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沉睡多年的炎黄子孙的血性,要起来,要清醒

来源:原创整理 | 图片:网络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炮火响了,我们的民族被推到最危险的时刻。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

驻守平津的29军副军长佟麟阁对宛平守军发出了坚决还击的命令。

他对将士们说,"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

战斗非常激烈,佟麟阁受伤了,但他仍继续与敌作战。

敌机扔下炸弹,弹片击中他的头部。就这样,佟麟阁牺牲了。

1937年8月8日,中国军队撤出北平、天津地区。

随后,日军在东交民巷前的日军练兵场举行阅兵仪式。

与此同时一首歌谣响彻了古老的中华大地,古老民族觉醒的先声: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

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

此后,日本帝国主义,他们肆意践踏着这个古老的民族,把屈辱带给了每一个中国人,却也把仇恨的怒火卖进每一个人中国人的心里。

国际舆论和西方军事观察家预测:中国的海军在一星期之内就会失去战斗力,空军只能支持一个多月,而陆军最多可以维持6个月。

当时,一位西方的历史学家甚至得出结论:"贫困、凌辱和夭亡,是中国人仅有的前途"。

中华民族构成如此巨大的民族危机,全中国各阶层、各族人民无不受到灭亡的威胁。

山西阎锡山、四川刘湘、山东韩复榘、云南龙云、广西白崇禧、广东余汉谋、湖南何健,中国共产党,这些昔日斗的你死我活的对手,在此时,所有的人都罢却恩怨,坐到了同一张议事桌旁。

终于,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腥风血雨中正式形成了。

它是划时代的,它开辟了历史的一个新纪元。

中国是落后的,但是贫弱的人民以无比英勇的气概展现了她的觉醒,民族的危难激起了空前的民族团结,战火熔铸了不屈的民族精神,血肉之躯是抵抗强敌的最后手段。

每一个士兵,站起来是一块界碑,卧下去是一条战壕,每一颗射出去的子弹、每一把挥动的大刀都是一个答复:中国不可辱,中国人不做亡国奴!

8月12日,中国军队第87和第88师迅速开到上海,同日本海军陆战队形成对峙。

8月13日,在淞沪这块狭长的地带上,双方的战斗开始了。

8月23日,增援的日军在长江口登陆,在上海西北半径不过几十公里的地方成了主战场。

中日两军血战长达2个多月。在最激烈的罗店,两军一次次形成包围和反包围,拉锯次数高达12次,两个多月下来,罗店已是血肉凝成的焦土。

当人们日后提起罗店,它总是与一个恐怖的词汇联系在一起--"血肉磨坊"。

其中,穿着草鞋的20军是最早出来抗战的川军,徒步、划船、坐火车,从贵州到上海整整走了一个月,才在10月初赶到上海,赶上了最后的恶战。

在大场一带与敌激战7昼夜,20军官兵伤亡达7000多人。

由于民族工业落后,装备弱势明显,淞沪战场上,中国军队带着各种各样的武器装备,很多士兵依然拿着前一个世纪末的枪械,有的甚至拿着大刀,与日军的飞机大炮对抗。

中国军队整营整连地牺牲于敌人海陆空的炮火之下。在争夺最为激烈的蕴藻浜战场,一个连在短短10分钟内就全部阵亡!

将士不管来自何方,都抱一死的守土职责。

有一个团长,人家叫他退,往后撤,就是不退,宁可在上海死掉,他说:

牺牲是光荣,为我们祖宗和后代!

美国总统的特使海军陆战队上尉埃文思·卡尔1937年8月抵达上海,见证了这场战争。他在给罗斯福的信中写道:"我简直难以相信,中国人民在这样危急的时刻是那样齐心协力。

就我在中国将近十年的观察,我从未见过中国人像今天这样团结,为共同的事业奋斗。"

1937年11月8日,上海沦陷。

淞沪会战历时3个月,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但也给了日军死伤4万余人的重创,尤其是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

淞沪抗战展现了中华民族慷慨赴死、英勇悲壮的气概。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于心的日子。

在1937年这个漫长冰冷的冬天,昔日美丽的南京变成了惨绝人寰的人间炼狱。

日本侵略者在这里开始了长达6个星期的疯狂屠杀。

南京经历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黑暗和极端的恐怖。

德国驻南京的外交代表当时在给德国政府的电报中这样说:

犯罪的不是这个日本人或那个日本人,这是整个陆军本身的残暴行为,他们是兽类的集团,是一架正在开动的野兽的机器。

虽然首都沦陷,日军还用大屠杀恐吓国人,比国人就范。

但是战争没有象侵略者想象得那么容易。中国军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协同作战,完成了全面抗战的战略防御阶段。

在民族危亡的腥风血雨中,日本侵略者唤起了劳苦大众和各个阶层救亡的觉悟和激情,也使中国文化获得了新生,整个中国都脱胎换骨。

沉睡多年的炎黄子孙的斗争性,被唤醒,雄狮在咆哮。

编辑;袁载誉

号/qq号:3108286070

欢迎加好友一起交流学习指正,一起读史,一起成长。

版权申明:若您觉得我们侵犯您的权利,评论留言即可,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