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玉不仅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块极品玉,它就是各诸侯国追求的无价之宝和氏璧,在当时已经达到了“天下共抢”的地步。 关于和氏璧的记载,最早见于《韩非子》、《新序》等书。《史记》中蔺相如“完璧归赵”所讲的“璧”就是和氏璧。西晋傅咸《玉赋》说:“当其潜光荆野,抱璞未理,众视之以为石,独见知于卞子。”那么,和氏璧究竟是怎样的一块玉?为什么说只有“卞子”能识得它呢? 这位“卞子”相传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个玉工,名叫卞和。它在一座山下偶然发现了一块玉璞。凭借玉工深厚的识玉本领,卞和认为这是一块世所罕见的宝玉。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他来到宫廷,把这块玉璞献给了楚厉王。玉璞是未经加工、切割的天然玉料,外表和普通石块无异。通常玉工不会在一开始就打开看里面究竟是不是好玉,而且要凭经验对其进行猜测。楚厉王找来宫廷的玉工对玉璞进行鉴定,得到的结论却是这是一块没有什么价值的普通石块。楚厉王觉得受到了卞和的欺骗和嘲弄,非常生气,就下令砍去卞和的左脚。 楚厉王死后,楚武王继位,卞和又来到宫廷,把这块玉璞献给了楚武王,宫廷玉工居然还鉴定这是块石头。楚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脚。 几十年过去了,楚武王也死了,楚文王继位。已经残年的卞和又想把玉璞献给楚文王。可是失去双脚的他行动很不方便,满腔的忠君抱负无法实现,他怀抱玉璞在楚山下痛哭三天三夜,哭干了眼泪,眼睛里就开始流血。楚文王得知此事后,派人去问卞和:“天下被砍去双脚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悲伤到此地步呢?”卞和回答:“我并非为我的双脚而哭,而是为这块无人能识的宝玉而哭。大王把我的忠心看成欺君,颠倒是非,我是为大王而哭啊!”楚文王听说后,马上命人把卞和接到宫中,当场剖开玉璞。果然,事实验证了卞和的话,里面的确是一块无暇的美玉。为了纪念卞和的忠君之心,楚文王将此玉命名为“和氏之璧”,又称“和氏璧”,并把它奉为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