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认同黑格尔的一句话:存在即为合理。万事万物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即使这些事物本身不合理,或者是落后和愚昧的,或者不具有存在的合理性。例如有些人抱怨社会的不公平,富人和穷人的生活差距非常大,其实不公平一直都存在,即使大洋彼岸某个国家一直号称自己是民主之邦,他们依然存在吃不起饭的人,他们甚至用武力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皇帝高高在上,说要杀人就把人拖出去砍掉了,残酷和血腥笼罩着那一片天空,而那时的人称这样的举动叫“国法”。
我们都知道,孔子先生被国人尊为“文圣”,因为他最先找到中国文化的金钥匙,通过他的言传身教,文化的星星之火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也可以说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最有学问的人。当然孔先生不一定是最有学问的人,让孔先生来解答一道二元一次方程题,可能他的脑袋都大了!
大约就在孔先生去世的七百年后,出生在河东的关羽被尊为“武圣”,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他有许多响亮的名字,比如战神、武曲星、武财神等等。不过关羽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力气最大的人,毕竟这七百年里出过拔山扛鼎的项羽,甚至在关同学生活的那个时代,也有一个叫吕布的人比他更加生猛。
关羽去世后的一千多年来,他一直在中国人心中都保持着神的地位,甚至在国外都受人仰慕和参拜。关羽在民间有着极高的威望,这也是那个时代赋予他的,把关羽当成神本来就不是合理的事情,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存在神,正所谓存在即为合理。那又是什么让关羽成为神的呢?答案两个字:忠义。
什么是忠义?忠君爱国,义薄云天。在中国民间,关羽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比如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诛颜良斩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等等。不过在正史中的记载,关公只斩过颜良和千里走过单骑,其余都是杜撰的。
我想能让关公名垂千古的事迹应该是千里走单骑和后来败麦城的英勇就义,也真正诠释了关公的忠义,这里我们简单的谈一谈关公千里走单骑。据正史记载: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於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史书记载与小说《三国演义》大致相同,只是没有斩文丑和过五关斩六将那两段。大多数人认为关羽离开曹操这段内容只成就了关羽,其实并非如此。关羽千里走单骑这事,受益者有三个人,第一是关羽自己,第二是刘备,而第三就是曹操,而且个人认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曹操应该是关羽走单骑最大受益者。
关羽确实有值得尊崇的地方,他特别重情义,不光是对刘备,甚至是曹操。可能很多人就觉得奇怪,刘备和曹操是敌人,关羽这样做有点说不清楚了。其实并非这样,有这么一句话,自古忠孝两难全,当为国尽忠的时候就很难在家尽孝,所以忠和孝一直都是相互矛盾的。
然而关羽就面临着敌我双方相互矛盾的关系,不过这个“敌人”并非绝对意义上的敌人,只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而已,关键是这个“敌人”对他非常好。相信此时的关羽已经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背叛刘备将会是不忠,傲慢曹操又会是寡义,怎么办呢?
如果关羽出生在当代的话,可能他会非常吃得开,因为他太会为人处世了,当然这不是圆滑。关羽既选择了不背叛刘备,又不辜负曹操的一番好意,真正的实现了敌我双方的忠和义。对于刘备来说,他手下猛将又重新回到身边,自然是美不胜收,当然刘备的胸襟还是值得表扬的,他没有怀疑关公的忠诚。
易中天先生曾说过,关羽千里寻主,固然义薄云天,那曹操放他离开应该就是侠肝义胆。裴松之也在《三国志》注中写道:臣松之以为曹公知羽(关羽)不留而心嘉其志,去不遣追以成其义,自非有王霸之度,孰能至于此乎?斯实曹公之休美。
裴先生的意思非常简单,也就是说关羽离开曹营,而曹操成全他的忠义,这就是曹操的美德。在《论语·颜渊》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恶,小人反是!从关羽千里走单骑这件事来看,关羽所做的原本就是他的职责,而曹操只是一个配角,却从侧面反应出了他的宽广胸怀,那曹操也算得上是一个君子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