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抗战英烈董天知:日本人悬赏两万大洋买其人头

抗战英烈董天知(1911—1940)原名大文、旭生。河南荥阳县人。八路军第129师决死队3纵队政治委员。2014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荣誉称号。

董天知烈士简介

董天知烈士是河南荥阳县人。1927年在北平弘达学院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直接受党的著名农民运动领导人彭湃的影响,参加革命活动,后任北平市委组织干事兼儿童局书记。1931年被捕入"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即草岚子监狱),敌人施尽了种种酷刑。在政治诱降和死刑威胁面前,他始终大义凛然,忠贞不屈。狱中党支部根据他的表现,于1932年批准他转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冬,狱中政治犯50余人,为要求下镣、看报,举行绝食斗争。他毅然带病参加绝食斗争。到斗争取得胜利时,董天知已是奄奄一息了。

民国25年9月14日,党组织营救天知等人出狱,他和薄一波等一起作为党的统战工作先遣队,奔赴山西太原,参加牺牲救国同盟会的领导工作。被为"抗敌救亡先锋队"总队长。

董天知在百团大战中壮烈牺牲,时年仅29岁。

董天知烈士平生经历

董天知(1911-1940),学名董亮,化名旭生,河南省荥阳市老城南街人。民国15年(1926)在荥阳县立初中读书时,北伐军兴,学生运动蓬勃兴起,天知积极参加宣传活动。他在初中二年级时,即考入开封河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因参加进步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并被警察局通缉。随后民国18年北上,考入北平弘大学院。

天知在北平读书时,先后参加中共领导的"左联"、"互济会"、"反帝大同盟"、"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19年夏,正式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后担任北平市团委干事、儿童局书记、主持出版《好儿童》、《苦孩子》等半公开进步刊物。

民国20年夏,中共北平党组织被破坏,天知于6月30日被铺,判刑5年,扣押在北平反省院监狱(草岚子胡同)。在狱中,他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负责共青团工作。冬季、为反对非人待遇,开展绝食斗争。天知虽卧床,但仍坚决执行党的决议,粒米不进,斗争胜利时,他已奄奄一息。民国24春,敌人决定把薄一波、董天知等12人处死,暂换监房严管。党支部开会时,天知和大家一起庄严表示:"无数先烈在我们前头英勇牺牲,我们绝不玷污先烈荣誉,坚持同敌人斗争到底,为共产主义献出生命"。6月,由于形势变化,才幸免于难。

民国25年9月14日,党组织营救天知等人出狱,他和薄一波等一起作为党的统战工作先遣队,奔赴山西太原,开展抗日救亡工作。

天知到太原后,便参加牺牲救国同盟会的领导工作。次年9月,被选为牺盟总会首届执行委员,后又当选为"抗敌救亡先锋队"总队长。民国27年牺盟会干部组织"民族革命青年团",他又当选为首届执委、中共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委员。后到教导第10团任政治部主任。该团后改为"决死总队"、他仍任政治部主任。决死队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拥有6个团的抗日队伍。

在决死队中,阎锡山顽固派与革命派之间不断发生摩擦。天知既注意利用旧军官,又在实际斗争中培养与提拔青年骨干。他花费大量心血,促进决死队中许多中、下级干部的成长。

日本侵略军攻陷临汾,决死总队转入翼城、沁北、浮山一带开展游击战争。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英勇顽强。日军恨之入骨,悬赏两万银元购买他的首级。同时,阎锡山对董天知也心怀疑忌。为此,天知在给阎锡山的信中指出:"近闻有对决死总队的种种谣言,无中生有,颠倒黑白,个人毁誉无辩解之必要,对部队之发展不无影响,........."措辞有理有据,体现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以斗争求团结的原则。

民国28年12月,阎锡山发动"政变",不少革命骨干惨遭杀害。天知临危不惧,力挽狂澜,帅部队冲出敌军包围,收容被欺骗裹胁而又翻然回归的战士,决死总队又恢复扩充起来,正式编入八路军序列,抗击日伪,转战于壶关、平顺一带。

民国29年8月20日,百团大战开始,天知奉命率队破坏五阳至晋城交通,袭击潞城微子镇日军据点。20日夜行军至潞城王村,被日军包围。他带领警卫队立即抢占制高点,在日军强烈枪火下,奋战4小时,天知镇定自若,沉重指挥。左臂连中数弹仍坚持战斗。黎明,日军来势凶猛,天知与敌白刃肉搏,在敌群中往返冲杀,腰臂负伤多处,又力避数敌。不幸在击退敌人冲杀之际,头上连中3弹,在石平岭的岩脑凹,壮烈牺牲。

同年9月25日,杨献珍在《新华日报》撰文,悼念董天知将军:"天知同志是一个优秀的布尔什维克,是新时代、新中国的典范,天知同志的牺牲,是中华民族和中国革命的重大损失......"

1954年,天知遗骨迁葬邯郸,当时的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杨尚昆在墓碑上题词:"英气横贯比干岭,壮志常存鸭绿江"。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