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00年,早期的斯堪的纳维亚人以商人或海盗的身份登上了历史舞台,从此进入了为期250余年的“海盗时期”,也有的学者称之为“维京时代”。也就在这一时期,斯堪的纳维亚的三个王国开始分道扬镳。于是,瑞典成为一个独立王国,尽管到后来它的疆域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公元907年,瑞典侵入了古罗斯地区,但遭到失败。这能否作为“第一次俄瑞较量”,目前还缺乏史料佐证。
1611年,查理九世去世,17岁的古斯塔夫?阿道夫登上瑞典国王的宝座。他就是后人冠以“北方神狮”、“冰雪之王”、“铁血君主”和“现代战争之父”之名的古斯塔夫二世。古斯塔夫二世在位期间,瑞典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它不仅统治着瑞典本身,而且还统治着波罗的海大部分国家以及德国的几个小省。瑞典从此成为“波罗的海的绝对霸主”。当然,这位武士国王也是受命于危难之际,因为17世纪初的瑞典面临着内外交困的严重局面:一方面,国家在东、西、南三面临敌。东面,俄国罗曼诺夫王朝为了向西扩张,必然先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从而严重威胁瑞典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利益;西面,瑞典和丹麦之间为争夺卡耳马地区的战争旷日持久,而且在他登基时瑞典正处于劣势;南面,面临着波兰的威胁,波兰国王正在觊觎瑞典王位;另一方面,查理九世执政晚年国内危机四伏,加之刚刚执政的古斯塔夫二世年纪尚轻,贵族乘机要求参政,使得国内局面更加严重。
但困难只能战胜弱者,年轻的国王经受住了考验。1613年,为了赢得喘息时间,他跟丹麦签署了“城下之盟“--《克纳雷德条约》,将埃尔夫斯堡割给丹麦,并支付了赔款。为了孤立波兰,1614年和1615年他分别与荷兰和德意志新教同盟结盟。同时,亲率大军击败俄国,于1617年3月5日签订了瑞俄《斯托尔波沃和约》。瑞典宣布承认沙皇米切尔的合法地位,归还诺夫哥罗德,但需交纳现金赔偿,割让克斯霍尔梅和安格里亚。瑞典据此把伊斯托尼亚和芬兰省连成一片,切断了俄国通向波罗的海的出路。古斯塔夫二世兴奋地说:“俄国人今后必难跨越雷池半步。”1619年,他甚至同意与夙敌丹麦结盟,以共同对付波兰。国外的主要威胁一经缓和,古斯塔夫二世立即着手改革。改革增强了瑞典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也增强了古斯塔夫二世的扩张野心。1621年,他发动了对波兰的战争,统率大军进攻立窝尼亚,开始了围攻其首府里加的战役。在此战役中瑞典军队第一次展现了令一些欧洲著名军事家瞠目结舌的严格的作战纪律和新型的作战技术。结果不难预料,这个自1581年以来被波兰遏制而曾使瑞典的出口贸易额下降1/3的出海口被一举拿下。
1626年5月,古斯塔夫二世第三次发动对波兰的战争,企图夺取东普鲁士,但于1629年6月17日兵败斯杜赫姆,仅以身免。在法国的调停下,瑞、波于9月25日至26日在阿尔特马克签订停战协定。通过立窝尼亚战争,瑞典掌握了从卡耳马起,经过立窝尼亚和普鲁士直到但泽的全部波罗的海的港口。由于这些港口在商业上的特殊地位,加之丹麦与荷兰陷入三十年战争,力量对比已向有利于瑞典的方向变化,瑞典已成为影响欧洲政局的举足轻重的大国了。阿尔特马克停战协定的签订结束了瑞典和波兰之间的争夺,也滋长了古斯塔夫二世的更大野心。他开始把目光转向正在三十年战争中遭受蹂躏的德意志。丹麦与荷兰的参战,使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之一的瑞典难于置身事外。同时,古斯塔夫二世从哈布斯堡王朝对波罗的海的野心中也意识到瑞典的参战不可避免。他决心参战,但主张“外线作战”,用他的话说,就是“与其让敌人把战马拴在我们的藩篱上,还不如我们把战马拴在他们的藩篱上”。在法、俄、荷等国的怂恿和支持下,1630年6月,古斯塔夫二世统率大军在波美拉尼亚的乌泽多姆岛登陆。
7月,瑞军征服麦克伦堡和波美拉尼亚,控制了从丹麦到芬兰的整个波罗的海地区,把波罗的海变成了瑞典的“内湖”,实现了他入侵德意志的第一步。接下来的布莱滕费尔德战役的结局使整个欧洲大为震惊,古斯塔夫二世以新型将领和统帅的形象出现在德意志和欧洲。1631年冬,他登上了新教同盟盟主和统帅的宝座。但也在此时,连连受挫和陷入困境的天主教同盟和神圣罗马帝国重新拜常胜将军瓦伦斯坦为帅。1632年11月6日,一个浓雾弥漫的日子,这两位欧洲名将在莱比锡西南的吕岑列阵交战,瑞典军队虽然又一次取得了胜利,但遭到了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古斯塔夫二世本人也在这次战斗中殒命,标志着瑞典全胜时期的终结。
1157年,瑞典征服并占领了芬兰。1397年,它成为受丹麦控制的卡耳马联邦成员(卡耳马联邦包括丹麦、挪威和瑞典三国)。1523年,吕贝克起义成功,瑞典摆脱了联邦的控制,古斯塔夫?瓦萨(即古斯塔夫一世)被推举为国王,从此掀开了瑞典历史的新篇章。16世纪中叶的瑞典在瓦萨王朝的统治下,逐渐成为北欧的新兴强国,并将昔日的宗主国丹麦当作最大的障碍和对手。1560年古斯塔夫?瓦萨的儿子埃里克十四世即位,他使用“三顶王冠”作盾徽,以表示瑞典有权统治斯堪的纳维亚并成为丹麦和挪威的宗主国。接着,丹麦为夺取波罗的海霸权同瑞典再启战端,这就是历史著名的七年战争(1563-1570)。战争虽以丹麦取得优势而结束,但它没有能力恢复其在波罗的海的霸权。
古斯塔夫二世的继承者们继续维护着“波罗的海的绝对霸主”地位直至1709年波尔塔瓦战役的结束。
如查理十世在位6年,几乎打了6年仗,瑞典的版图达到了它的极限;弱不禁风但头脑清醒的查理十一世,决定瑞典不卷入与己无关的欧洲争端,因而得了个“坚强的和平斗士”的美名;而立志要成为“北欧的亚历山大”的“欧洲最后的骑士”--查理十二于1697年即位后就投入了争夺波罗的海霸权的战争。然而,正是由于在“波尔塔瓦鏖战”中败北,瑞典的强国地位随之丧失,他本人也不久殒命。于是,这位军事天才又得了一个“功亏一篑的国王”之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