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之美

《三国》中的英雄主要分三类——主公、文官、武将。即统治者和他的爪牙。在汉末群雄逐鹿的年代,表面上是人才辈出,经典、精彩的战役不断,有识之士摩拳擦掌都准备在乱世之中为一方诸侯卖命,以求闻达诸侯,求名得利,光宗耀祖。所以当时的士人、人才的价值观是只要为一方诸侯效力得个一官半职便是有出息的,简言之就是以金钱和地位来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所以许多文人勇夫,(注意这里提到两种人,一种是文人,读过书的。另一种是勇夫,靠卖力气吃饭的,没有读过书。)汉末的文官武将大多出自这两种人。他们的价值观就是以金钱和地位来衡量的,所以他们的人生目标或说是人生理想就是追求“名利”二字。即使是孔明也是自比管、乐的,要像管、乐一样的成就,但更重要的是像他们一样的地位.整个三国时期就是个军阀争权时期。

一 武将的英雄之美

武将在战争年月十分重要,攻城拔寨不可或缺。他们的美来自衣着装束和作战的勇武。

论衣着,三国时期的武将装束可谓异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关公的绿战袍雁月刀,吕布的方天花戟,张飞的丈八蛇矛,赵子龙的一杆红缨枪。然而在这些光彩照人的外表背后是百姓的命如草芥,是军阀的争权夺利和他们虚伪的丑恶的剥削人民的嘴脸。三国武将的英雄之美是建立在百姓的白骨堆山和农民的辛勤劳动上的。无论是赵子龙、关公一伙周瑜、陆逊,再者许褚、张辽。他们那华美的服饰拿来的?是统治者即地主(刘、曹、孙是三国中的三大地主)剥削农民的劳动产品得来的。

他们无非是帮着主子争权夺利的走狗罢了,都是一般压迫百姓的人物。拿赵云长坂坡一案来说,赵云从军的初衷无非为混口饭吃,即满足物欲,后来得遇刘备渐渐发迹。他在遇到刘备之前只是一个无名小卒。而在刘备手下干时居然作了将军,这对一个久仕不遇的人来说如久旱遇甘露一般。他能不卖命吗?你看他杀得那么那么痛快,我们看过之后拍案称快,整部《三国》里就属这段是最精彩的战争描写。他与“孔明舌战群儒”可以说是使这部书里最精彩的两回。一文一武交相辉映。但是在赵云大出风头的背后是无辜百姓惨遭屠戮。倒霉的是老百姓。赵云不过是一个为主子卖命杀人的工具。

二 文官的英雄之美

《三国》中的文官可谓人才济济,这一时期的人才市场极其繁荣,可与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相提。而文官的舌剑唇刀则与武将的钢筋威猛相映成趣,构成了一道绚烂多姿的风景线。拿孔明来说,败曹操,定三国,谈笑间攻城拔寨,使微弱之刘备得以苟全乃至篡得帝位。被后人称颂,可谓英雄。但他的出仕却是由一颗对名利贪婪的心所驱使的。自比管、乐。说明他志向远大,但也说明他对名利的要求——要像官、乐一样的名声。为求留名于后世而出山,此其不可取一也;出仕得官便罢,还要比管、乐,说明他野心勃勃,贪婪至甚。留名便要像管、乐那样,甚至超过他们。此其不可取二矣;辅佐刘备争夺政权,劳民兴兵,使百姓涂炭而得官至相者,说明其残忍,无人性矣,此其不可取三也。此种衣冠禽兽说人话不办人事,吃人饭不拉人屎,用百姓的鲜血染红了自己的相袍。我们怎能把他——封建统治者的走狗奉为偶像呢?诸葛出山则不是混饭吃那么简单。他要得到像管、乐样的地位。即满足物欲,同时还要满足权欲。

三 罪恶的源头——君主

汉末战乱的原因就是军阀为了夺取政权而展开的军事、政治、经济的斗争。如果四方诸侯没有那对权势的无穷的欲望,那么百姓岂能遭此涂炭?三国时期固然使一大批政治军事人才济济一堂,从而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异彩纷呈的历史画卷。时至今日我中华儿女依然引以为豪,翘首称羡。但是那精彩的历史却是由统治者导演,老百姓用鲜血和白骨参与演出的罪恶丑剧。当我们称快于赵云长坂救主之时,有没有想到那舞台是用人民的尸骸所基奠而成的。而那罪魁便是统治者——刘备。

刘备口称要与民偕逃。实则以民作屏蔽,掩护军队逃跑。曹操大军五十万,追捕刘备几千人如秃头上抓蚤。而混在20多万百姓中则可瞒天过海,使曹军如大海捞针。曹军未到刘备先烧毁民宅,要民有家难回可谓妙计。

刘备参与汉末权势斗争,是要满足自己的权欲,而并非是匡扶汉室。他打着锄奸扶汉的旗号来参与斗争,皇室血统只不过是一种争权的资本。一个白手起家的人若想干成一番事业是很难的。当今社会也如此,一个普通人要想出人头地很难,要通过竞争,首先进入到一个圈子。一个普通人要通过“超女”啊、“快男”啊层层选拔才能出名。而一些名人的子女却不必通过这种所谓的选秀就可以进入到演艺圈。刘备他也是一样,他不必像赵云、孔明那样需要通过自荐、别人推荐后得到录用给别人效力。他可以直接干自己的干事业,自己当老板。曹操和孙权包括汉末这些诸侯基本多是名门之后。他们具有良好的政治、家庭背景,所以一出山便是人主,便是老板、老大、一把手。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权欲而参与到权势争夺斗争中去的。而作为代价,便是百姓的横遭屠戮。中国人的互相残杀。

这便是《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之美。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