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玉衣主要出土于汉代,玉衣也被称之为“玉匣”,是古代帝王和贵族死后下葬时穿着的服饰,在古代金缕玉衣价值连城,为何盗墓贼不敢将其盗走?
在汉朝时期,当时人们认为玉有防腐的作用,穿着玉衣下葬,可以使尸体千年不腐。这种下葬方式尤为盛行,目前所发现的玉衣实物也均为汉代。所谓玉衣,其玉片材质并不一定是玉,还有石材等其他材质,而连接玉片所用的连接线也按照身份不同,分为金缕,银缕铜缕。目前出土的最出名的一件金缕玉衣就是满城汉墓中出土的,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可以追溯到东周时的"缀玉面幕" "缀玉衣服",到三国时曹丕下诏禁用玉衣,共流行了四百年。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用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铜线缀编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到目前为止,全国共发现玉衣二十余件,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中出土的两件金缕玉衣是其中年代最早、做工最精美的。
全衣耗用玉片、金丝巨多,做工十分精细。玉片成衣后排列整齐,对缝严密,表面平整,颜色协调,着实令人惊叹,反映出玉师杰出的技艺和达官奢侈的生活。从外观上看"玉衣"的形状和人体几乎一模一样。头 部由脸盖和脸罩组成,脸盖上刻制出眼、鼻和嘴的形象。组成脸盖的玉片绝大部分是长方形的小玉片,双眼和嘴是在较 大的玉片上刻出,鼻子是用五块长条瓦状玉片合拢而成,惟妙惟肖。
上衣由前片、后片和左、右袖筒构成,各部分都是彼此分离的;前片制成胸部宽广、腹部鼓起的体型,后片的下端作出人体臀部的形状。裤由左、右裤筒组成,也是各自分开的。手部做成握拳状,左右各握一璜形玉器,足部作鞋状。一些玉璧,以及饭含、佩带之物等。前胸和后背共置玉璧18块,并有一定的排列方式。
在"玉衣"的头部,有眼盖、鼻塞、耳塞和口含,下腹部有罩生殖器用的小盒和肛门塞,这些都是用玉制成的。另外,颈下有玛瑙珠48颗,腰部出玉带钩 。整套"玉衣"形体肥大,披金挂玉,全长1.88米,共用玉片 2498片,金丝约1100克。玉片的角上穿孔,用黄金制成的丝缕把它们编缀,故称"金缕玉衣"。
由于金缕玉衣制作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不但没有起到保护尸体的作用,反而成了盗墓贼惦记的目标,所以汉代以后金缕玉衣这种下葬方式已经不禁止。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盗墓贼会将金线抽走,留下玉衣,出现这种说法主要原因是,在很多被盗的墓中,金银器物被洗劫一空,反而很多珍惜的玉器被保留了下来。那么既然敢豁出命去盗皇陵,为什么价值连城的玉器却无人敢动呢?难道是他们不识货?
让人想起以前看人问过:“为啥古代盗墓者们盗墓单单把玉器留下?”他举了一个例子,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考古专家发现了汉景帝堂兄楚王刘戊的墓葬,在正是考古发掘前,刘戊的墓葬就已经被盗了,但是玉璧、玉龙、玉杯、玉盖这些文物都摆放完好,被没有被盗走。看到过很多答案,感觉最扯淡的说法是,盗墓贼虽然做的是不法勾当,但是“盗亦有道”,行业内还是有很多规矩的,这其中的一条就是:玉能附魂,珠玉藏精魄,将墓葬中的玉器带走,会发生不好的事情,都已经敢提着脑袋去盗墓,还怕这没有根据的诅咒么?显然盗墓贼不拿玉器是有原因的,并不是盗墓贼多有道德底线。
玉在当时一般只有皇室贵族才有资格佩戴,平民百姓如果私自拥有玉器,是要被杀头的。虽然当时,盗墓者的目标一般是像楚王墓这样藏有大量金银珠宝的王侯级大墓。但是对于墓葬中的陪葬品,他们也只是以金、银、铜器为主要目标,玉器是绝对不敢盗取的。因为玉器在民间无法流通,谁冒然拿这么一件玉衣去卖,肯定会被怀疑,谁盗了玉器很容易能查出来。所以,盗墓者很少会将玉器作为盗取的首选。
其实说白了就是没办法出手,只能自己留着,等于毫无价值。盗墓贼也都不是傻子,自然知道什么能拿什么不能拿,就比如现在的盗墓贼是绝对不敢拿鼎的,盗鼎被捉到二话不说便是重罪,最重要的还是没人敢买鼎,等于是有价无市之物,没有一定实力之人绝不敢要,否则等待他的只有牢狱之灾。所以这些盗墓贼也只会将这个价值连城的老物件留在墓穴,不敢动其他的坏心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