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中西医之争,争出了这个好问题

如果你不是中医黑,那你自认为了解中医吗?可是中国古代是没有“中医”这个概念的,我们有的是“岐黄之术”、“悬壶”、“杏林”、“青囊”等称谓,就是指行走江湖、治病救人的一群人和他们掌握的治病救人的方法,这帮人不叫“医生”,叫“郎中”。“中医”是在西医传入中国后才使用的一种称谓。其实,中医更确切的称呼应该是“中国传统医学”。英语文献中对“中医”的翻译也是“ChineseTraditionalMedicine”。

那西医呢?西医就是西方传统医学吗?不是吧,我们理解的西医应该是西方现代医学。那是不是还有东方现代医学呢?你一定会摇头。其实我们天天争论的中西医其实应该是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比较。

20世纪末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的传统医学大会提出:世界要以开放的头脑接受传统医药,而传统医药被广泛接受依赖于疗效的肯定,其中的关键环节在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再回到原点,中医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中医药学的传统研究方法既有哲学方法,如归纳、演绎、推理等,也有一般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比较法、类比法、调查法等,对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和诊疗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

中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源于临床实践的观察和总结,并在大量实践中结合思辨再上升为理论,形成的理论又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遵循的是“实践-理论-实践-理论”螺旋上升的发展路径。

那怎么保证中医药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怎样建立完善公认的中医药评价方法技术体系?

你会怎么回答?

或许你还不知道,其实中医里也曾用过临床试验。宋代苏颂编撰的《本草图经》中记载了我国最早的临床对照试验方法:“欲试上党人参者,当使二人同走,一与人参含之,一不与,度走三、五里许,其不含人参者,必大喘,含者气息自如者,其人参乃真也。”清晰地描述了一个前瞻性平行对照试验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遗憾的是,临床试验的思路和方法在中医药发展进程中未得到重视和发扬。

既然现在已经进入了21世纪,难道我们就没有好的方法来评价中医药的科学性吗?

经常关注我们杂志的读者或许能猜到,那就是——循证中医药学。

20世纪90年代初循证医学问世,以其独特的视角,科学的方法和跨学科、跨地域合作的创新模式,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同,并在全球普及推广,成为医疗干预措施临床评价公认的理论和方法学体系,改变了医学决策和实践的传统模式,具有划时代意义。

而证据是循证医学的基石,循证实践的核心内容就是围绕如何获得、生产、评价和合理使用证据。循证医学的兴起和推广应用,为建立国际公认的中医药临床评价技术体系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在临床评价规范、标准和方法学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不仅推动了中医药临床证据的升级,也丰富了循证医学的内涵。

到底中国的循证中医药学发展如何?是怎么开展的?取得了什么成效呢?

欢迎大家关注本刊2018年第1期的特别关注论文《循证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文中对上述几个问题都有详细的阐述和说明,文章由本刊主编张伯礼院士、编委张俊华教授、“中国循证医学之母”李幼平教授撰写,体现了循证中医药学发展的历程、经验和体会。

循证医学与中医药学特点相结合,形成了循证中医药学(EBCM)。EBCM是借鉴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收集、评价、生产、转化中医药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证据,揭示中医药临床作用特点和规律,并指导临床指南、路径和卫生决策制定的一门应用学科。EBCM发展主要包括4个方面9项任务,将推动中医药临床研究和决策模式的转变,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

我们杂志也特意为这篇重量级文章设计了封面,图中为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的智力玩具鲁班锁,也叫孔明锁,相传由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的鲁班发明。鲁班锁不用钉子和绳子,完全靠自身结构的连接支撑,就像一张纸对折一下就能够立得起来,展现了一种看似简单,却凝结着不平凡的智慧。我们试图以鲁班锁设计的精妙绝伦来寓意循证中医药学,期待循证中医药学科的发展带动中医药的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