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是《孙子·谋攻》中的要言,意思是说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求太极的懂劲,如同作战一样,知己知彼方能得之。实践中得真知,经常推手训练,更好地了解不同层次的对手,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太极功夫才能完美。
一、练拳求己劲
知己求懂劲靠的是练拳架。初学者应该先重形,后重意。要知道形产意、意导形的规律。力求姿势正确,不可单纯追求进度,只有把基础打得坚固,才能逐步提高技术。
各个部位的姿势要符合太极拳“柔中寓刚”的特点,应遵循“松柔入手、化刚为柔、积柔成刚、刚复归柔”的锻炼程序。
要认真研究太极阴阳对立统一的原理,在练拳实践中具体分析,研究并掌握开合、虚实、呼吸、顺逆、刚柔、快慢、曲直、化打、粘走等矛盾,以外引内,以内催外,内外相合。善于总结经验,要使理论落实到实处,并能从实践中归纳出自己的理论。
习练太极拳要在意念的控制与引导下,对每个动作的全过程进行细心体察,前后对比。要不断捕捉气劲流动与转换的契机,总结经验,真正做到形正气通。
形正,即指在习练中排除杂念,专心一意,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屈膝圆裆,下走五行步,上打八卦拳,划圆缠丝转,刚柔并相济。
气通,即在形正的基础上,应注重内动的虚实开合,缠丝劲的顺逆,配合规律性的逆腹式呼吸。一动全动,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手。表现在上肢为旋腕转膀,表现在下肢为旋踝转腿,表现在身躯为旋腰转背,三者公转与自转合为一体。形成一条根在脚、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的空间曲线。配合呼吸,促使丹田之气,运行于四梢,并能回归于丹田。要注意动作没有直线,没有平面,没有凹凸之处,一环套一环,开合虚实,节节贯穿。这样方可使内气鼓荡,循行无滞而畅通。
拳论云“以意行气,以气运身”,意念的产生是在心主神明的作用下,进行的意识思维活动,从而正确完成规定的套路拳势。动作与内气一致,意不动,内气不动,外形亦不动;意欲动,内气动,外形随之而动。静则心无所思,意无所欲,形专于静,稳如泰山;动则意动,内气鼓荡,形速如闪电。
二、推手求彼劲
练拳和推手是一致的。练拳即为推手,推手仍是练拳。与彼推手是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求彼劲,应遵循以下要则。
1、总则
拳论曰:“掤捋挤按须认真,引进落空任人侵,周身相随敌难近,四两化动拨千斤。”此为推手的总则。其一强调推练者要掌握好太极的四个基本劲力,即掤捋挤按。以己为核心,搞清离心力与向心力,以及时空变化规律。掤挤按都是离心力,只不过技击动作不同,捋为向心力,即做好划圆圈运动的基本功夫。久练则圆转自如,微动即知,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其二强调攻防的前提条件,注意研究“引空”的两个劲别。其三强调太极技击的整劲,以整击散,全身劲力集于一点。其四强调技击用巧劲,不用拙力。必须符合力学原理,要巧妙使用分力、合力、摩擦、惯性、杠杆等原理。
2、时速
拳论日“粘连黏随不丢顶”、“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以静制动,后发先至”、“彼微动,己先动”,强调推手的速度要与对方合拍。如果速度快于对方或慢于对方,都会出现丢顶的毛病。离心力的劲力要跟送进逼,向心力的劲力要吸合引化。懂劲是由“舍己从人”中得来的,处处能察觉和顺应客观变化规律,动作圆转自如,从人仍可主宰于己,不失我之中正不偏,就能制人而不受制于人。
3、圆转
推手歌诀道:“世传陈式太极功,刚柔兼备妙不穷,圆转自如莫丢顶,巧妙全在一圈中。”这是技击的又一要则,突出了圆转缠丝的作用,技击运化全在走圆。练习者虽会划圆,但圆中之妙很难悟出。因此,要研究一个圆,注意始点和终点,以及圆转的刚柔力度。圆转的始点在粘着点,要以粘着点为轴心;终点既是发劲的出发点,也是换另一圆的起点。圆转力度要努力达到外似棉花内如铁,其虚实应随机而变,在外应不表现出刚力的迹象。一举一动至虚至灵,一引一进,一片神行,人所不知,独我自明,真是全身无处不太极,无处不是拳,其妙无穷。
4、程序
先练柔化是学会懂劲的必经阶段。要在规定的条件下学推练。主要是学听劲,不能急于求成。次学粘逼,要研究粘逼的目的、方向、力度、速度等问题。后学放劲,必须研究其前提条件,事先考虑到技击的位置、方向、作用等条件,还要研究自身的力源、角度、合力、速度、气头、武器等问题,这样技击才能成功。
5、验证
将己之招法或理法在推手中运用。功夫纯者随对方的劲力和方向,能够粘走并丝毫不差,内劲潜转,意在人先,好似一人在推练,随心所欲。
总之,推练时先定目标,后努力实践。然后总结归纳。最终达到彼以刚来,己以柔化,令人难防,时时存一片灵机,处处与对方粘连,粘走相生,意在人先,发人妙在一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