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选择太极拳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先把拳师拉开层次,选择权在你的手里!

  人这一生每时每刻都在做出选择,有的选择是自己有意而为之,有的选择是自己不经意间所做出的,往往很多时候的选择到底有什么意义会不会有下文,很多人自己也不知道。太极拳是一项可以伴随你一生的运动,在选择之前犹如谈恋爱结婚一般,一定要慎重。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选择自己的太极拳。

  一、多方面了解,重点选拔

  太极拳有传统与国家套路一说,看你对太极拳的需求,你想让太极拳为你做什么,或者你能为太极拳做什么,有了基本诉求之后,基本的方向就能定下来,你可以选择传统或者选择国家套路。

  国家套路是根据体委所提倡的全民健身而创编出来的一系列的太极拳套路,由体委牵头一开始没有那么多,后来遍地开花,各类繁多,几乎都是大同小异。这是表现形式,目前国家也编创了一系列的段位拳,这个更有意思了,还是要看你们的自身需求。

  传统太极拳的门派,陈氏、杨氏、吴氏、武氏、孙氏、赵堡六大门派,各有各的特点,内在的也有区别,表现形式也有区别。这个需要看大家的条件与自身的喜好,再做出选择。

  二、差异选择法

  在练太极拳之前先收集一些太极拳拳理,你可以不懂,也没有必要弄懂,你未必是个天才,但你得有天才的筛选方法。你在几个观点,每个观点算是拳理的范畴,再收集几篇文章或者资料进行整理、提炼后,相同观点的文章解释肯定会有差异,求同存异,提炼出来后,拿在手里。经你所提炼的观点不需要太多,有三个五个就可以了。

  有了这个几个观点打底,你心里就有数了,在你条件允许的区域内去找你能够得着的拳师,去向老师请教,看看他们的观点也你收集整理的有什么不同,看一看哪个更有优势,这一下子就能把层次拉开,再看看老师在动作上是如何体现的,说的与练的有什么不同。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虽然你不会,但想蒙你也不那么容易。多找几个拳师去请教,先不要管什么门派与套路,天下太极是一家,指的是原理,你所提炼出的观点,对哪家都适用。这样你也能把你所遇到的拳师再一次拉开层次。

  总之是,怀揣拳理去找拳师和找拳。

  三、择师目的与标准

  根据你自身诉求选择教拳的老师,这是必须的,在同一目的会有很多老师供你选择,你同样会不知道到底应该跟着谁学拳,这个时候择师标准就非常重要了。

  很多人会把自己的认知当成择师的标准,那样会否欠妥,那可是一辈子的事情,慎重,慎重,再慎重。你是想跟着一个功夫高的人学拳,这个谁都会这样想,但师父功夫高,你要是有了这个机缘,而不去努力练,有了功夫高的老师,结果也未必好。只能说你的门槛高罢了,哈哈!

  不过,在你心底最真实的声音就是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功夫高,这就足够了。所以你选择老师的标准就是谁能让我的功夫高,我就跟谁学,你的功夫高不高并不是我所关心的。

  所以你选择师父的标准与目的就很清楚了,谁能让我功夫高,我就跟谁学,当然了师父的功夫高更好,不高也无所谓。

  择师标准是:第一能不能看出练拳者身体内部的变化,高手一眼就能看出你身体内部的情况;第二能不能看出你身体内部的平衡情况,找到那个核心的平衡点,如果能找到练拳就简单了;第三能不能看出练拳者骨骼排列情况,如果能看出来,才能给学拳者纠正练拳的动作;第四能不能看出练拳者的意念走向与轨迹,如果能那你就会事半功倍,效果显著。

  四、练拳与练功结合

  先站桩,还是先练拳。很多人是先教站桩,结果学生没有站几天,累跑了,或者感觉无聊也就不练了;要是先练套路,出功夫又很慢,这样也不利于学生练,最好的方法是练拳与练功结合起来。也就是说,站桩与练拳相结合的方法,这样又出功夫又练拳。

  五、基本练法

  练拳的路径问题,一直有两个声音,一个是由内向外练,一个是由外向内练,到底是走哪个路径。由外向内练的观点,这些老师都会强调动作上差异,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左,一会儿右,一会儿松松松,再松,只提要求,给不出具体的练法;另外一个是由内向外练,这些人强调的是理论,练的少。因此有一种说法是“有内无外不成拳,有外无内难成术”,要想练出“拳术”,就得把二者结合起来。第三种观点是,“内外同时产生,由内决定了外”,太极拳是激活潜能的方式方法,因此身体就成了能量释放的渠道,练拳实际上也就是练了这个部分。

  所以选择老师最终的体现还是体现在练法上,这是最基本的。

  以上是对初级练拳者的一些建议和想法,供大家参考。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