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清朝最后一个用凌迟处死的邢犯 足足凌迟了3600多刀

凌迟处死,是我国封建社会死刑中最残酷的刑罚。“凌迟”主要是针对谋反、犯上作乱、“口语狂悖”等“大逆”、“逆伦”罪的人设置的。也就是说,“凌迟”主要是用来处死危及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政治犯的。“凌迟”的执行方式是将犯人零刀碎割,使其极尽痛苦而死,让那些声称“脑袋掉了不过碗大个疤”的好汉,想速求一死而不得,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清朝时期有一个大盗,倒并不是说他多厉害,而是他胆色过人,曾经当众调戏过慈禧太后,而且被判处了凌迟处死,他也成了最后一个被判处凌迟的罪犯。

康小八,男,绰号吴秃子,回族,年龄不详,天津卫人氏,光绪年间纵横京津两地的大盗。因为早年曾过继给北京东皇庄的康家,故改姓康,匪号康八太爷,江湖人称康小八。

在北京康营(今朝阳区孙河乡康营)长大,是清代最后一个被凌迟处死的罪犯。

一日,康小八在“剃头棚”理发,剃头匠和一位等候刮脸的老顾客闲谈。二人大骂康小八“净胡来”,“将来不得好死”。康理完发后问二人曰:“你俩认识康小八吗?”二人回答说:“谁认识这种混帐东西。”康嘿嘿一笑曰:“那么康八爷叫你俩当个明白鬼吧。”说着拔出枪来说将二人击毙,对另一个等候理发的顾客说:“算你走运,这两个混蛋骂康八爷时,你有口德,没有搭腔。我就留着你这张嘴,给想多活几天的人传个信,少在背后对康八爷说三道四的。”

康小八被清廷通缉,躲到了口外,清廷无法缉拿。

康小八从此就过上了打劫的生活,没多久普通人家的钱财他已经看不上眼了,就把目光放到了官府的漕银上面,那可是清朝的财政收入。康小八劫得漕银之后马上被官府知道了,官府派了尚云祥师傅和捕快前来捉拿他,尚云祥是形意拳武术名家,康小八自问不是对手,又不想用手枪伤人,那样胜之不武,只能乖乖投降。从此待在牢里等待秋后问斩。

事情传到了隆裕皇后的耳中,隆裕觉得此人威武义气、敢作敢为,杀了有点可惜,就去慈禧太后跟前把康小八夸奖了一番。慈禧太后这天心情挺好,听到自己的儿媳妇这么说,于是准备亲自审问这个康小八。杨乃武和小白菜的案子就是慈禧审的,而且只要慈禧审案,都会宽大处理,很多人觉得这个江洋大盗运气真好。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慈禧太后那天命人提康小八前来审判,一见真人发现是个又黑又矮的家伙,不禁有点生气,她还以为是个高大威猛的英雄人物,没想到是个相貌丑陋的矮子。慈禧强忍愤怒,问道:“你为什么要劫皇家的金银啊?”康小八露出狞笑,一脸淫相的对着慈禧等人说道:“咱是天津卫的好汉,要劫,就劫“皇杠”,要动,就动皇妃。”说罢哈哈大笑,慈禧怒不可遏,命人赶紧将这无耻之徒拖了下去,并且把斩立决改成了凌迟,足足割了3600刀。

老北京关于剐刑的种种传闻,大多来自康犯行刑时的“目击者”。其实康小八行刑的时间不是在午时三刻,而是在黎明时分,目击者不算太多。当时剐刑已经久不使用,而且《大清律》上也无凌迟行刑的具体条款,所以执行者草草地了结了这条恶棍。有个传说,剐刑一般都是先在受刑人额头上下刀,将皮遮住眼睛,以减少其恐惧。而康小八却不让遮,告诉刽子手,“别遮我眼睛,康八太爷要看着你怎么把我弄死。”

行刑过程中,他一声没吭,旁边一个监刑官觉得他硬气,让人用钢针捅了他心脏,迅速结果了他。

不过康小八在中国法制史上,也算为剐刑(即凌迟处死)画了一个句号。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