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其中,“望”诊最易学易懂。比如,看手、看耳朵,看舌头的变化,都可以判断出当时的身体状态。
看舌头要分几个部分:第一,看舌质,是红的,还是紫的;是淡的,还是暗的?第二,看舌苔,是黄苔,还是白腻苔?第三,看舌体,有没有裂纹、有没有齿痕?是胖舌,还是瘦舌?舌头是不是僵硬,有没有歪斜等。最后,看舌的脉络。
舌尖红表示有心火
一般来说,比正常颜色要深的红舌是比较多见的病体症状,它预示着你的体内有热证,但舌头红的位置不同,反映的问题也不同。
比如,心火的表现主要是舌尖红,另外还有口干、烦躁、口舌生疮、睡眠不好、小便发黄、大便偏干等症状。如果心火旺盛,但症状较轻的,在临床上常用古方导赤散。
临床上还有一种情况较多见:小便特别黄,且有时候口干、口苦,小便有点急,这叫“小肠有热”,大人、小孩都可能出现。小肠有热多数因心火下移而起,为缓解症状,此时也可以用导赤散一类清心火、利小便的药,解决心火下移问题。
舌两侧红表示肝火旺
肝火和心火的临床表现不同。口舌生疮或口干舌燥,睡觉不好,这是典型的心火;如果不仅口干,口还发苦,眼睛发红等,则都属于肝火旺的表现。
有肝火时,舌质会发红,但两侧红更明显。临床上,吃龙胆泻肝丸就可以清肝火。此外也可以喝药茶,比如用苦丁茶加上菊花、蔓荆子沏水。如果伴随脸发红,血压升高,可以用夏枯草、钩藤来泡水,具有辅助降压作用。
舌红咳嗽有肺火
发红部位在舌头的前半部,且伴随咳嗽、鼻干、口干、咽干等,一般属于肺火。清肺火主要使用泻白散。此外,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很多肺热病人大便都不通畅。因此,治疗时既要清肺热,还要通腹气,可以用白茅根15克、芦根15克、大白萝卜50克切成块,做成汤,就是一道很好的清热佳肴。
山东淄博古方中医疑难病研究所临床中发现,肺阴不足者也表现为舌红少苔,同时伴有干咳,痰比较少。这时候可以选择养阴的药为主,比如沙参麦冬汤;如果较重,可以加上百合固金汤,既养阴,又清热。如果伴有咳血,应立即去医院检查,看看肺里有没有其他问题。
舌红苔黄且口臭是胃火
胃热的时候整个舌头都比较红,有时候舌红苔黄,黄色会把红色覆盖掉,需要特别注意。胃火旺者通常表现出胃疼、口臭口苦、老想喝水,特别是凉水等症状。此时建议试试清胃热的药。
临床还有一种胃热,会伴随大便干,肚子发胀等表现,这时候可以用承气汤。承气汤分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根据临床病情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子,因此服用前最好咨询专业人士。很多人会用大黄泡水助通便,必须提醒的是,这种方法不能久用,否则会导致结肠出现黑病变。
若是除了胃疼,还有似饥非饥,似痛非痛,似胀非胀的感觉,不想吃东西,嘴干,通常是胃阴不足导致,可采用芦根、石斛、沙参等养胃阴。
舌红少苔可能是肾火
上面几种情况都属于实热证,往往是舌红有苔,而且都是黄苔。如果舌红少苔或者没苔,就是虚热证了。
虚热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表现为腰酸膝软、口干、耳鸣,有时候睡不好觉,此时的舌头就是舌红少苔的状态。如果内热更盛,出现心烦、盗汗、手脚心热表现,就说明阴虚又严重了一层,此时舌头比之前更红,且没有舌苔,或是一层薄薄的黄苔。
如果舌红少苔,舌质红得不是那么明显,可以用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以补肾阴为主,它是三补三泻,比较平和。如果舌红的程度比前者明显,还伴有潮热、盗汗,手老想放在玻璃板上,这种情况要用知柏地黄丸。
服药一定要看舌头状况,并结合全身症状,知柏地黄丸和杞菊地黄丸都是治疗阴虚火旺的,但伴随头疼头晕、眼睛干涩症状时,杞菊地黄丸更合适;如果伴随潮热盗汗、烦热等情况,需用知柏地黄丸更为合适。
舌头发白多属脾虚
舌头正常的颜色是淡红的,不正常的“舌淡”症状表现为淡白舌,血色很少。临床上,舌淡表明气虚、血虚,其中最常见的是脾气虚所致。
工作劳累,精神紧张,使得脾气虚情况越来越多见。脾气虚的人总觉得浑身没劲、累,不想吃东西,胃有胀满感,大便偏软、不成形。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选择四君子汤、香砂养胃丸等。
如果除了脾虚,还有中气不足症状,主要表现为有时候肚子坠胀,大便拉稀次数比较多,可以选择补中益气丸。
此外,肺气虚也较常见。肺气虚弱的人,舌头前面部分淡得更为突出,还会伴有咳嗽,日久不愈,稍稍有痰,且气喘、胸膛憋闷、大便偏软等症状。建议可服用补肺汤,比如党参、山药、茯苓等。
舌苔厚,调脾胃
很多人一旦看到舌苔厚了就认为是上火了,盲目降火,实际上,舌苔厚更多是脾胃的问题。
有的人平时饮食不节,爱吃生冷,或者经常冷热食物一起吃,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胃寒。天气变冷就特别容易胃痛,严重的还会恶心呕吐。这类人舌苔一般比较厚、白,甚至舌体比较胖大、边缘有齿痕。胡椒和生姜是健胃、暖胃的调味品,这样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多吃胡椒猪肚汤、生姜水等来辅助驱散脾胃的寒气。
有的人舌苔也厚,但是颜色偏黄,可能是有胃热。平时、尤其是晚上要吃得清淡点,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多吃,最好不要抽烟和饮酒。刚刚过去的夏季暑湿较盛,一些人的舌苔也会偏黄变厚,但是如果没有特殊不适,可以用薏仁、莲子、芡实、茯苓、陈皮等食疗,能得到明显改善。
还有些人舌苔厚还有口气,排除口腔疾患,一般也是脾胃的问题。这类人需要保持生活规律、情志舒畅愉快,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和蔬菜、水果,少吃肥腻的菜肴以及油炸食品。
此外,久病或大病初愈的患者由于气血亏损,消化功能比较弱,也会导致舌苔厚腻。中医把这类情况叫做"本虚标实",切不可当上火对待,以免加重病情。需要注意的是,舌苔厚人的如果还伴有胃痛需要警惕胃的器质性病变,及时中医就诊。
舌苔厚不宜天天刷
很多人由于饮食过量或吃太多油腻的食物导致舌苔发厚,口气变重,因此会在刷牙时用力地刷舌苔,想借助牙刷帮舌苔变薄。虽然刷舌能减少口腔异味,但经常刷对健康并没有特别的好处。
如果经常用力刷舌苔,容易刺激味蕾、损伤舌乳头,甚至导致舌背部麻木、味觉减退、食欲下降等不良后果。如果体内出现病变,舌苔的厚薄和颜色都会变化,这时仅靠刷舌是起不了作用的,还是应该到医院检查,如果自行刮除,会影响医生的诊断。
即便有专用的“刷舌苔器”,或是使用较柔软的、有一定弹性的牙刷,也不能刷舌太勤,每周一次即可。刷舌时用力不要过猛,应轻轻地刷舌背,以不产生疼痛和不适感为宜。
每次时间也不宜过长,从舌根部往舌尖部刷7-10次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