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这是宋末元初人郑思肖写的诗里的一句。
他为何“思肖”?
其实,他思的不是肖,是赵。宋朝国姓的那个赵。繁体写出来,“趙”。然他生在末世,虽然思,也不能太过于直白是不?所以,他没把名字改成思趙,而是技巧性地改成思肖。
除了名,还有字,他的字,是“忆翁”。忆谁?当然是忆宋啦!
还是“号”,“所南”。一个“南”字,亦表明了他的态度。与“北”来的蒙古人,不搭线。甚至,有时朋友间相聚,若某人说话有北方口音,他都感觉到浑身不自在坐立不安。幸好大家知道他有些孤僻,也就不以为意——他平时坐啊躺啊,都是面南靠北,以示绝不与“北”妥协。
他是布衣,一生未曾为官。他又是个画家,画的《墨兰图》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据记载,他画兰花时,只画花和叶,不画土和石,为何?因为他觉得大宋的土地已被占了,已没了。
最要命的是,他在自己的居所门上题了块匾,上书“本穴世界”。 这又是个文字游戏了,将“本”的“十”字移入“穴”下,不就是“大宋”么?他生活的地方,永远是大宋的世界啊。
从思肖到本穴,他对宋朝的思念简直到了偏执的状态。这若搁清朝,脑袋早掉了。
说到清朝,他还真与之有点关系。他的著作《心史》被封在铁盒之中,做好各种防腐防水措施后藏在苏州承天寺的井里,内题“大宋孤臣郑思肖百拜封”。这一觉,就是三百多年,偶然被发现时,已是崇祯十一年。此书之出土刊印,激励了无数明朝遗民。宋明两代遗民的故国之情,通过一部诗集联系到了一起。
而他死前,请朋友在他墓碑上题写“大宋不忠不孝郑思肖”。也许,他是自责于没有替大宋死节而苟活了三十多年吧……
屏山石(原创时评、感悟历史,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