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弱?看韩国如何灭亡这个曾称霸一时的国家吧
战国七雄,秦楚齐燕赵魏韩,韩国排在最后,都说韩国弱。可是既然韩国弱,韩国处于抗秦第一线,抵抗秦国100多年,有记录的被斩首军队人数超过30万。韩国要是弱,是不是早就灭国了,事实上韩国不但一直坚挺,而且坚持到了秦始皇灭六国的最后时刻,与其他五国一起灭亡,不愧战国七雄的称号。
本文,我们来看看韩国是如何利用机会,一举灭亡春秋小霸郑国的。
三家分晋后,赵魏韩纷纷迁都,赵国迁都中牟不久,韩国也迁都了,从平阳迁都到宜阳。
图-三家分晋地图
平阳地处河东郡,四周全部是魏国的领土,如果平阳不是韩国的都城,韩国早就将平阳与魏国交换领土了。可是宗庙在此,韩国人为了保住宗庙,并未交易平阳。
平阳终究是在魏国土地上的城邑,平阳的宗庙可以保留,长期作为都城,实在太不安全了,尤其是魏国在战国初年大杀四方,令韩国兄弟坐立不安。
韩武子迁都宜阳,韩国的经济政治军事中心,迁到了洛阳盆地,也就是当初东周的核心所在。
韩国三川郡和上党郡紧密相连,北有南太行,南有黄河,依山带河,尽得晋国地缘精髓。韩国的国土实际上是比东周最强盛的时候,多了一个上党郡,它的领土在三晋当中,最像一个国家。韩国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经济建设,更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韩国在这种地缘优势下进行军事扩张,也是非常便利。
韩国领土除了与魏、赵交织在一起,南部隔着伏牛山与楚国接壤,韩国单独去挑战楚国显然并不明智,那么韩国东部的郑国,就成了韩国当下唯一的拓展方向。
此时的郑国,是一番什么景象呢?
春秋前期,郑国受封不久,赶上年少的周平王东迁,郑武公和郑庄公经常动用东周军队,四处扩张,国力强劲。后来周平王不满,郑庄公强行将东周太子周狐“绑架”到郑国,再将自己的一个儿子送到东周,互相交换人质,史称“周郑交质”。
周桓王即位之后,郑庄公先后两次派兵强割周王室温地(今河南温县)、成周(今河南洛阳东)的庄稼。东周与郑国的矛盾激化,周桓王也是个有胆色的天子,非常有气魄。他先是通过与郑国交换城池,使郑国损失四个城池,然后又免除郑庄公卿士的职位。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率先发难,他亲自统领东周及陈国、蔡国、虢国、卫国五国联军讨伐郑国,联军与郑军在繻葛进行一场大战。不过,令人跌破眼镜的是,繻葛之战竟然以郑国大胜而告终,郑国大将祝聃一箭射中周桓王的肩膀,差点生擒周桓王。
此战过后,郑庄公由此成为春秋一小霸。郑武公和郑庄公两位君主,都坚持农商共同发展的国策,郑国的商贾遍天下,民富国更富,一概兵器军粮和物资,都从各诸侯国采购最精良的。在打仗这项烧钱的运动中,郑国总是能赢在起跑线上。
郑庄公去世后,几个公子争位几十年,郑国国内大乱。同时郑国又与晋、楚、宋、卫开战,胜少负多。郑国内忧外患,特别是在连续与楚、晋国两个南北超级大国作战后,全盛时期八成的领土,都被楚、晋两国瓜分,郑国衰落了。
不过郑国还是保留了都城新郑为核心的地域,总兵力有十余万,全国兵力十之六七又集中在都城新郑,因此拿下新郑,就等于拿下郑国。道理很简单,但是韩国要攻占新郑这座超级大城,谈何容易。
三家分晋的时候,三家分的都比较平均,地盘都不小,韩国分得的领土比魏国和赵国略少,大致是四到五个郑国的大小,军力则是郑国的两到三倍。以这样的兵力,显然难以短期内兼并郑国,要攻克新郑更是困难重重。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当一个新兴的诸侯,想要做出一番功业的时候,更是不缺好的办法。韩景侯为了能够解决郑国难题,将都城由宜阳迁往韩郑边境的阳翟,以便名正言顺在都城集中军力,好进行闪电战,速战速决。
为了偷袭成功,韩烈侯、韩文侯与郑国建立友好关系。此后几年韩国与魏、赵一起出兵齐国、宋国,都曾借道郑国,战胜后的战利品,也分与郑国一部分,韩郑两国的关系得到缓解。但郑人对韩人的敌视和提防态度并未有多少改观,韩国灭亡郑国,还只是纸上谈兵。那个年代三晋联手出兵无论是对楚国还是齐国,往往战无不胜,郑国因此获益不少。
图-三晋发展方向
三晋在这个时候,迎来一个重要时刻,虽然三晋封侯已经二十多年,但晋国的国君始终存在,目前晋静公仍然在韩国上党郡北部的屯留城中,三晋计划彻底废除晋国国君的名号。
其实晋国国君的名号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了,三晋通过这次聚会活动,目的是进行一次最高层次的首脑会面,维系三晋的亲密度。
聚会的地点正是晋静公所在地,韩国上党郡北部的屯留城。
韩国人为了这次规模空前的大聚会,调动人力、物资源源不断送上太行山,运往屯留,对韩国人来说,这就是一次奥运会级别的盛会。
公元前376年,原定第二年春天举办三晋大聚会,可是韩文侯在这年春天去世,聚会还办不办,是否要改期,充满着变数。
韩国太子韩屯蒙年龄不大,他和韩国几个重臣坚持不改期,举行盛大庆典,不但三晋兄弟到齐,还特邀郑康公参加。
如果将魏、赵、韩看做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羽、张飞,那么郑国就是第四个兄弟赵云,郑康公能够得到三晋如此重视和友好对待,感觉良好。
但郑康公也未失去他的谨慎心态,此番参会,他统领郑国两万最精锐的大军,于这年秋天北渡黄河,抵达魏国东郡,再继续北上到赵国中牟,接着向西经“4羊肠陉”登上太行山,最后通过“6太行陉”抵达北上党的屯留,耗时半个多月。
屯留小城到处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热闹欢快的氛围,人人换上新衣,小孩则联群结队,大批车马进进出出,热闹非凡。在来年开春的结盟庆典开始前,各种小型活动层出不穷,欢乐的气氛一浪高过一浪。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屯留盆地四国十几万人马,个个乐不思蜀,忘乎所以,等待最终庆典到来。
韩国人为了这次庆典,确实准备充分而周到,他们不仅在屯留花费巨资和人力,还向魏、赵、郑三国的都城各派出一支千人队伍,护送庆典的礼物,意思是普天同庆,让三国都城也享受这次庆典的礼品和气氛。
屯留城外,一座坚固的高台之上,四国国君正嗜血为盟。东道主韩屯蒙还未正式登基,他身材不算高大,却神态轩昂,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由骨子里透出来的威霸之气,非常罕见。当然,魏武侯、赵敬侯也都是厉害角色,只这个郑康公,脸色有点发白,显是因为长期酒色过度所致。
同一时间,韩郑边境,十五万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韩国强弩材士,突入郑国境内,直扑郑国都城新郑。
韩国强弩材士,在战国之时也是久负盛名。
韩国盛产青铜,兵器冶炼技术非常先进,在满足自身用量之后,韩国定量出口强弓劲弩到其他诸侯,韩国的兵器在战国之世很受欢迎,苏秦曾经说过:“天下强弓劲弩,皆出于韩。”
韩国重兵器的工艺独领风骚,不但强弩的射程达到六百步以外,士兵脚踏连弩而射,能连续发射一百箭,中间不停止。韩国制造的兵器特别锋利,在陆上截断牛马,水上能劈天鹅、大雁,临阵对敌能斩断坚固的铠甲、铜盔。韩国人的兵器配件也非常齐全,从臂套、盾牌到系在盾牌上的丝带,一应俱全。
装备这些精良兵器的韩国军队,便称为强弩材士,韩国强弩材士在战国初年经常联合魏国和赵国一起作战,作战经验丰富,军力强劲。
韩郑边境距离新郑大致只有五十公里,以魏武卒那种从日出到日中,可以负重奔跑四十公里的体能作比较,韩人一个白天便能抵达新郑,实际上他们也是这么做的,郑国斥候只比韩军早到达新郑一个时辰而已。
新郑城虽然抽调走两万精兵,但城内依旧有五万余军力,四个方向各为一万人,宫城内还有一万多驻军,只要态度坚决,抵挡十五万韩军猛攻半个月,等到郑康公两万精兵来援,当不成问题。
新郑城外韩军正搭造大型攻城设备,忙忙碌碌。新郑城内守军也有条不紊组织起来,各司其职,只等韩军攻城,好迎头痛击。双方都表现出训练有素,临危不惧的气势。
在这个时候,新郑城中忽然大火四起,烟雾弥漫。原来先前一千运载礼品的韩军,抵达新郑之后大多数人立即潜入事先计划的民宅中隐藏起来,此时忽然在新郑城内到处纵火,制造混乱。
城外的韩军还未完全布好攻城阵势,迫不及待开始四面围城,接着攻打新郑。城内浓烟滚滚,城墙附近喊杀声震天,兵器交接声不绝于耳。韩军在与时间赛跑,此番韩人布局已久,为了达到目的甚至连三晋的另两个兄弟魏赵都蒙在鼓里,若长时间不能攻克新郑,后果难以预料。
郑军调动数千宫廷侍卫,组织城内百姓扑火,火势得到控制,城内的韩军也不敢再贸然纵火。一个昼夜对抗下来,城内火焰基本熄灭,而且禁卫军已经在挨家挨户盘查,捉拿韩国奸细。
城外的韩军虽然都是战火中锤炼出来的,无奈新郑城高池阔,一个昼夜损兵折将,少数韩军士兵登上城头又被郑军抛下城头,韩军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好在韩军还有另一个杀手锏,为了配合韩军的攻势,韩人派出明暗两队人马,明的是一千人,护送礼品堂而皇之进入新郑。暗的是一百多人,分为多批潜伏在城南民居中的勇士,这些勇士多是孤儿,个个武力强劲,而且视死如归。
次日清晨,当韩军发起又一轮猛烈攻势的时候,城内的一百多死士发动了暴乱,在城南对新郑守军来了个突袭。数万韩军则利用简易的云梯和绳索,渡过护城河,冒死登城。韩军人人都知道,这是最好也是最后一次机会。
如果是正常的攻防大战,韩人即使付出几万人的代价,也未必能攻克新郑。但是有了城南这一百多不惧生死的勇士,以及城内上千能够牵制禁卫军的内应,南门附近的韩军很快就登上了新郑城头。
经过半个多时辰浴血奋战,韩军打开新郑南门,十几万韩军蜂拥而入,新郑城破。
几天之后,这个消息传到北上党屯留,当时四国大聚会接近尾声,还未正式即位的韩屯蒙气定神闲,魏武侯与赵敬侯震惊不已,郑康公则惊慌失措。
眼下这个局面,魏赵两国有能力让韩军撤出新郑,为郑国复国,可是那样一来,三晋同盟必将瓦解,占据着三晋中最好地理条件的韩国,将切断魏赵东西方向的交通,魏国很可能霸业成空,赵国也不可能顺利向卫国拓展领土。
而且三晋刚进行大会盟,魏武侯与赵敬侯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默认韩国的做法,以此加强三晋的合作。
图-三晋迁都地图
郑康公的形势则相对不妙,新郑沦陷,他的两万精兵被困在北上党盆地中,只要韩军守住几个通道,根本不需要大费周章,就能把这两万人困死,何况四周三晋的军队还有十多万。
几番谈判之后,在韩人同意保留郑国宗庙,给郑康公一块封地的条件下,郑康公最终屈服,向韩人投降。
韩人有了囚禁晋国国君的经验,他们将郑康公秘密囚禁,囚禁的地点多达四五处,分布在韩国各地,真真假假,就连囚禁的守军都不知道,自己囚禁的是否为真正的郑康公。当然,也有可能这些囚禁点所囚禁的,全都不是郑康公本人。
郑康公就这样从历史上神秘消失,谁也不知道他囚禁在哪儿,什么时候死的,或是被弑,这一切都是历史谜团。
韩人对郑国其他人的处理,倒是非常宽松,韩屯蒙号称,保留郑国贵族所有封地,不杀一个和平相处的郑人。
这一年,韩屯蒙将都城迁到新郑,自此韩郑一家,韩国实力大涨。纵横春秋和战国初年几百年的小霸郑国,就这样逐渐融入了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
后来韩国直面秦国的进攻,处于秦国进攻第一线,时间长达八十多年,一直坚持到秦灭六国,与其他诸侯一起并入秦朝,真要感谢韩人这些先辈打下的殷实基础。
并郑入韩,是韩国历史上的一次高光时刻!
本文节选自《地图里的兴亡》章节
作品简介
本书以历史与地理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制作500副精美地图来重写中国春秋战国史,打破读史无图的遗憾,回归左图右史的传统。国家认证,中图社权威发布。
地形图,展现山川河流地貌。
路线图,复盘真实历史事件。
形势图,解说兵戈铁马烽烟。
疆域图,呈现合纵连横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