官二代可不是一个窝囊废,杨大少不仅人长得非常英俊魁梧,而且能力非常强,爱好也非常广泛,先后在郢州、宋州等地担任一把手,政绩突出,后被调回中央担任鸿胪卿。老爹死后,便袭爵为楚国公,升任礼部尚书。年纪轻轻都当上高官,当然,一部分是靠老爹,一部分也是自己奋斗的结果,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隋炀帝很看好这哥们,愿意重用他,不然不会把督运粮草的重任交给他。
于情于理这个杨大少都不应该造反,可是偏偏这货造反了,而且实在征讨辽东最关键的时刻,这货为啥要造反呢?
一是仇恨。这个杨大少为啥会仇恨自己的老板杨广呢?原来自己的老爹帮助杨广上位后,自持功劳大、资格老,一点也不低调,经常对杨广指手画脚,惹得领导很不高兴,领导一不开心,就动了杀心,搞了好几次鸿门宴,但是都被人劝住了。后来杨素生病了,生了啥病?估计是中风脑卒中之类的心脑血管疾病。
杨广一听说杨素病了,难过的笑出声来,不停的派专家去杨府,当然这些医学专家不是来会诊的,而是看这老杨头还能蹦跶几天。杨素也是老油条,还能不明白这个青年领导心里想的啥,为了保全自己整个家族,就开始拒绝配合医生,也不吃药了,没过几天,就死了。
不过相对贺若弼、史万岁的暴死、杨老头也算是寿终正寝了。但是这一切杨玄感看在眼里,自己的老爹就是被逼死的,仇恨的种子种在了心里,开始发芽、成长、就等机会开花结果了。
二是野心。前面说过,杨大少起点高、能力强,爱重文学,四海知名之士,大多和他关系不错。老杨家从西魏开始,累代尊贵显赫,朝中文武百官,大多是他父亲手下的将吏;这是强大的人脉资源。也是造反的坚实基础。
从西魏开始,皇帝都是关陇集团内部诞生,凭什么你杨广家可以当皇帝,我也姓杨,我也是关陇贵族集团的一分子,我为啥不能当皇帝呢,皇帝轮流做,今年挨到我家了。
再加上杨广这哥们通过科举这种新的选拔形式,不停的提拔江南蛮子担任高官,已经引起了部分关陇贵族们的不满。杨大少看到了这些不满,听到了一些牢骚,就想当然的以为大家伙都不想和杨广玩了,只要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家世,喊个两嗓子,必然能实现自己上台执政的远大理想。
杨玄感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早在隋炀帝征讨吐谷浑时,回来时经过大斗拔谷,因为没有及时听取天气预报,一行人遭遇暴风雪的袭击,冻死冻伤不少人,据说隋炀帝的姐姐也被冻死了。大家伙又冷又饿,谁也顾不上照顾谁,杨玄感就像趁着这个机会袭击隋炀帝。他叔父杨慎一看这小子要胡来,赶紧劝他说:“朝廷上下一条心,也不像有垮台的迹象,你可不敢胡来呀,我还想多活几年!”杨玄感这才作罢。
造反不是请客吃饭,必须手里有兵才行。杨玄感像掌握军队,就对着皇帝说了一番鬼话:“我家世代承受国家大恩,得到的宠爱超过了应得到的,如不立功于边塞,何以塞责?如边疆有风尘之警,我要执鞭于战阵之中,立点小功劳。”隋炀帝杨广听了很激动,当面表扬了杨玄感,说:“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这话真不假。”于是赐给杨玄感缣彩数千段,对他礼遇更加隆重。
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哩。在大业九年的春天,机会来了,隋炀帝第二次东征高丽,命杨玄感在黎阳(今河南浚县)督运粮草。杨玄感一看,好机会,于是与武贲郎将王仲伯、汲郡赞治赵怀义开始策划自己的阴谋,还经常不按时发运粮草,想把隋炀帝饿死到东北。他的弟弟武贲郎将杨玄纵、鹰扬郎将杨万硕,都随军到辽东,这时也被杨玄感编造各种理由弄了回来。
六月,来护儿率领水军,将从东莱入海,前往平壤城,部队还未出发。杨玄感本来就不待见江南人,早都看来护儿不顺眼,于是就捏造来护儿造反,自己作为正义的化身,要去平叛,真是贼喊捉贼。
杨玄感在黎阳县关闭城门,大搜男夫。用运漕粮的船帆做成衣甲,兵器不足,就用木棒和竹盾,反正是就地取材,有啥用啥。准备停当后还装模作样的向周围的州郡下发文件,以讨伐来护儿为名,让他们发兵,到粮仓所在地相会。
他的好基友李密也从长安干了过来,当上了狗头军师。本着三个臭皮匠、臭死诸葛亮的原则,李密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赶紧带兵占领幽州,截断隋炀帝回家的路,杨广最好是饿死到东北大地。这是上策;二是带兵西入长安,控制潼关,把杨广的老窝占领了,杨广就是回来了也无家可归,这是中策;三是就近攻洛阳,胜负难测,这是下策。
杨玄感不愧是领导,经过深思熟虑后,把下策为上计
。难道是这上中计策好不好吗?真好,但不实用,后来有人向李密献上这个计策的2.0版本,李密自己都不用。杨大少将引兵从汲郡(今河南淇县东)渡黄河,开始进攻东都洛阳。
假的真不了,杨玄感造反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唐祎跑到东都向越王杨侗报告杨玄感谋反之事。民部尚书樊子盖开始调兵防御东都城。同时,修武县的群众也积极防守临清关,迫使杨玄感无法过河,为洛阳布置防御争取了时间。
杨玄感几天之后才来到洛阳城的上春门,一看洛阳戒备森严,就给樊子盖写了一封信,说明利害关系,希望樊子盖能归顺于他,樊子盖用大刀砍了邮递员的脑袋,表明自己态度。杨玄感一看这招不管用,就忽悠洛阳附近的群众支持自己,这货经常向众人发誓说:“我身为上柱国,家里黄金巨万,到了既富且贵的地步,我一无所求。现在我不顾破家灭族,只是为了为天下人解倒悬之急,拯救黎民百姓的性命罢了。”说的比唱的还好听众人都很高兴,别说,这招挺管用,忽悠不少不明真相的群众来投靠他。
杨玄感这货也不是吃素的,本身骁勇力大,而且每次作战,都能身先士卒,亲自挥舞长矛上阵。把从关中来的卫玄打的节节败退。但是就是攻不下洛阳城,甚至把自己的弟弟都搭进去了,杨玄挺被流箭射死。
隋炀帝派武贲郎将陈棱在黎阳进攻元务本,武卫将军屈突通驻扎在河阳,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发兵继进,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也来了。
杨玄感这时也感到紧张了,杨玄感的另一个军师李子雄说:“宁吃一石葱,莫逢屈突通,屈突通这货太厉害,一旦渡过黄河,我们就再也没机会蹦跶了。不如分兵拒守黄河。屈突通过不了黄河,那么,樊子盖、卫玄就失去了援兵。”杨玄感认为可行,将分兵赴黄河拒防屈突通。
洛阳守将樊子盖也不是傻子,只要把杨玄感死死的拖在洛阳城下,援军一到,就是杨玄感的死期。所以樊子盖主动出击,打的杨玄感不能分兵防守黄河。屈突通顺利渡过黄河,在破陵驻军。这时的杨玄感,西面抵抗卫玄,东面抵抗屈突通,中间还有个樊子盖,打吧打不过,攻城又攻不进去,难受的不行。这时想起了李密的中策。
杨玄感于是放弃洛阳,准备西取关中,早干嘛去了!而且这货还是煮熟的鸭子,嘴还挺硬,扬言说:“我已破了东都,要夺取关西去了。”!到了弘农,当地群众拦着杨玄感说,弘农兵力空虚,又有很多粮食,容易打下来。这样,进可绝敌人的粮食,退可占取宜阳的地盘。杨玄感同意,留下攻弘农,打了三天,还是打不下来,宇文述、来护儿追兵也来了。原来这时一条拖兵计,看来群众里面也有坏人呀!杨玄感被坑的的不行。
追兵追到,杨玄感大败,带着十几个骑兵在林间胡乱跑,跑到了葭芦戍,马也跑死了,就和其弟弟杨积善步行。走了一会,看看四周,再也无路可走,这时的杨玄感端的是一条好汉,就对杨积善说:“事情失败了。我不能让人杀辱,你可杀死我。”杨积善抽刀砍死杨玄感,然后自己自杀,但自杀未死被追兵擒获,与杨玄感的首级一起送到隋炀帝的行宫。至此杨玄感叛乱平息。
小编认为,隋炀帝的暴政是杨玄感叛变的主要原因,如果隋炀帝能像隋文帝那样,勤俭爱民,以杨玄感这样的身份和地位,又何必起兵反叛呢?隋炀帝这个人生性多疑,越是身边的重臣,他越是信不过,而杨玄感这样的大将,尤其是在他父亲还是隋朝老员工的情况下,隋炀帝害怕大臣权势过大,就越会怀疑像杨玄感这样的人。
小编觉得,杨玄感的这场反叛可以说预告了隋王朝的灭亡,虽然杨玄感在这场反叛中失败了,但是后续的起义军为了反抗隋炀帝,一波接一波的出来反抗,这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虽然隋炀帝的军队是经受过正规训练的士兵,但面对隋炀帝的暴政,面对不断出现的起义,即便是隋朝大军,也没办法完全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