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汉高祖刘邦相信大家都有所知晓,可是你知道早在刘邦还是亭长的时候,萧何却是他的顶头上司名望更高么,那么为何最后众人却拥戴刘邦当老大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萧何年轻的时候,是沛县县令的属官,他勤奋好学,非常才华。而且性格好,善于结交,看监狱的曹参和车夫夏侯婴他们结实萧何比刘邦还要早。因此萧何的人缘不比刘邦差。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刘邦只是泗水亭长,可以说是萧何的下属。当时的刘邦经常惹事,萧何还利用职务之便,帮刘邦摆平了不少事情。
因此无论是威望、官职还是人缘,萧何都压了刘邦一头,而且萧何明显比刘邦这种小混混要受人欢迎。然而后来起兵之后,萧何为什么却心甘情愿奉刘邦这个属下为主呢?
当时全国各地农民起义数不胜数,沛县的县令害怕被起义军杀死,也打算起义反秦,可他有拿不定主意,于是萧何对他说:"你是秦国官吏,你起义没人跟随,我们还是请刘邦回来吧。"当时刘邦押送囚犯,途中囚犯逃跑了,他干脆把囚犯全部释放,自己也躲芒砀山不敢回家了。
沛县县令听了萧何的建议,请刘邦回来,正当刘邦准备回来时,县令又反悔了,他觉得造反风险太大了,便把萧何抓起来,阻止刘邦回来,众人见县令反复无常,就把他给杀了,救出萧何,迎接刘邦回来,刘邦回来之后,就自然而然成为了众人的头目。
其实但是的刘邦只是个地痞,而且品行是很差,没几个真心朋友,就算有朋友也是狐朋狗友之类的,为什么大家会一致拥护他呢,品行声望更好的萧何,为何却不被众人拥戴?其实《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後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
也就是说,萧何、曹参等人都是为官,比较爱惜自己的名节和性命,担心万一造反不成,秦朝就将他们灭族,所以众人把当老大的机会让给刘邦,这样看来,并非众人不拥戴萧何,而是萧何胆小怕死,并不敢当众人的老大。
萧何是个聪明人,他知道造反这事风险系数太大,成功了还好,要万一失败了,必将死无葬身之地,所以他便把刘邦抬出来,如果当真造反失败,有刘邦在顶着,自己一条性命可以保住,如果造反成功的话,自己也能跟着喝汤吃肉,这就足够了。
其实刘邦也是聪明人,他知道众人故意让他当老大,就是为了提前找个替罪羊,但当时的刘邦已是马入夹道——不可回头了,因为他在芒砀山放跑了一群囚徒,这已经是死罪,反正横竖都是死,只能奋力一搏,求取一线生机了。
刘邦日后登基屠尽功臣却不动萧何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是萧何对于刘邦有过恩惠。
秦始皇35年(公元前212年),刘邦被命令去咸阳服徭役,当时凡是有交际往来的沛县小吏都前来送行。按照以往惯例,大家都以铜钱三百封一红包赠送,刘邦打开萧何的红包,里面却装了五百铜钱。
别人送三百钱,已经是小吏一个月俸禄的大礼,而萧何还是刘邦的上司,却破例送了五百钱,把刘邦感动得一塌糊糊。这件事,刘邦终身不忘,在做了皇帝,论功行赏的时候,他特意在朝堂上说了这件事,为萧何增加二千户的封邑,直言就是为了报答这二百钱。
而且萧何还敢于自毁名声。
为了释去主上的疑忌,保全自己,萧何不得已违心地做些侵夺民间财物的坏事来自污名节。不久,萧何的所作所为就被人密报给了刘邦。
果然,刘邦听后,像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并不查问。萧何去见他时,刘邦笑着把百姓的上书交给萧何,意味深长地说:“你身为相国,竟然也和百姓争利!你就是这样“利民”啊?你自己向百姓谢罪去吧!”刘邦表面上让萧何向百姓认错,补偿田价,可内心里却暗自高兴,对萧何的怀疑也逐渐消失。
汉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日,汉高祖刘邦病逝于长乐宫,享年62岁。同年,太子刘盈即位,是为惠帝。萧何继任丞相。不过这时,萧何年事已高。这期间,萧何在“约法三章”的基础上,参照秦法,摘取其中合乎当时社会情况的内容,制定了律法共九章。
公元前193年,年迈的相国萧何,由于常年为汉室操劳,终于卧病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