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曾经在书本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钱的商人想要修建一座只有第二层的房子,即是所谓的“空中楼阁”,但是工匠无法满足他的要求,因为建造房子要地基。但是在山西大同的恒山,就有这样一座没有地基的“空中楼阁”——悬空寺。悬空寺的得名是因为这座寺庙是悬挂在半空中的。
悬空寺建于北魏时期,至少已经有1500年的历史了浑源县历史上曾经有多次地需的记载,最近40年发生了两次六级以上地震,其中一次使浑源县城三分之一的房屋倒塌,造成很大的损失,而悬空寺却安然无恙。是什么原因“空中阁楼”悬空寺屹立千年而不倒?其建造方法是什么?
经过考古学家们的考古研究发现,所有悬空寺的楼阁和栈道下都埋有横梁。这些横梁直径50厘米左右,深嵌于山东岩上,露在外面的部分大约有1米左右。据统计,这样的横梁共有27根。这些横梁很可能是挑起整座楼阁的关键,它的上面用森板成的走廊。不仅直言,整个楼阁的底座也直接压在这些横梁上。
20世纪80年代,考古学家在峡谷南部陡峭的石壁上,无意中发现了两排方形石孔。有趣的是,这些石孔沿着山崖在河道上方一字排开,像是要把人引出山谷。从悬空寺现存的横梁来看,横梁的走私和这些石孔十分吻合。经过专家们的进一步调查发现,栈道下方的立森可以晃动,没有支撑的作用。但是在楼阁下方的立木却完全不同,这些立木正好顶住横梁,几乎无法移动。在悬空寺最高的建筑三宫殿下,共架有22根立木。这些立木上撑着横梁,下端牢牢地压在岩石上。正是这些立木和横梁共同构成了一个有力的支撑体系,保证了楼阁的悬空。
建于北魏时期的悬空寺至少已经有1500年的历史了。对于今天而言,1500年前的工匠既没有炸药,又没有今天复杂的施工机械,他们是如何在石壁上开凿石孔的呢?当年的工匠仅凭这些简单的铁制工具,就足以开凿出用于旋转横梁的27个石孔。
那么,古人是彼将横梁牢牢地插在石孔中的呢?
20世纪90年代,文物保护部门试图更换部分悬空寺的横梁,却无法将横梁从石孔中拔出。专家们发现,所有的横梁都被作过独特的处理,插入石孔中一端打上了楔子,打入洞内,楔子会撑开横梁,牢牢卡在石壁上。它的作用类似今天的膨胀螺栓,打得越深,固定得就越紧密。
根据寺里石碑的记载,在当时,工人们首先完成横梁的布置,然后再在山脚下,制造出每一个木质构件。当把所有的构件都造完之后,把它们搬运到山顶上,再用绳索把工人和这些部件都放到山腰。在那里,工人将这些部件拼成一个个单独的建筑,再在单个的建筑体间铺上栈道,连接成整体。这样便成了悬空寺。
由此可见,悬空寺并不是没有支撑点的“空中楼阁”,支撑悬空寺的横梁就等同于建造房子所打的地基。我们一眼看去认为悬空寺没有地基是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