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外治法不仅治外病,而且广泛用于治内病;不仅治疗,还可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外治法对某些单纯的疾病或疾病的某一阶段,可以起主治作用而不需服药;对某些较复杂的疾病,也可针对某些突出的症状,对症治疗,防止病情发展。三九贴就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应用,以下几个方面解答一些三九贴相关问题:
1、什么是三九贴?
三九贴是一种穴位贴敷疗法,即在“三九”天里每“九”的第一天,将配制好的中药碾磨成粉末,制成膏药,分别贴在人体的不同穴位上,经几个小时取下,在冬季里达到增强抵抗力、防病治病的效果。
2、三九贴敷是什么原理?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在疾病的调治过程中,将平衡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会有事半功倍之效。冬季天气寒冷,因此选在“三九”时节进行穴位贴敷,可以扶正祛邪,调补阴阳,不仅能够帮助人体抵抗外邪,预防疾病,而且也会对夏天三伏贴的疗效起到加强和巩固的作用。
3、三伏贴没有贴,三九贴还能贴吗?
可以。即使夏天没有贴三伏贴,冬天仍然可以贴三九贴。贴敷治疗三年一个疗程。虽然医生建议最好三年内的每个三伏天和三九天都要按时敷贴。但如果有特殊情况,比如夏天没赶上贴敷,或中间有一两次没有贴也没关系,虽然中间有间隔会对疗效有一定影响,但并不影响下一次贴敷。不过,没有特殊情况最好能坚持下来,这样治疗的疗效更明显些。
4、三九贴贴敷的时期、时间长短有什么讲究?
不管是三九贴还是三伏贴,每一九或一伏当天是最佳贴敷时间,因此最好按时贴敷。一般贴敷时间小儿0.5~2小时,成人为2~4小时,根据病人个体差异也可适当调整延长,如果贴敷部位出现痒、疼,可以减少贴敷时间。
5、三九贴适应哪些病症?
1).呼吸疾病:反复感冒、慢性咳嗽、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等。
2).颈肩腰腿痛: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关节炎等。
3).五官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炎等。
4).消化疾病:胃痛、胃胀、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等。
5).妇产科疾病:痛经、产后头痛、坐月伤风等。
6).小儿疾病:消化不良、厌食、哮喘、反复咳嗽、反复发烧、抵抗力低下等。
7).循环系统:遇寒发作的冠心病、高血压等。
6、2016-2017三九贴时间
一九:2016年12月21日-2016年12月29日
二九:2016年12月30日-2017年1月7日
三九:2017年1月8日-2017年1月16日
每位病人治疗3-6次。
7、哪些人不适合三九贴?
1)咯血
2)活动期肺结核
3)严重心脑血管患者
4)孕妇及产妇
5)非运动发热患者
6)2岁以下婴幼儿
7)皮肤溃烂者及过敏者
8、贴敷时需要注意哪些?
1)针对止咳贴使用患者,在贴敷时需做好局部清洁或消毒工作;
2)贴准穴位;
3)冬病冬治的医疗操作环境须在室内进行,但室内温度不低于20℃为宜。
4)贴敷完毕应嘱患者在贴敷期间注意保暖,忌食生冷和刺激性食物,避免剧烈运动而过多出汗影响贴敷力,贴敷过程中不必终止其他中西药物治疗。
9、贴敷时有不适该如何处理?
贴敷后若皮肤出现发热、发红、轻微刺痒疼痛等属正常现象,可外涂炉甘石洗剂,以减缓刺激,如贴敷时间过长引起小疱疹,应保护创面,避免抓破感染,可涂烫伤软膏、红霉素软膏。偶有皮肤过敏者可涂抗过敏药膏。必要时应去医院就诊。
10、三九贴知识延伸
中医外治与内治一样,均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等为理论基础。清朝吴师机在《理瀹骈文》说:“治虽在外,无殊治内也”。“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整体观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中医理论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在生理上,脏腑与脏腑之间,脏腑与皮、肉、筋脉、骨等形体组织,以及目、舌、口、鼻、耳、前阴、后阴等五官九窍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它们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在病理上脏腑的病变可以相互影响,相互转变,内脏的病变可以通过经络等反映到体表,体表的病变也可以通过经络等影响到内脏。所以可以利用体表与内脏的联系,在生理、病理的相互影响,通过有关的治疗操作通过经络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脏腑治体表之疾,从体表治脏腑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