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乱政是个历史节点,是汉朝覆灭的起始,是三国的发端,更是造英雄的时势。谈及讨伐董卓,不得不提一个人,就是臧洪,他不是诸侯,但却是第一个提出讨伐董卓的人。臧洪是广陵射阳(江苏淮安县)人,身材特别魁梧高大。父亲藏旻(mín)是东汉末年的匈奴问题专家,任东汉的匈奴中郎将(类似于大校师长,低于将军衔)。因为父亲的功绩,臧洪十五岁成为童子郎(干部少年预科班),二十多岁时,跟王朗、刘繇同一批当上县长。因为看到宦官外戚之乱,就弃官不做了。后跟随广陵太守(扬州地区)张超,担任广陵的功曹,负责行政人事工作。
讨伐董卓联军
他看到董卓无道,劝张超起义,张超同意并带着他见哥哥张邈,张邈也很欣赏臧洪,又将臧洪引荐给了孔伷和刘岱两位诸侯。再叫上东郡太守桥瑁,大家一起兴兵讨董。誓师大会上,大家歃血为盟。不过,狗血的一幕出现了,不知道是觉得自己的资格不够,还是怕万一失败,将来被当作首犯,竟然没有一位诸侯愿意上坛领誓。最后都推举臧洪领誓。臧洪没有推辞,发表战前动员,内容不在这里复述了。还原下现场吧,坛上臧洪辞气慷慨、涕泣横下。坛下的听众无不感动,上至诸侯军官,下至隶卒仆役,都振奋不已,激情四溅,有人恨不得立刻举起手中的扫帚,高喊:“打倒反动军阀董坏人!”
后来盟军散了,臧洪替张超外联各部军阀。有一次给袁绍送信,袁绍接触过臧洪以后,对他非常欣赏,就留下臧洪在自己手下做官,因为当时战事纷争,交通不便,臧洪就留了下来。袁绍常常感叹臧洪的才能,对臧洪特别恩厚。任其为东郡(陈留正北,濮阳南)太守。兴平二年(195年),事情发生了变化,曹操围攻张超。臧洪听说以后,光脚大哭,向袁绍请求兵马,自己要带兵去救张超。袁绍本来就忌恨张邈、张超兄弟,跟曹操也不错,就没同意。没过几个月,张超被曹操灭了。
黄巾军起义
臧洪恨极袁绍,立刻宣布东郡独立。这下可惹恼了袁绍,他最烦别人挑战自己的权威。立刻派兵围困臧洪,围了一年左右的时间,臧洪已经坐吃山空了,他知道失败在所难免,就劝手下趁着还有机会,赶紧带着家人逃走,众人不肯,要在一起。开始,城里还可以煮皮甲挖老鼠吃,后来就没什么可以吃的了。臧洪杀了自己的爱妾,给将士们吃。城内饿死了几万人,其中有七八千的人,慢慢挪到一起,互相枕着死了,但没有肯叛逃离去的。
袁绍抓住臧洪以后,希望臧洪服个软,就算了。袁绍是个小心眼儿,能这样对待臧洪,是非常罕见的。但臧洪并不领情,历数袁绍背叛汉朝,暗算盟友,无信无义的行径。袁绍就把臧洪杀了。
当时的曹操,虽然缺兵少将,还打败仗,但他的才能已经崭露头角。他结交朋友的能力非常强。袁绍在洛阳的时候,就拿曹操当心腹。董卓来了,也很欣赏曹操,封曹操为骁骑校尉,拉拢曹操。曹操看透董卓,所以不但不接受官职,还更名改姓以最快的速度逃离京城洛阳,他散家财凑钱款,合义兵讨董卓。筹备兵马时,结交了陈留人卫兹,得到大量资助。盟军讨董时,曹操虽然不是一方诸侯,但被大家推举为奋威将军。他跟袁遗关系不错,他跟陈留太守张邈也是好朋友。他去打董卓,济北相鲍信带着弟弟跟他一起战斗。
董卓剧照
无论敌人还是朋友,都认可曹操。
提到济北相鲍信,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在洛阳时,鲍信就看出董卓不是个好鸟,第一个向袁绍提出:“趁着董卓刚刚到京,还没站稳脚跟,可以突袭杀了董卓。”袁绍害怕董卓,没听。鲍信立刻回乡组织兵马,然后带领二万步兵,七百骑兵,五千辆辎重,参加讨伐董卓联盟。他的手下,有一位将官叫于禁。
诸侯联盟,大家都看好袁绍,只有鲍信说曹操才能拨乱反正。并跟着曹操一起战斗。袁绍占领益州后,鲍信首先看出袁绍要成为第二个董卓,他劝曹操不要响应袁绍,静观其变,曹操也有同感。
黄巾军降将
初平三年(192年)青州地区的黄巾军大举进犯兖州(今河北山东河南交界地区),兖州刺史刘岱,要去征战,鲍信不赞同:“因为讨董不利,咱们的军队士气低落,粮草也很匮乏,可以等一等,避一避敌人的锐气。据我了解,黄巾军带了不少家属,人口多供给少,他们的后勤是个问题。咱们坚守一段时间再战也不迟。”刘岱是刘氏宗亲,正为讨董不利憋屈呢,看到黄巾军来犯,气顶脑门子,说啥也不听,坚决要出战迎敌,被黄巾军杀死。
刘岱一死,兖州没了大领导,鲍信就推举曹操当了兖州牧。此时黄巾军还在围攻,曹操兵力也就一万来人,一直坚守不出,等敌军出现了骄傲懈怠的时候,曹操带上兵马突袭寿张(山东阳谷县东南),由于冲的太急,身先士卒的曹操和鲍信,跟自己的步兵有些脱节。他们想回去找主力部队的时候,已经晚了。敌人发现了曹操,当时两位身边只跟随了少量的骑兵。鲍信舍身一战,掩护曹操突围跑了,自己战死,时年四十一岁。
曹操这个难过啊,带兵又回战场,找鲍信的尸首,但没找到,悬赏也一无所获。他命人用木头雕刻出鲍信的形象,大哭祭拜(后来,曹操每次路过鲍信坟墓的时候,都会去看看这位老朋友)。
廖化也是黄巾降将
曹操用袖子擦了擦眼泪,化悲痛为力量,继续跟黄巾军战斗。但黄巾军常年打仗,迅捷剽悍,而曹操的军队战斗力不强,有经验的老兵少,新兵蛋子多,根本打不过黄巾军。看到这些,曹操的执着劲儿又上来了,打仗时一马当先,冲杀敌阵。回营后,赏罚分明,整肃军纪。因为兵力实在太少,就制定出了敌进我退,敌疲我扰的战术方针,有机会就打一下敌军。黄巾军的气焰被打掉了不少。黄巾军见曹操这么会打仗,就写来书信,先跟曹操套近乎说,曹君的一些价值观跟我们黄巾军宗旨是一致滴(曹操在济南国做官时,曾经命人拆毁神坛。黄巾军认为这是对的),接着劝曹操:“汉朝气数已尽,不是君所能挽回的,就别拦着了。”曹操一直对汉朝忠心耿耿,有正确的人生观。虽然兵力微少,但毫不退缩,并呵骂使者,然后他又以汉朝官员的身份,劝黄巾军投降。使者带着奇怪的眼神回去了。
黄巾军信奉太平道,建立了自己的社会团体,军队是带家人的,仗打到哪里,哪里就是家,所以供给是个问题。曹操考虑到黄巾军的宗教特点,经常打击黄巾军的后勤补给。终于,在初平三年的冬天,不知道是因为鲍信在天之灵的保佑,还是实在担负不起家人的挑费,青州黄巾军突然向曹操投降了(曹操也做了不少统战工作)。据记载:降卒三十多万,男女一百多万(这军民比例,打仗是得拖累死),全部归属曹操了。这下曹操可鸟枪换炮了,平地一声雷,转眼富家翁!曹操挑选其中的精锐兵马(估计超不过三万),打造成了自己的嫡系:青州兵。
周仓也是黄巾降将
曹操将投降的老弱士兵和家属,安顿好组织起来,完善建立了屯田制。他以一定的人数为单位,组成很多屯(类似于生产大队),大家开垦荒山野岭,扩大耕地,集体耕种。收获的粮食,小部分留下自己吃,大部分供给曹操的军队。东汉末年,战乱纷扰,天灾人祸不断,最缺的是粮食。曹操的屯田制,让一部分人先温饱起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稳定。到处游荡的黄巾军家属,终于有了稳定的居所,也吃饱了饭。农闲时大家拉歌的内容也变了,以前唱的是《我想有个家》、《忐忑》,现在是《南泥湾》、《在希望的田野上》。
有了兖州,有了兵马,又有了粮食基地的曹操,成了汉末新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