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之一,在他当政期间黎民百姓可以说是担惊受怕,其中焚书坑儒对于当时的读书人迫害尤为严重。
在公元前213年的时候,秦始皇开始下令要焚烧百家书籍,在众多典籍中,儒家学派的书籍作为焚毁的重点对象。据说当时的政策是人们不可以谈论有关诗、书之类这些典籍,更加不可以有藏书,如被发现不仅书籍要被烧毁,当事人也要处以暴尸街头的刑罚。
这一政策搞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而对于儒家的后世传人来说这也当真是晴天霹雳一般,当时的孔氏后世是孔鲋,魏国的陈馀担心孔鲋会在焚书坑儒活动中有危险,而孔鲋则对自己的好友说,自己做的都是没有用的学问,了解自己的也只有周围相交的朋友们,秦朝对于自己来说根本不构成威胁,我没有任何把柄握在他们手中,只要将传世的典籍收藏好就可以了。孔鲋还相信当世事变动,一定会出现需要这些书籍的人,到时候这些典籍就会重新流传于世,并不需要太担心。孔鲋当时冷静沉稳的心态让一旁的好友感到敬佩。
而孔鲋之所以可以这么泰然处之,主要是因为孔鲋对于当时的秦朝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孔鲋自己和秦朝之间一直都保持在安全距离内,孔鲋认为对于秦朝来说,自己的存在并不构成威胁,孔鲋将自己的学问包装成无用的状态,这样对于秦朝不可用,但是对于秦朝也不会存在任何威胁。秦始皇对于这些无用的学问根本就是嗤之以鼻,所以孔鲋在当前只要保管好典籍就可以。孔鲋将家中重要的典籍全部都藏在墙壁中,这样秦兵来搜查的时候也不会轻易找到。而事实证明这个方法也确实奏效,因此这些典籍可以幸免于难。
孔鲋无愧于孔氏家族的后世,在面对暴政统治下依然可以冷静的面对,并相出合适的应对措施,让孔士家族的学问可以永存于世。而历史也证明了当时孔鲋的应对态度是正确的,后来陈胜吴广起义,孔鲋也加入其中,并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