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是蒙古帝国时期的政治家。耶律楚材先后辅弼成吉思汗父子三十余年,担任中书令十四年之久。提出以儒家治国之道并制定了各种施政方略,为蒙古帝国的发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出生时的神秘一卦
耶律楚材,字晋卿,契丹皇族子孙。他的九世祖,即辽国的建立者、一代雄主耶律阿保机。他的八世祖耶律倍是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被封为“东丹王”。耶律倍不但孔武有力,而且喜爱作诗,多才多艺。耶律阿保机死后,次子耶律德光称帝,耶律倍于是备受猜忌,后投奔后唐。他立木于海上并刻诗云:“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后唐亡国后,耶律倍被人刺死,年仅38岁。
公元12世纪,华夏大地风云变幻。1115年,金国建立,之后仅10年,金便灭了辽。耶律楚材的祖父耶律德元也就是在那段时期转而在金国为官,自此之后,耶律家族成为金国的达官显贵,常居北京。当时的北京是北方经济文化中心,这里既有色彩斑斓的多元文化,又有深厚的汉文化底蕴,这使得耶律氏形成了读书知礼、博雅多识的家风。
耶律楚材的父亲耶律履,史书上说他通六经百家之书,精于历算和书法绘画,尤其写得一手好文章。耶律楚材刚生下来时,深谙阴阳之学的父亲曾经为他卜过一卦,并私下里对亲戚们说,“金国大势已去,我六十得子,这个孩子是我们家族的千里马,将来必大有作为,而且将为异国所用”,所以取《左传》“虽楚有材,晋实用之”之句,给他取名楚材,表字晋卿。这个故事充满了神秘色彩,为后人津津乐道。
耶律楚材从小不负其名,17岁就考中了举人。他博览群书,历法、医学,无不精通,特别是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更是浸入血脉。作为叱咤风云的契丹皇族之后,耶律楚材内心充满了自豪感,曾写诗称“赫赫东丹王,让位如伯夷。藏书万卷堂,丹青成画癖。四世皆太师,名德超今昔”。
立志做“治天下匠”
1214年,蒙古军大举伐金,金国的国君金宣宗却早已仓惶逃出中都(今北京),向南迁都。年轻的耶律楚材刚刚经历了蒙古围困金中都“绝粒六十日,守职如恒”的艰辛,目睹金国君臣不战而逃的腐败无能。深深的失望中,他遁入佛门禅修冥思3年,之后不久,就接到了成吉思汗的召唤,陡然间仿佛又有了一丝希望。
塞外春寒,残冰未消,柳絮难寻,梅花无信。但这一切都没有影响耶律楚材的兴奋之情,他写了《过闾局河》四首,诗中屡次以大鹏自喻,“千山风烈来从虎,万里云垂看举鹏”。他觉得自己学富五车,精通经史,以前一直学无所用,而今却要一举冲天了。他把成吉思汗比作神龙出世的明主,希望给他施展才能的机会。明君贤臣风云际会,就像他诗中所写,“华夷混一非多日”,统一天下的日子还会远吗?
1218年7月,耶律楚材到达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畔的成吉思汗大帐,此时正值仲夏。目之所及是一望无际的碧草蓝天、气势磅礴的山河、雄伟庞大的车帐军营、骁勇善战的游牧铁骑……他用这样的词句形容:“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车帐如云,将士如雨,马牛被野,兵甲赫天,烟火相望,连营万里,千古之盛,未尝有也。”
耶律楚材的髭髯垂到腰间,眉毛也很浓重,特别惹人注目。蒙古人认为“胡多必贵”。成吉思汗直呼他“吾图撒合里”,也即“美髯公”。不过,耶律楚材能被成吉思汗所看重,并非外貌,而是因为他显赫的家世对于契丹贵族、金国显宦的感召力,以及他出众的才能。
成吉思汗接见耶律楚材时,对他说:“辽为金所灭,你们是世仇,我如今要灭金,是为你的家族报仇。”耶律楚材出人意料地回答:“我的家族从祖父以来就侍奉金国,既为臣子,岂敢再怀贰心,以君主为仇呢?”这种对旧主的态度很受成吉思汗欣赏,于是对他厚加赏赐,把他当作近臣。
一位善于造弓的西夏工匠很不满耶律楚材得到的厚待,提出质疑:“现在最重要的是打仗,要耶律楚材这种读书人何用?”耶律楚材反诘:“造弓都还需要弓匠,治理天下难道就不需要‘治天下匠’吗?”成吉思汗觉得很有道理,更加倚重他。
就这样,耶律家族的千里马,以治天下为己任,立志要做蒙古国的“治天下匠”。
万里迢迢随军征
从1218年成吉思汗召见耶律楚材,到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耶律楚材追随成吉思汗整整10年。有人说,这10年是耶律楚材生命力最旺盛的10年,也是他最清闲的10年;是他怀有许多希望的10年,也是他思想最为苦闷的10年;是他在轰轰烈烈的成吉思汗西征军中生活最有色彩的10年,也是他内心最孤寂落寞的10年。原因在于,耶律楚材并没有像他最初想象的那样被成吉思汗重用,而只是被成吉思汗当作判断吉凶的巫师和汉文秘书。
成吉思汗信奉萨满教,这种古老的宗教起源于原始渔猎时代,在我国北方古代各民族中间的影响根深蒂固。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耶律楚材未卜先知的占卜术便屡屡被派上用场。1219年夏,蒙古大军征西,出师前祭旗之际下起大雪,成吉思汗询问暑天下雪的原因,耶律楚材解释说是“克敌之象”,继而成吉思汗大获全胜。
1220年冬,成吉思汗不解为什么冬天打雷,耶律楚材占卜后告诉他,是回鹘王梭里檀将死,不久梭里檀果然死了。1222年夏天,“长星见西方”,成吉思汗问是什么征兆,耶律楚材认为是“金国当易主矣”。次年,金宣宗果然去世。当时在成吉思汗军中还有大量的回鹘人,他们推算5月15日晚有月全食,耶律楚材则认为10月15日才会月食,最后果然如耶律楚材所言。这一切使得成吉思汗大呼:“你连天上的事都无所不知,何况人间的事呢?”
耶律楚材也试图用自己的才能来化解万民之灾。蒙古西征时,大军到了中亚铁门关,看到一个鹿形马尾、绿色独角的奇兽。耶律楚材马上说:“此兽名叫角端,一天能走一万八千里,说四方语言,是好生恶杀的神兽。它的出现是上天在告诉陛下停止杀戮。”成吉思汗马上下诏班师回国。1226年11月,蒙古大军攻打西夏,诸将都忙着掠夺财币、人口,耶律楚材只取了几部书和两驮马的西夏药材。不久,军中瘟疫蔓延,耶律楚材的药材救活了几万人。
这些神奇的事虽然为耶律楚材赢得了威信,但离他治国平天下的宏愿实在相差太远,他常常感慨英雄无用武之地。“自怜西域十年客,谁识东丹八叶孙”。他的《西域河中十咏》,每首诗都以“寂寞”开头。他用从家乡带来的雨伞竹柄做成笛子,用撒马尔罕废弃王宫的三尺门框做成一具凤尾琴,每每临风吹笛,鼓琴寄意。
他还在诗歌里自比苏武:10年潦倒,形同苏武被羁,万里迢迢随军西征,经历了苦难却没有得到像苏武那样的成绩。入世不得重用和出世不能忘怀的矛盾折磨着他,岁月匆匆一事无成的焦虑煎熬着他,使他夜不能寐,食不能安。然而忧国忧民的情怀始终魂牵梦萦,支持着他坚持下去,等待时机。
耶律楚材的历史功绩,如何评价耶律楚材?
1190年7月24日,金国宰相耶律履三子出世,耶律履言:“吾年六十而得此子,吾家千里驹也!他日必成伟器,且当为异国用。”他借用《左传》“楚虽有材,晋实用之”的典故,为其取名楚材。“楚材晋用”,这是他们家族的宿命,他们本是辽太祖的嫡系子孙(耶律阿保机之子耶律倍之后)。
耶律楚材十二岁入闾山显州书院,十三学诗书,年纪轻轻就已“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著”。1215年,蒙古军攻破燕京,成吉思汗听说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于漠北召见他,对他甚为赞赏,为左右员外郎,叫他“吾图撒里合”。次年,随军西征。耶律楚材和丘处机成为影响成吉思汗决策的两个外族人。丘处机是道教宗师,耶律楚材和他一起,巧妙的劝戒成吉思汗息战、戒杀、尊生、节制、敬天、保民,使得成吉思汗的思想后来发生了重大变化。
《元史》记载了这样一件事:甲申,帝至东印度,驻铁门关,有一角兽,形如鹿而马尾,其色绿,作人言,谓侍卫者曰:“汝主宜早还。”帝以问楚材,对曰:“此瑞兽也,其名角端,能言四方语,好生恶杀,此天降符以告陛下。陛下天之元子,天下之人,皆陛下之子,愿承天心,以全民命。”帝即日班师。
《元史》还记载,成吉思汗在临死前一个月向群臣公开表示:“朕自去冬五星聚时,已尝许不杀掠,遽忘下诏耶。今可布告中外,令彼行人知朕意。”“不杀掠”三字多么可贵!成吉思汗几乎是与丘处机同年同月去世的,所以丘处机对蒙元的影响是极短的。而这一年,耶律楚材才三十七岁,春秋正盛,他为蒙元由大事杀戮到理性治理的转变起了极大的作用。
成吉思汗死后,其三子窝阔台即位,他重用耶律楚材。1331年,任中书令。在此前后,耶律楚材提出了一系列举措,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蒙古政权从游牧文明到农耕文明的转变,使得先进的华夏农业文明得以保存和继续发展。
一、蒙古建国之初,实行军政合一的制度,由军事将领管辖一切,毫无约束,横行霸道。耶律楚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出应军政分离,互相牵制,建议颁行《便宜十八事》作为临时法律。耶律楚材还大量起用汉族儒臣,让他们负责征收赋税,提出“制器者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臣”的主张。
二、抵制了一些人提出的杀光汉人的政策。《元史》载,近臣别迭等人言:“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耶律楚材云:“陛下将南伐,军需宜有所资,诚均定中原地税、商税、盐、酒、铁冶、山泽之利,岁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余万石,足以供给,何谓无补哉?”窝阔台让耶律楚材试行此法,于是“乃奏立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凡长贰悉用士人,如陈时可、赵昉等,皆宽厚长者,极天下之选,参佐皆用省部旧人”。次年,耶律楚材果然以税收之法为蒙元提供了大量的财富,窝阔台非常高兴。耶律楚材也由此奠定了蒙元实行税收制度的基础。
三、耶律楚材还采取一些措施,及时遏制了高利贷、通货膨胀、买断税收等行为。
四、耶律楚材“奏括户口,皆籍为编民”,以户籍制为名让成为蒙古人变相奴隶的人重新变为平民。
五、禁止屠杀,保全工匠和富户。1232年,蒙古大军围困汴京,首将速不台意欲屠城。耶律楚材面见窝阔台,言:“将士暴露凡数十年,所争者地土人民耳,得地无民,将焉用之?”窝阔台疑而未决,耶律楚材楚材再三恳求,汴梁城一百四十七万户人民,终获活命,禁止屠城遂成定例。《新元史》云:“卒使中原百姓不至践刈于戎狄,皆夫人之力也。”
六、耶律楚材还大力倡导儒学,推崇孔子,建议修复孔庙,建立国子学、恢复科举取士。
耶律楚材提出的这一切合理的措施,基本决定了后来元朝的格局。遗憾的是,窝阔台死后,乃马真太后摄政,反对汉化,耶律楚材渐失信任,抑郁而死,享年五十五岁。“砥柱中流断,藏舟半夜移”,“蒙古诸人哭之如丧其亲戚,和林为之罢市,纯音乐者数日,天下士大夫莫不茹弃相吊”。他死后,政敌查抄其家,发现,“惟琴阮十余,及古今书画金石、遗文数千卷”,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财产,实在是刚正廉洁。耶律楚材后谥为“文正”。
耶律楚材去世十余年后,忽必烈继位,耶律楚材所制定的种种方略,又重新获得尊重。1223年南宋有人口七千六百八十一万。宋亡后,南宋地区孑遗汉人一千多万!我们实在应当感谢、感激耶律楚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