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指中国农历7、8、9月,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秋季,暑夏的高温已降低,人们烦躁的情绪也随之平静,且秋风带来秋季宜人的景色。
此时切勿因眼前的美景忽视了养生。许多因素往往在不经意间影响着您的健康,且夏季过多的耗损也应在此时及时补充,所以秋季亦应特别重视养生保健。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过后气温逐渐由升温转成降温,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人极易倦怠、乏力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合适。
秋季养生注意要点
忌悲:
中医理论认为,秋天对应的脏器是肺,悲伤容易伤肺。反过来,肺气虚了,机体的耐受能力下降,也易产生悲伤的情绪。所以,秋天自我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舒畅,切忌悲观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尽量收敛神气、平和心态,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咽津:
秋季多干燥,人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等不适。咽津具体方法为:舌头在嘴里搅动,以刺激唾液的产生,然后分成3次咽下,并有意识地将其送入丹田。
润肺:
秋天的饮食强调滋阴润肺。《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就是说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白萝卜、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的食物,以益胃生津;也可熬生地粥,以滋阴润燥。另外,吃百合、秋梨等也可润肺。
食酸:
酸味能收敛肺气,辛味则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辣食物,适当多吃酸味的果蔬。
秋冻:
秋天刚至的时候,暑热未尽,早晚温差大,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这时不宜立刻增加衣物。秋天微寒的刺激,可提高大脑的兴奋性,使皮肤代谢加快,机体耐寒能力增强,更能适应即将来临的冬季。当然,秋冻也要适度且因人而异,不能冻得打寒战,老人和孩子则要注意保暖。
秋膘:
炎热的夏季,人们普遍胃口较差,立秋以后,天气虽热,但人们身上再无黏腻不适的感觉,于是想要吃点好的,以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因此民间有“贴秋膘”一说。贴秋膘最常吃的是炖肉。不过,一来现代人普遍饮食热量偏高,二来很多人本身体重就超标,所以贴秋膘一定要适度,不宜大吃大喝,特别是少食肥甘厚味。
艾灸养生注意要点
秋季气候多变是一些疾病的高发时期,所以有“多事之秋”一说。秋季可以分初秋、仲秋、晚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
初秋养生以清热祛湿,滋阴润燥为主
艾灸建议:选穴主要以肺俞、脾俞、大肠俞、阴陵泉、太溪为主。
食疗建议:初秋包括立秋、处暑两个节气,因气温还是较为炎热、多雨,应以“清补”为主,多吃一些健脾、利湿、清热、祛暑的食物。
仲秋养阴要防燥,润肺益胃肠
艾灸建议:选穴主要以肺俞、脾俞、膏肓、照海、太溪为主。
食疗建议:仲秋包括白露、秋分两节气,这段时间雨水渐少,树木干枯,人体常出现“燥、干”,因此这时应以“养阴润燥”为主。
晚秋防燥又防寒,情绪要乐观
艾灸建议:选穴主要以:肺俞、脾俞、肝俞、肾俞、关元等为主。
食疗建议:晚秋包括寒露、霜降两节气,此时阴气日盛,应从饮食上注意增强人体的抗寒、防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