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中,雍正皇帝在众皇子中脱颖而出夺取了皇位,虽然历史上对于雍正皇帝夺取皇位的方法和过程有不同的猜测和评论,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雍正皇帝继位后,短时间内清朝国内上下出现了国泰民安、政治清明的状态,但在这些表面情况的下面,雍正皇帝建立的政权中也有很多的阴暗面,比如由于他的皇位是从自己的同胞兄弟中得来的,所以其他的皇子难免会有逆反之心,所以当时在雍正皇帝统治的朝堂之内充满了各种明争暗斗和盟党之争,为了防止自己得到的皇位被抢走,所以雍正皇帝在他继位第一年就和诸位大臣商讨了立储君的事。
就像雍正皇帝自己所说的,他认为立储君必须要慎重,不能草率,因为这是关系国家大计的问题。先皇帝既然将皇位传给了他,他就要将这种皇位继续在皇族血脉中传承下去,为了避免将来自己的皇子和当初的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一样,为了争夺太子之位而惹出各种事端,所以他想要早早的就立一名皇子为太子,然后将这份诏书封在锦盒之中,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的匾额之后,因为这是皇宫中最高也最神圣的地方。
事实证明雍正皇帝的这个决策是正确的,在雍正13年的时候,58岁的雍正因为饮酒过量中风摔倒,所以在圆明园驾崩。雍正驾崩后,朝堂内的几位掌权大臣一边料理雍正的后事,一边取出了牌匾之后的匣子,雍正皇帝在遗诏中写道,立四皇子弘历为皇太子,百年之后继承大统。因为有雍正的遗诏在,所以朝堂之内并没有出现任何的混乱,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便继承了皇位,开启了清朝的另一时代。
弘历也就是乾隆皇帝,从小就是一个文武兼备的人物,他和他的父亲一样非常有胆识,而且在文采上有很高的造诣。据历史资料记载,乾隆皇帝从小就特别聪明,而且活泼可爱,他六岁的时候就能完整背诵长篇的古诗词,所以雍正皇帝对他非常的喜爱,不仅是雍正,连雍正的父亲康熙对乾隆也是厚爱有加。
在继承了大统之后,乾隆皇帝勤于国家政务,而且他被称为是清朝时期最勤奋的一个皇帝。据记载,他每天早朝五点开始,而且从来没有出现过误朝,这一点连以贤明著称的康熙皇帝都比不上,而且乾隆皇帝非常勤勉的看每一分奏折,他都要亲自批阅和处理,还往往会紧急召见各位军机大臣一起商议。据说乾隆每天晚上都要批阅奏折,一般三四个时辰到很晚才能就寝。我们都知道,雍正皇帝在继位之后将八皇子和九皇子废除了宗籍,乾隆皇帝为了缓和自己和大臣以及皇室宗亲的关系,不仅帮助他们二人恢复了名号,而且封他们为亲王。
乾隆皇帝在继承大统之后还有一个特别的习惯,就是每天他从寝宫出来后,都要在每一门口放一串鞭炮,直到自己走到乾清宫。当鞭炮响起之后,宫中值班的太监、侍卫和奴婢等人就纷纷起床安排工作,一时间乾隆早朝放鞭炮这件事成为了百姓们的一大谈资,人们往往赞仰乾隆皇帝的勤勉和政治清明。当时的军机处要处理的政务存在非常多的经济错误,有十几个人每天排班轮流工作还往往觉得特别累、特别苦,但是身为皇帝的乾隆却天天如此工作,所以当时军机处的这些大臣对于乾隆都极其敬佩,在工作中也丝毫不敢松懈。乾隆皇帝执政期间正是西部边疆用兵的时候,军中每天的军报都非常多,而且军报不像其他奏折,往往报告到达的时间不走,所以乾隆往往会半夜起身来批阅军报,从这点我们也可以看出乾隆皇帝是个极其勤奋和贤明的君王。
乾隆皇帝的继承之路可谓是顺风顺水,但这一切也和他自己本身优秀的能力和努力有很大的关系,正因为乾隆皇帝从小聪明,而且活泼,所以才深受雍正皇帝的喜爱。乾隆皇帝继位后也没有辜负他父皇对他的一片期待,兢兢业业的执掌着宫中内外的大小事务,决策着国家的事物。
由于乾隆皇帝极其勤勉,所以受到了百姓和大臣们的拥戴和尊敬。从乾隆皇帝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地位越高,所承担的责任就越大,乾隆皇帝正是因为深知这一道理,所以拥有全国最高统治者地位的他丝毫不敢松懈,也丝毫不敢出现任何的纰漏和失误,因为他明白自己掌握着整个国家的命脉,正是在他的领导下,清朝一直处于国泰民安、安定祥和的状态,乾隆皇帝自己也成为了我国历史上受人尊敬的一代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