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历史的一百场战争第23战 洛阳之战
战争概述:唐政权建立后,展开了对各路诸侯的统一战,先后平定了薛举、刘武周、李轨等势力。公元620年七月,李世民在平定刘武周后,率十万大军南下,围困洛阳王世充,围点打援,大败前来救援的窦建德部,逼降窦建德,最后王世充于公元621年五月开城投降。李世民得以一举铲除当时最大的两股割据势力,此战也成为了唐王朝一统中原过程中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战。
将帅星数:★ ★ ★ ★ ★ ★ ★ ★ ★ 李世民 李靖 窦建德 秦叔宝 徐世绩 单雄信 程知节
精彩星数:★ ★ ★ ★ ★ ★ ★
政治影响星数:★ ★ ★ ★ ★ ★ ★
综合星数:7.5★ ★ ★ ★ ★ ★ ★ ☆
战争类型:勇战——对于一支军队来说勇敢是最锐利的武器,尤其当主帅能勇往直前一马当先的时候,这支部队是很难战胜的。洛阳城下李世民让世人见识了什么叫勇者无惧。
、
玄武门一片死寂。
决定大唐帝国命运的时刻就要来到。
李世民感到一阵致命的恐慌。
当年洛阳城下冲锋陷阵、笑傲于敌阵的英雄不见了。
这里埋伏的只是一个篡夺权力的人。
后来那两个背影出现在玄武门前时,李世民竟一时虚弱得不能举弓。
因为他的敌人,是他的兄弟,和皇城里的父亲。
公元618年三月,隋将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政变,弑隋炀帝杨广,隋王朝正式宣布垮台解体。
消息传到长安,李渊在五月份于长安称帝,建立了大唐政权。
政权建立之初的大唐政权,不过是一个占据关中的地方势力。此时的天下,薛举割据金城,刘武周占据马邑,梁师都坐拥朔方,王世充盘踞洛阳,萧铣据有两湖,河北则有窦建德,江淮是杜伏威的天下,江西那儿有林士弘。
天下的走向,是进入群雄混战的新战国时代?还是有人在群雄逐鹿的格局中脱颖而出,一统中原?人们心中并没有底。
李氏父子很快给了人们答案。
李唐政权相对于群雄拥有以下几个优势:其一,陇西李氏是北魏、北周、隋三代大世族,影响深远,对于当时的士族贤人有巨大的吸引力。加之李渊、李世民父亲都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当时有才能的知识分子和优秀军事人才都愿意投效(如瓦岗军失利后,其骨干力量基本都投奔了李唐政权)。李氏父子在关中也很得民心,人心向背上,李唐政权占据优势。其二是李唐占据的关中并不是当时农民起义的集中地,受战乱影响较小。相比较其他势力,李唐的根据地建设得很好,相对于其他部队,李渊父子不差粮。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李唐政权拥有一个不世出的天才军事家——李世民。
李渊建立李唐政权后,他们第一个面对的是薛举、薛仁杲父子在陇西的势力。薛举是河东汾阳人,当地有名的富豪,隋末时做金城府校尉。天下大乱,薛举凭借雄厚的财力起事,自称西秦霸王,占据陇西之地,兵力一度达到了三十万,是对刚刚成立的李唐政权的严重威胁。
要不要动薛举这支大老虎,李唐政权内部有分歧,有人认为应该先休养生息,三年后再对付薛举。
李渊的性子这次不慢了,他知道给薛举三年的时间发展,那对李唐政权来说是致命的。何况,要争霸天下,他离不开薛举所占据的陇右的战马基地。
当然,薛举也没让李渊歇着。李唐政权才建立月余,薛举就大兵进犯泾州,李渊派李世民为主帅,率刘文静、殷开山、刘弘基等将大举反击,拉开了李唐政权一统江湖的序幕。
十九岁的李世民独担大任的处子演出并不顺畅,在薛举面前摔了个跟斗,交了学费。两部在高墌城(今陕西长武东北)相遇,刘文静、殷开山部从高坑城出击薛举,在浅水原(今陕西长武北)被薛举率部迂回从侧后攻击,大败。不仅损失了大半兵力,而且刘弘基被俘,部将慕容罗睺、李安远战死,唐军失去了高墌城。
以后的史学家提到这一战,都以李世民患有眼疾不能指挥作战为由替其开脱,却无法掩蔽少年李世民初任军团主帅的经验不足所带来的尴尬与失意。
但是年轻就是资本,李世民输得起。而薛举虽勇,却已老迈,正当薛举准备趁高墌大捷的余威乘胜追击,逼近长安时,却突患重疾,死了。
当对手换成是同样年轻的薛仁杲时,李世民就显得从容不迫了。公元618年八月十七日,经过短暂的休整,李世民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再次率部征伐薛仁杲。
这次的李世民显得老练沉稳了很多。针对西秦军勇猛但是后勤保障不充分的特点,他选择了坚城不出,与对手打持久战,在秦州、泾州、陇州等地和薛仁杲对峙,双方交锋互有胜负。但是西秦军很快就没粮了,军心动摇,其部将梁胡郎、长孙相、钟俱仇相继投唐。李世民利用薛仁杲急于求战的心态,在浅水原诱击薛仁杲,取得了对薛仁杲决定性的胜利。
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招数,只是倒下的人成了薛仁杲。
浅水原之战后,本着痛打落水狗的精神,李世民率众追击薛仁杲,最后薛仁杲于十一月八日举城投降,被送往长安斩首。
李唐政权啃下了第一块硬骨头。
平定薛举后的第二个对手是刘武周。刘武周是河间景城人,隋末时在马邑任鹰扬府校尉。在李渊在晋阳起兵前三个月,刘武周杀马邑太守王仁恭,据郡造反。
同薛举相较,刘武周的实力并不算强,却是李渊的另一心腹大患。刘武周不足为惧,李渊忌讳的是刘武周背后的主子——突厥人。和李渊一样,刘武周起事后就向突厥人表示了臣服和忠心,但是与李渊的矜持顾及名节相比,刘武周不会顾及天下人的说词与眼光,直接就接受了突厥人给的定杨可汗(从这个称号可以看出突厥人对当初欺负他们的杨坚是多么憎恨)的称号。
当初李渊发兵晋阳取长安,就是担心刘武周会从后方在突厥人的支持下偷袭。平定薛举后,李渊就决定要解决掉刘武周,李唐政权做突厥人在中原战略合作伙伴唯一代理,才能放心南下与群雄争霸。
在最初李唐与刘武周的战事中,李唐政权不占便宜。镇守并州的李渊四子齐王李元吉是李家兄弟中最弱的一个,与刘武周的交锋中处于下风,山西各地渐渐被刘武周所蚕食。李渊一看形势不对,又派了裴寂出马,还是无法换回局势,李渊的老家太原只剩孤城一座。
形势紧迫,还是只能让李家二郎出马。公元619年,李渊再次让李世民率关中主力征伐刘武周。
公元619年十一月十四日,李世民率部进驻柏壁(今山西新绛西南),与刘武周主力宋金刚部对峙。李世民还是用对付薛仁杲的办法,先据关闭而不战,偶尔派小部队骚扰,磨灭敌军锐气。在柏举,宋金刚和李世民相持了近半年,最后军粮用尽,不得不溃退。
李世民发起追击战,大败其众,歼敌数万,刘武周听闻宋金刚大败而归,无心再与李唐政权抗衡,与宋金刚先后投奔突厥(那里也不是天堂,没有利用价值的二人很快被突厥人所杀。)
下一步,李氏父子的目标就是与王世充、窦建德逐鹿中原了。
王世充字行满,西域胡人。其祖颓耨后来移居新丰,其祖母后来改嫁同霸人王粲,王世充随后父性。
王世充在大业初年任江都郡丞,颇受杨广喜爱重用。
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洛阳被瓦岗军李密所围,杨广派王世充率江淮精兵增援洛阳,与瓦岗军最初作战均失利,王世充只有率部退守洛阳。
后来瓦岗军两面受敌,虽然击溃宇文化及部,但元气大伤,被王世充所败。
武德元年(618年)元月,王世充在洛阳发动政变,杀了杨广死后在洛阳自立的隋皇泰皇帝杨侗。河南州县大多为王世充所占据,是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之一。
窦建德是隋贝州漳南(今山东武城漳南镇)人,祖上世代为农。窦建德算老窦家混得不错的主,还任过里长,在乡里有点权威。杨广征兵打高句丽,窦建德参军,担任百夫长,不满杨广暴政,抗拒东征,和同县孙祖安一起拉起反旗。之后投奔清河人高士达的队伍,高部后来被杨义臣所击溃。窦建德招集散部再度起事,并在河间乐寿县自称长乐王,大败隋将薛世雄,渐渐强大。大业十四年(618年),窦建德建国大夏,称大夏王。619年,窦建德击败了杀杨广后引军西归的宇文化及部,声名大震。河北起义军大多归附旗下,是河北最大的割据势力。
武德三年(620年)七月一日,李渊再次任命李世民为主帅,率十万大军东征王世充。
七月二十八日,李世民的先锋部队罗士信部包围了洛阳西面重镇慈涧,王世充率三万部众,却恰逢李世民也率小部前往,被王世充的重兵所包围。但李世民在王部的重重包围下不但杀出重围,还俘虏了王部帐下大将燕琪。
此战虽是小胜,但李世民作战的英勇让王世充感觉不可抵挡,他放弃了慈涧,龟缩洛阳。
李世民各部陆续赶到,包围了洛阳。
李世民并不急于展开对洛阳的攻势,而将重点放在了对洛阳外围地区的清理上。在唐军的政治、军事双重攻势下,八月九日,共州(今河南辉县)县令唐纲和共州土豪举事,杀二州刺史后举州投降唐军。
八月十四日,唐军黄君汉(当初助李渊越狱那位狱卒)部攻克回洛城。
九月十三日,王世充的显州总管田瓒率其部及所镇二十五州投降。
九月十七日,王世充的尉州刺史率其部及时所镇七州投降。
十月,荥州刺史魏陆、阳城县令王雄、忭州刺史王要汉相继加入投诚者的行列。
十二月,随州总管徐毅率随、许、亳等十一州投降。
河南地区基本被唐军所占。
王世充所部如此经不起考验,最主要的原因是王世充本为胡人,性格多疑、急躁、暴虐,留不住人才,之前秦叔宝、程知节、罗士信、豆卢达等将就先后跳槽投靠李唐。战事开打后,他更是把出征将领的家属全部关押下牢,如此作为,前方将士怎么可能为其卖命。
洛阳渐渐变成一座孤城。
外围的节节胜利也让李世民激起了年轻好强的心性。他总是率领着千余精骑,率程知节、秦叔宝、尉迟敬德等猛将,出击袭扰王部,王部知李世民出战,均报着擒贼先擒王的心态出击,但都为李世民所败。王世充部的士气和信心一次又一次被打击。
但也有惊魂时刻。一次李世民仅率五百骑出巡,被单雄信围攻。那次战斗中,李世民差点命丧单雄信之手,幸亏部将尉迟敬德英勇无比,护世民杀出重围,与其他部队合击,反败王世充部。
尉迟敬德原是刘武周手下大将,后来降唐,很多人都对李世民说尉迟不能信任重用,李世民不为所动,每次出战,经常作为左右心腹。关键时刻,尉迟敬德回报了他的信任。
进入了武德四年(621年),唐军加强了对洛阳的攻击。二月十三日,李世民率唐军主力在洛阳郊青城宫大败王世充部。此战中李世民一马当先,玩命又玩过头了,一转眼就发现自己身困王部,坐骑都被射死了。
此时,任何一刀一剑,历史都有可能被改变。关键的时候,部将丘行恭赶了上来,把自己也已受伤的坐骑让给了李世民,得以冲出重围。(很多年以后,唐太宗追忆此事,很是感慨,让人做了一个拔箭石刻,立于昭陵阙,即昭陵六骏之一的“飒露紫”,现在仍然完好保存于美国费城博物馆。)
面对李世民的狠劲,王世充无法抵抗,只有唯一的选择,向窦建德求援。
看到不可一世的王世充的势力被唐军收地瓜一样蚕食,窦建德也感觉到了唇亡齿寒的味道,等李世民收拾完王世充再来收拾自己,那恐怕太晚了。
武德四年(621年)三月,窦建德亲率十万主力赴洛阳救王世充。
窦部来势汹汹,一举攻破了管州、荥阳等地,进驻虎牢东原,与驻守虎牢的唐将王君廓部形成对峙。
洛阳攻不下来,后面又来了窦建德这只恶狼,唐军内部的争议很大。屈突通等人认为继续围城必将腹背受敌,而郭孝恪等人则认为王世充现在已无粮,洛阳的攻克是早晚的事,如果撤军,王、窦合流,前面的战果就付之东流了。
毫无疑问,李世民支持后者的意见,他怎么可能将差点死了两次换来的战果扔弃呢?他决定以唐军主力继续围城,而自己亲率精锐赶赴虎牢,与窦建德决战。
李世民率领着三千精骑大摇大摆地离开洛阳,王世充在洛阳城楼上看了,却不敢出击追截。
到了虎牢,李世民采取的依然是不要命的战法。自己率领数骑深入敌境,引得敌军来追擒,然后把敌人引入伏击圈,首战即歼敌数百,擒获窦部殷秋、石瓒。
李世民守虎牢,不与窦建德大兵相触,只打一些小规模的战争。
相抗月余,窦军攻虎牢不下,士气低落。
谋士凌敬劝窦建德效仿战国齐国围魏救赵古例,不要在虎牢与唐军纠缠,应率部渡过黄河,取怀州、河阳,越太行,入上党,占据汾、晋等地,威胁长安,这样李世民必然回师自撤。窦建德却认为恐怕其部没等威胁长安王世充就被灭了,自己又陷于敌境,不妙,不纳其策。
窦建德决定采用最古老的战法来决定双方的胜负。
公元621年五月一日,窦建德在汜水东岸南北宽二十多里的地带逼城布阵,企图与唐军决一死战。
李世民牙都快笑掉了,笑叹老窦真是没读过什么书,见识太短,春秋时期的军事理论还摆上台面。
对付窦建德挑战,李世民用了很简单也很实用的招数。这招当年齐鲁长勺之战曹刿用过,先让窦部等,等到窦部士卒脚麻腿软口干舌躁以为唐军不会出战时,突然杀来,窦部大军混乱,无法抵挡唐军,兵败如山倒,被唐军追击了三十多里,窦建德本人逃至牛口渚,被唐军所俘,近五万人投降了李世民(李世民瞧不上窦部的战争力,全部将其遣散回归乡里)。
王世充听到窦建德虎牢大败的消息,希望破灭,于五月九日向唐军投降,献出了洛阳。
窦建德被押至长安斩首,王世充在流放巴蜀途中被杀。隋末两大枭雄,均成为了秦王李世民的手下败将。
谁还能阻挡秦王李世民一统天下的脚步?
战争人物命运走向:李世民:
公正客观地讲,如果说李渊从晋阳起兵到攻克长安建立唐政权,靠的是李家班集体发挥的话,那么李唐政权展开的统一战,则是李家二郎独领风骚了。从薛举到刘武周,从王世充到窦建德,李世民在战场将他的胆略和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相较之下,太子建成显得黯然失色。
平定王、窦二人后,李渊封秦王李世民为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上,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但是这并无法满足李世民之心,他看中的只是父亲坐着的位子。
一场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的政治斗争展开。李世民再次体现出他的胆略与冒险精神,率领着八十九人发动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宫廷政变(当然,很多史学家对于史载“玄武门之变”的兵力数字是持异议的),弑建成,灭元吉,逼迫李渊让位,登上了权力的顶峰。
一个伟大的皇帝和伟大的时代诞生了,虽然手段卑劣。
战争猜想:
窦建德当初如果采取了谋士凌敬的建议,入关中救洛阳,会是更好的选择吗?如果说人心向背能够决定一个时代和战争的话,这场战争也没有悬念。王世充倒行逆施,其部纷纷反叛。窦建德泥腿子出身,帐下无人,最古板老旧的布阵逼城的战法都摆出来了。再看看李世民手下如云的大将谋士,这场战争,真没有太多悬念。
夜狼啸西风/文
夜狼啸西风,头条历史号《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编,历史作家,新浪文史论坛超级版主,出版历史作品有《百战风云》《一个帝国的生与死》《两宋烽烟》《历史原来是那么回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