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就吃抗菌药物、贵的抗菌药物比便宜的好……这些使用误区您都了解吗?让我们一起走出抗菌药物的五大误区!
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
它是一把双刃剑,确实能治疗很多疾病,但却不像一般的非处方药可以自行购买服用,在使用的时候需要谨慎对待,严格的遵循相关原则,不可滥用,否则可能会引起各种不良后果。
误区一:感冒就用抗菌药物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实际上,绝大多数的感冒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严格意义上讲,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能治疗病毒引起的感冒,治疗感冒只需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
误区二:抗菌药物=消炎药
抗菌药物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抗炎药。
多数人误以为抗菌药物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生药物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不当地使用抗菌药物,药物进入人体内会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
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药物来进行治疗。
误区三:频繁更换抗菌药物&一有效就停用
一般情况下,抗菌药物需服用2-3天,在体内累积到一定的药物浓度后才会起效。随意换药,不利于药物发挥作用。
另外,每种抗菌药物针对的病原菌都不同,随意盲目的换药,很可能换用的药物对自身感染的病原菌没有作用,造成治疗无效。也不能一有效果就随意停药,应当使用足疗程,才能完全控制病情,避免复发。
误区四:新的比老的好,贵的比便宜的好
有不少人迷信新推出的高价药、新药、特效药,似乎治病非它们不可,对一般常用药物不屑一顾。其实每种抗菌药物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劣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
误区五:多多益善,有病治病,无病防病
所有的药物都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过多或不当使用会对人体其他器官如肝脏、肾脏等造成伤害,引起毒副作用。另外,抗菌药物滥用还会引发细菌的耐药性,也就是说,药物会对该类细菌失效,一旦真正出现有感染时,会影响药物所产生的治疗效果,甚至引起无法控制的感染。
因此,抗菌药物一定要对症、合理的使用,有感染时才使用,无感染时不可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