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夏季更易风寒感冒,都是湿邪惹的祸!一碗粥帮你祛湿健脾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春夏反而比比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胡元会表示,北方其实和南方一样多湿邪,因为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走路的少了,坐公交、地铁,开车的多了;冰箱用得多了,冷饮喝得多了,这些都是会增加体内湿气的因素。

现代人是生活在一个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环境中,对四季的感觉越来越不分明。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冬天烧暖气,穿件单衣还冒汗,阳气外越,藏不住精气(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人体在这种环境的状态下最容易生病,极容易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湿邪对人体的伤害,比寒邪还要大。这也就是夏天往往更容易风寒感冒的原因。

湿邪不除百病生

湿在中医里又叫“阴邪”,而脾为至阴之脏,喜燥恶湿,所以脾气在四五月的时候最旺盛。如果长夏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

同时,脾主运化水液,它的特点是阳气易衰,阴气易盛,湿邪侵犯人体后最易伤害脾阳,而脾阳的虚弱也进一步助长了湿邪的侵入。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如何自查体内是否有湿

通过胖大舌,齿痕舌,舌体裂纹可自我判断体内脾湿轻重,此外,体内有湿气还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头发爱出油、面部油亮;

睡觉留口水、口臭、身体有异味;

早上起不来,浑身无力,睡多久都觉得困,常感到疲倦,精力不集中;

睡觉打呼噜,痰多,咳嗽;

感到累,连说话都懒得说,没劲儿;

大便不成形,便溏,稀黏腥臭,粘稠(不易冲掉);

眼袋下垂,肥胖,减肥后反弹;

脸色苍白,原本红润的脸颊不见了;

小肚子大(常有胀气),身体浮肿;

耳内湿(耳禅湿)毛发粗糙,易脱落;

舌头边缘有锯齿,俗称“裙边舌”;

舌头黄中带腻,黄得越厉害,或者腻得越厉害,说明湿邪越厉害。

如有以上1~2种症状,要引起注意了,说明体内有湿气。

这里介绍一个食疗除湿气的古方,现在天气忽冷忽热,时雨时晴,相信很多朋友都会有遇到湿气重的问题。老中医说:坚持吃上一段时间身体内湿气就没了,身体就会变好。

那么到底是一个什么方子呢?说这个古方出自于古书之中,由8种食材选配而成的,百试百灵食疗祛湿妙方!

材料:

薏米、红枣、枸杞、红豆、燕麦、荞麦、糙米、赤小豆

做法:用洗好后就开火煮,先大火煮至水烧开,然后转小火煮。在煮好前20分钟放入冰糖继续熬煮至冰糖融化即可关火。

这个古方后来留传至今,几乎有点常识的老百姓都知道用红豆,薏米,之类的熬粥喝,只是并不知道这个粥的来历。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