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揭秘:韩愈遭贬之始末 只因唐宪宗李纯重用酷吏

韩愈贬职:被苏轼称为“文起八代之衰”、“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韩愈,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的中唐。韩愈未出生,李白已去世,韩愈生两年,杜甫离开人世。孟郊稍大于韩愈,白居易、元稹、柳宗元、刘禹锡都是韩愈同时代的诗人。

韩愈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其高祖、曾祖、祖父、父亲都做过官。韩愈一共兄弟三人,大哥韩会,二哥韩介,韩愈第三。韩介早逝,韩愈三岁时父亲也去世了,就跟随大哥韩会生活。后来,韩会也死了,韩愈就由他的寡嫂抚养成人。韩愈少年时代生活状况颇为艰苦,但刻苦好学,自言“生七岁而读书,十三而能文”、“前古之兴亡,未尝不经于心也;当世之得失,未尝不留于意也。”19岁到30岁他到京师应举求官的十余年间也是“饥不得食,寒不得衣”、“无僦屋赁仆之资”。他到京师应举,先后三次落第,25岁时第四次应举才中进士。但进士只是身份而不是官,想做官还要再过吏部的博学鸿词科,韩愈又连续三年应博学鸿词科,都没有中。他又三次上书宰相求官,也没有得到。在长达十余年的求官历程后,韩愈终于在30岁时去了汴州的宣武节度使董晋手下做了个观察推官,才算真正开始了仕途,这就难怪他悲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了。

贞元18年,韩愈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年34岁。这是韩愈步入京师政府机构任职的开端。此间,他积极推荐文学青年,敢为人师,广授门徒,人称“韩门弟子”,其《师说》就写于这段时间。第二年,韩愈与柳宗元、刘禹锡等同为监察御史。监察御史“秩不高而权限广”,是专门向皇帝提意见和建议的。他目睹人民忍饥挨饿,向皇帝写了《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请求缓征京畿百姓赋税,遭权臣陷害,被贬为阳山令。十年谋官,两月被贬,但他没有怨天尤人,在阳山任职三年,深入民间,参加山民耕作和渔猎活动,也收了一大批门徒,《新唐书·韩愈传》说他“有爱于民,民生子以其姓字之”。这是韩愈第一次遭贬。有人说韩愈改变了阳山,使一个荒僻小县成为文化名城。

永贞元年,顺宗即位,大赦天下,韩愈改任江陵法曹参军。不久,宪宗即位,韩愈官运享通,累升至国子博士。元和十二年,韩愈跟随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军有功,次年升为刑部侍郎。

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佛教的过度盛行引起了一些社会问题,当时有相当人口不事生产而为僧,造成了社会生产力和财富的不足,同时有相当数量的信奉者使用自残的方式苦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安定。元和十四年,宪宗皇帝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佛事活动,派遣中使去陕西凤翔法门寺迎一块佛骨,沿途修路盖庙,官、商、民等皆舍物捐款,京城一时掀起信佛狂潮。《旧唐书》说:“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韩愈看不惯这种劳民伤财的愚蠢行为,也为无人热衷儒学深感痛心,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韩愈引笔疾书,洋洋洒洒,写下了著名的《谏佛骨表》。他说尧、舜、禹时代无人信佛,皇帝皆长寿,佛事传入中国,皇帝反倒短命,不短命者也被人所杀。那佛骨不过是一块脏兮兮的枯骨,皇帝您“今天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要求把那枯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岂不盛哉!岂不快哉!”韩愈是大文章家,奏折写得畅快淋漓,宪宗皇帝却不以为然,看后龙颜大怒,即刻要将韩愈斩首。经裴度等人力谏,韩愈才免一死,被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小城潮州当刺史。韩愈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12岁的小女儿也染恶疾惨死在驿道旁。

当他策马行出蓝关,他的侄孙韩湘(即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韩湘子)赶来为他送别时,胸中块垒化作笔底波涛,韩愈写下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年已半百的韩愈心灰意冷由此诗可见一斑。

他到了潮州后,发现潮州不仅地处偏僻,文化落后,而且农耕方式原始,学校不兴,陈规陋习甚多。一般说来,被贬谪的官员如同罪人,不会积极参政,韩愈却不然,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刀阔斧连续为百姓做了四件好事。一是驱除鳄鱼。潮州有一条江名为鳄溪,因为江里有很多鳄鱼,经常吃过江百姓,人们也称之“恶溪”。韩愈为驱除鳄鱼还写了一篇《祭鳄鱼文》。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的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奴婢。下令奴婢可用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韩愈之前,潮州只有进士3名,韩愈之后,到南宋时,登第进士就达172名,当属韩愈大兴教育之功。八个月后,韩愈徙袁州。但潮州百姓却把韩愈奉若神灵,祭鳄之地叫做“韩埔”,渡口叫做“韩渡”,鳄溪叫“韩江”,对面的山叫“韩山”。八个月的潮州刺史,韩愈便使潮地的山山水水皆姓了韩,而且人多以韩为姓,街道、店铺、学校、树木也多以韩为名,后人又建一祠千年相祭。今人有仿者诗曰: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

元和十五年,宦官谋杀了唐宪宗,穆宗李恒即位,但朝政为李德裕、牛僧孺把持。韩愈回京任国子监祭酒。长庆元年,转任兵部侍郎。第二年,韩愈单身匹马,冒着生命危险赴镇州宣慰乱军,史称“勇夺三军帅”,不费一兵一卒,化干戈为玉帛,平息镇州之乱。不久转为吏部侍郎。长庆三年元月,韩愈晋升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在韩愈治理下,京城社会安定,盗贼不起,米价不上扬。后来的诗人贾岛因念“推敲”撞了韩愈的马头,二人引为知交,就是这时候的事情。这一年,韩愈又先后转为兵部侍郎、吏部侍郎。长庆四年韩愈与唐穆宗同年卒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

纵览韩愈一生,我不推崇他险怪的诗风,亦不倡扬“文以载道”的文风,倒是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始终以民为念,“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治豪情让我折服。先哲已逝,一千二百年来他的精神光耀千古,彪炳千秋,更在我的心灵上熠熠生辉。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