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分析陈寿对马超的评价

“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此话如何理解,因为前面已经有鸭子的大作,故此作为推陈出新之举措。

一。“阻戎负勇”

“戎”古代多指兵戈,

戎,兵也。——《说文》;

以习五戎。——《礼记·月令》;

弓矢戎兵。——《诗·大雅·抑》

延伸意为军事,

戎右少师。——《左传·桓公七年》。注;军右也。

戎成不退。——《诗·小雅·雨无止》

戎羌,中国古代称西部民族。

西和诸戎。——《三国志·诸葛亮传》

这个字还有其他解释,但是大多与以上三个的疑似相关。我们看“阻戎负勇,以覆其族”。阻戎指的是阻挡戎羌还是曹操的军事行动呢?这个看后面的“以覆其族”就明白,阻挡的是曹操的军事行动。

“以覆其族”这个好理解,马超家族“夷三族”。“负勇”这个鸭子解释的很好,依仗勇力。但是要注意,兵勇的用法只有在清朝才出现,所以“负勇”绝对不是依仗士兵。

二。“因穷致泰”

“因”作为动词或者介词在古汉语的意思中应该是

动词:

1依靠;凭借;。因人成事者——《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2根据,按照;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汉书。楚元王传》

介词:

1从…出发如:因命守时

2趁着;乘便因利乘便。——汉·贾谊《过秦论》

3。通过,从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们看整句话,明显是一个好与坏的对比过程,所以取义“从…出发”更为合理

“穷”穷,困也。其反义词:达(通也)见《十三经注疏。小雅。小明》。《易》(周易)此诗是令其友,听天之处分,任命之穷达,不汲汲求仕之辞也。又例:勿以穷达而易辙,勿以夷险而易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又见山阳公记载,备曰:“人穷来归我”:裴注:“臣松之按以为超以穷归备”。

“泰”泰,安也。――《字汇》;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庄子·庚桑楚》;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以祈国泰民安。――吴自牧《梦粱录》。这些都是安定和平的意思。

三。“不犹愈乎”

“犹”如同,好比之意。此犹文轩之与敝舆。——《墨子·公输》;今之乐犹古之乐也。——《孟子·梁惠王下》;犹鱼之有水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还,仍然是。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吕氏春秋·察今》

“愈”这个是本人要解析的重点,通常有三种意思

1、更,越:愈甚。愈加。愈发。愈益。愈演愈烈。

2、较好,胜过:孰愈(哪个好)?彼愈于此。

3、病好了:痊愈。病愈。

我们排除掉第三种,显然不符合原文意思。第一种是更加的意思,然而“不犹愈乎”肯定是对于“能因穷致泰”的评价,所以第一种也能够排除。那么就剩下第二种意思,更好,胜过。

我们再看看陈寿对于张绣的评价:“绣舍群盗,列功臣,去危亡,保宗祀,则于彼为愈焉。”这句话是说,张绣舍去群盗的身份,列入功臣的行列,远离了危险和死亡,保护祖宗或者宗族后代血脉,对于他来说是更好的情况。

古代人祖宗观念很重,而这其中不仅要对祖宗尽孝道,更要保住宗族的血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见古代的“孝”更注重血脉的传承,血脉有延续,才是对于祖宗的最大孝道。

陈寿对于马超和张绣的评价前部分是相反的,后部分却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都用了“愈”,就是胜过,更好的意思。

前部分对比:

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

张绣:绣舍群盗,列功臣,去危亡,保宗祀,则于彼为愈焉;

马超抗曹,“夷三族”;张绣降曹,家族得保。前部分陈寿对于马超是“惜哉”,对于张绣我想陈寿会说“幸哉”。

陈寿本人既是蜀官,自己的祖国破败归降,陈寿作为一个文人小吏,无力挽回这局面,只能苟安,得保性命和家族,也为幸事。但是他,对于蜀国史料秘而不言,只说残缺稀少,史学界终是不解。个人揣测,估计蜀史多与魏史相悖,晋朝又以魏为正统,陈寿迫于压力,隐晦其言也是一种可能。

所以陈寿基于个人苟安立场,基于一种不带政治色彩的立场,只能说马超入蜀和张绣归魏都是很好的归宿。但是马超的好归宿是因为“因穷致泰”,西凉根基已失,家族被屠灭殆尽,入蜀却位至汉室骠骑将军,封侯拜将,兴复家族,所以“不犹愈乎”,不也是更好的么。

另外,有评论说“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前面应该加上“若”如果等假设条件的词汇,个人表示不通。“穷”“泰”明显是一个过程的对比,而不是一个行为到结果的过程。同时,对于能在三国志中有传记的马超,位至季汉骠骑大将军的马超,用一个小人物的评价极其不当。

综上,陈寿对马超的评价是惨痛而欣慰的。“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意思应该是:能够从穷困的境地而至安定和平的处境,不也是非常好的结局么?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