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近万人陷入绝地重围 解放军遇上胡炳云指路打了胜战

1947年7月,国民党第一绥靖区司令长官李默阉指示手下大将49师师长王铁汉集中八个团,突袭苏中区党委机关和主力,企图占领以大桥为中心的滨海游击根据地。

苏中区党委得到这一情报后,决定由胡炳云带31旅深入到南通地区,选择一两个对敌威胁较大的据点打,把北上的敌人“拖”回去。胡炳云一走,区党委机关立即转移到东台的大沟子一带。结果,王铁汉带着八个团的兵力气势汹汹地赶过来,扑了个大空,再回头时,又处处受到地方游击队的袭击,弄得浑身上下像粘了刺似的不舒服。

正在这时,胡炳云率31旅已在南通东北包围了三余镇,大打大闹的,偌大的镇子眼看就要被攻破了。此刻,总指挥李默庵才发现11纵主力不在滨海,而在南通一带,立即下令王铁汉率领这四个团星夜南驰,又令79旅抢先赶往小洋口,他的计划是截断胡炳云北返道路,然后把他们“压”到北临大海、南濒长江的启东、海门一块三角地带,“聚而歼之”。

李司令长官选定的“预歼战场”确实不错,这启东、海门一带河渠纵横,对大部队活动极为不利。华野副司令员粟裕发觉他的意图,亲自发来急电,令胡炳云和31旅立即脱敌突围。

胡炳云立即结束三余镇之战,决定向北直奔北坎附近的长沙,尔后沿范公堤下的海滩西进北上,避开敌人的堵截,再插向敌人背后,赶回军区所在地——大沟子。

7月下旬,万里晴空,火辣辣的太阳,烤得大地滚烫,31旅将士冒着酷暑,急速行进,个个跑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由于连续行军作战,困得眼皮都睁不开,许多人走着走着就跌倒在地上,猛一惊醒,一骨碌爬起来,又继续朝前赶路。当天午夜,部队抵达长沙镇。

接下来,部队就要沿范公堤下的海滩西进北上。

范公堤是防海潮的一条大堤,始建于北宋时。据说是采纳了当时西溪盐官范仲淹的建议修筑的,因此称之为范公堤。堤坝又高又宽,堤身全是黏土,堤外是一望无际的海滩,堤内是一片平坦的农田,河渠纵横交错,路窄桥小,大炮、汽车等辎重都难通过。这时主要通道都被敌军控制了。李默庵就是想控制长沙以北到小洋口这一段的范公堤,居高临下,两路合击,将31旅主力围困并歼灭在海滩上。

从长沙出发时,胡炳云就派人给区党委和军区拍了电报,要求他们派部队先敌之前占领小洋口和角斜场。谁知他们抵近小洋口时,军区派出的接应部队没及时赶到,相反,敌79旅已抢先半天进入了小洋口一带。而这个情况,胡炳云并不知道,结果,31旅先头部队一上堤,就突遭敌人的炮火袭击。旅侦察科科长刘大官带了几个人到前面去了解情况,没走多远,也被敌前哨部队撵了回来。胡炳云闻讯后,亲自赶到前头,躲在一棵老槐树后进行观察,举起望远镜一看,大吃一惊:西、南、北三面全是敌兵,黑压压的一片,过不了多久,敌后续部队就会开过来。

局势远比想像的严重得多!

胡炳云和第31旅旅长段焕竞、政委刘毓标召集各团干部召开紧急会议。会上,众人提出了三种行动方案。一是按原路返回。这样虽可摆脱敌人,但仍甩不掉后面的尾随之敌,有被敌人压向启东、海门三角地带的危险;一是化整为零,分散突围。但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这样行动有被敌人各个击破的可能;一是胡炳云和副旅长朱云谦的主张,即派一支精干部队,抢先夺取小洋口,掩护主力沿海滩向西北急进,直奔琼港。最后,众人经过反复的分析、对比,选择了后一个方案。

这支精干的部队用谁呢?3l旅旅长段焕竞叫上92团团长徐光友,说:“你率一个加强营,迎着敌人正面打过去,控制堤面,顶住压过来的敌军。”

时间紧迫,徐光友二话没说,领着3营没有火力掩护,就冲上范公堤,勇猛地向敌人压过去,这下把敌兵全部吸引过去。79旅的“高明”旅长立即判断:“共军主力上去了!”他的手下一听,立即集中轻重火器疯狂地扫射。

枪弹带着刺耳的唿啸声,在战士们耳边、头顶飞过。3营战士置个人安危于度外,迎着密集的弹雨,端着刺刀在滚滚浓烟中,向敌兵猛扑过去。他们歼灭了小洋口守敌两个连,用鲜血和牺牲死死地“缠”住数倍于己的79旅主力,为主力突围争取着时间。

就在3营和敌人激战时,91团、93团和92团的两个营,准备向西北突围。但是,如何走呢?从小洋口到琼港,通常是沿着范公堤走,这要绕一个大弯子,得用两天的行程,并且须经过角斜场,而角斜场已被敌占领。胡炳云说:“走这条路,不仅时间上不允许,而且随时有被敌夹击的危险。有没有其他一条直插琼港的路线呢?”

段旅长说:“从地图上看是有的,但要过三个大海汊,过去我们虽然经常在这一带活动,但谁都没走过这条路线。”

正在众人焦急时,侦察科的士兵跑来报告说:“在海边一间破草棚里找到一位老渔民。”

胡炳云立即派人把这位老人请来。这老汉看上去50多岁,十分忠厚朴实。经过交谈,知道他是饱经风霜的受苦人。胡炳云问他:“从这里能不能通过海汊直插琼港?”“能,最近我就走过一趟,我可以为大军带路!”

但他又提醒说:“海汊里淤泥很深,部队要散开走,快步走,而且一定要赶在海水涨潮之前通过。”“海潮来一次要多久?”“得十一二个时辰。”

这时海水正涨潮,侦察科的士兵去海汊边试探了一下,水有一人多深。结果,前方在激战,他们只能在堤下等着,一直等到晚上8时多,才开始退潮。部队出发时天早就黑了,幸好天公作美,雨住云散,使人精神为之一爽。于是,近万人马借着朦胧的月光,由老渔民带路,在海滩的淤泥里开始了突围。淤泥地又软又粘,像稠粥一般,一踏进去,就难拔出腿来,使劲挣,反而越陷越深。遇到这种情况,只有立即躺倒,翻滚着过去,才能化险为夷。突围是在三面强敌,一面靠海的危情下进行的,稍有延误,拂晓前过不了海汊子,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所以,没有一个人甘当落后,近万人汇成了一条巨大的铁流,默默地、急速地向前滚动。粗重的喘气声,低沉的呼唤声,互相的鼓劲声,和海水的浪涛声融和在一起。

四个小时过去了,可第二个海汊还没有过完。这时,和胡炳云一起走在队伍最前面的老渔民,忽然转过身问道:“现在几点钟了?”“已经深夜两点多了。”老渔民有点惊慌地说:“海潮快上来了,大军要快呀!”这时部队散得比较开,拉开的距离好几里。胡炳云立即下令:“快速前进!”可口令还没有传到底,靠海边行进的就喊起来:“海潮来了!海潮来了!”当半人高的浪头涌过来时,全部人马刚过完第二道海汊。

第三道海汊最宽,淤泥最深,水流又急。在过这道海汊时,潮水已涨到人的胸部,通过的困难更大了。此刻离天明不到两个小时,时间已十分紧迫,胡炳云和段焕竞、朱云谦等商量了一下,决定不会水的靠里边较浅的地段涉水过海汊,会水的全部游泳过去。正在这时,对岸传来了3l旅副政委李毅的喊声:“同志们,加油啊!爬过去就是胜利。”

原来他率领少数先头部队已安全通过海汊。在他的鼓动下,众人精神振奋地朝对面冲去,三个一组,五个一批互相照应着,体力强、水性好的在海边来回接应。拂晓前,全旅人马终于胜利地渡过了第三道海汊。当他们赶到琼港时,天已大亮了。战士们面面相望,不由得哈哈大笑,原来一整夜在滩涂里走,个个都变成了“泥菩萨”,除了两只眼睛外,从头到脚全被污泥裹着,几乎连面目也分辨不出来。就这样,主力按预定时间,由海汊过去直插琼港,胜利地返回根据地。李默阉在范公堤阻11纵主力北上、加以“聚歼”的狂梦成了泡影。

因为旅部电台在夜间涉水时不慎掉时海里,在前后两天多时间,胡炳云和31旅与华东野战军及苏中区党委失掉了联系。陈毅、粟裕、陈丕显、管文蔚、姬鹏飞等都很着急,陈毅不停地说:“如果是被敌人吃掉了,可未见敌方公布战果;如果没有吃掉,这支部队到底哪里去了?”

正当区党委派人四处寻找他们踪迹的时候,胡炳云带了一个警卫班提前赶回区党委所在地的大沟子。姬鹏飞一见到他,一把握住手,又惊又喜地说:“老胡啊,你们可回来啦!几天联络不上,真把人急坏了!”“没事,我们全回来了。”这次南下苏中作战,31旅共歼敌1000余人,而自己也伤亡200多人。但华东野战军对于这次出奇制胜的作战行动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打出了军威,挫败了敌人的凶焰,取得了在敌后以少胜多的经验,并通报表扬了11纵31旅。

当部队到达目的地后,胡炳云派人去请那位带路的老渔民,想向他表示一下感谢,可是找遍当地的每个角落,也没找到他,老人既没留下姓名,也没留下住址。战士们纷纷说:“胡副司令在东海之滨得仙人指路。”当事人胡炳云等却不信什么神仙,全国解放后,他和段焕竞、刘毓标等人再次通过地方政府多方查找这位老人,但还是杳无音讯。于是,几人也变得困惑了:“难道当时真的遇到了仙人?”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