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哪一战让日本三百年不敢再踏进大陆一步?

日本与中国的交往约有两千年的历史,从公元57年汉光武帝刘秀赐给日本“汉倭奴国王”金印开始,一直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和平与文化交流演奏着两国关系的“主旋律”,当然也有很多的“杂音”充斥其间,甚至影响到现在。201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后世子孙不敢忘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伟大胜利,因此特选取“唐朝白江口之战”、“万历援朝战争”、“清日甲午战争”和1937-1945年“八年抗战”四场日本入侵中国、朝鲜等国的战争,进行一场回顾和洗礼。本人将按时间顺序,在每周末简述上述战争中发生的历史,提出自己的观点,时间跨度为6月底到9月初,欢迎各位与我共同畅聊。

丁酉再乱

史书实料:《明史》记载,“二十五年(1597年)春正月丙辰,朝鲜使来请援。二月丙寅,复议征倭。丙子,前都督同知麻贵为备倭总兵官,统南北诸军。二十六年(1598年)春正月,官军攻倭于蔚山,不克,杨镐、麻贵奔王京。冬十月乙卯,总兵官刘綎、麻贵分道击倭,败之。董一元攻倭新寨,败绩。十一月戊戌,倭弃蔚山遁,官军分道进击。十二月,总兵官陈璘破倭于乙山,朝鲜平。”(1599年)夏四月甲戌,御午门,受倭俘。闰月丙戌,以倭平,诏天下。

明将邓子龙

战争简述:中日两国谈判破裂,丰臣秀吉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初再度动员十四万人,分成八军,水陆并进,复犯朝鲜。朝军不堪一击,节节败退,被迫遣使明朝求援。二月,明朝决定再次出兵征倭,以邢玠为经略、麻贵为总兵官、杨镐为佥都御史组成了第二支远征军远征朝鲜。

日军来势汹汹,很快侵占泗川、光州等地,八月南原城破。为整军纪,麻贵将南原守将杨元正法。九月日军逼近朝鲜国都王京,中朝守军不过万余人,形势十分危急。麻贵设伏于稷山,利用丛林的掩护,摇旗呐喊虚张声势,日军中计,不敢前行。此战暂时遏制了日军的进攻,为明朝从国内调集援军赢得了宝贵时间。明朝迅速行动,抽调两万人入朝作战,加上之前抵达的部队,明军数量已达五万,可与日军一战。十二月,明军攻击蔚山,日将加藤清正力战不支,小西行长率军增援加部。明军腹背受敌,加之天降大雨,火器无法使用,遂撤退。撤退途中因杨镐无能,指挥失误,撤退阵型被打乱,日军发起攻击,明军惨败。

遭此一败,明廷决心充实在朝力量,彻底将日军赶出朝鲜。经分析,日军补给主要来自本国国内,只要控制制海权,在朝日军就将崩溃。于是明廷在扩充陆军力量的同时,也大量征召水军,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四川、江西、广东、浙江等地的明军源源不断地开进朝鲜。与此同时,朝鲜优秀水军将领李舜臣多次击败日本海军,取得了鸣梁海战的胜利。

朝鲜水军统帅李舜臣

日军因出征在外,长期与明军对峙,且战事毫无进展,国内经济为战争所累陷于崩溃,不得不抓朝鲜人回日本种地。加之同年八月,丰臣秀吉因朝鲜战事不利,忧急而死,日军士气低落,已无恋战之心。小早川秀秋等部撤回日本,日军在朝数量骤减至八万。而明军经过整备,数量也达到了七万,且士气旺盛,已完全具备赶日军下海的能力。十月,明军因操作失误,致使兵营火药库失火爆炸,进攻泗川受挫,但此败并未影响士气。明军根据锦衣卫刺探的日本情报,确认丰臣秀吉已经死亡,日军正酝酿全线撤退的情况,制定了歼灭在朝日军的计划。

十一月,日军三部加藤清正、岛津义弘和小西行长同时撤退。明军放任加、岛二部逃跑,堵住了小西行长,在露梁海设伏。加藤清正部逃回日本,岛津义弘去而复返,率部接应小西行长逃跑。中朝联军与岛津义弘等在露梁海展开激战。明朝参战舰船500艘、朝鲜300艘、日本500艘,其规模远胜同时西班牙、威尼斯打败奥斯曼土耳其的勒潘多海战(1571年)。此战结果明邓子龙、朝李舜臣等优秀将领阵亡,虽让小西行长、岛津义弘等人只身逃脱,但中朝联军全歼日军精锐第五军,日方一万余人阵亡,取得了露梁海大捷。

自此,日军在朝已无可战之力。残留朝鲜日军也在年底被明军肃清,余者乘船偷渡回国。次年(1599年)四月,明军班师回朝,抗倭援朝战争以中国军队的彻底胜利而告终。万历皇帝颁《平倭诏》,“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官方观点:这是发生在朝鲜半岛及其附近海域、明朝军队与朝鲜联军合战日本军队的七年战争,韩国或朝鲜称之为“壬辰倭乱”或“壬辰卫国战争”,日本称为“文禄之役”与“庆长之役”。在大明王朝最为鼎盛的年代,刚刚统一日本列岛、羽翼未丰的丰臣秀吉,迫不及待地发动了这场全面侵朝战争,妄想“一朝直入大明国,易吾朝之风俗于四百余州”,“吾死之前将令中国臣服”。明朝援军联手朝鲜军民,付出了巨大的生命和物质财富代价,最终打败了丰臣秀吉的日本军队。战争的结果是明朝确实付出了重大的历史代价,但由此造就出长久持续的东亚和平新局面。由明朝创立并推广的宗藩朝贡体系,因东征得到巩固、加强,并被清朝如数继承,一直运行到近代被西方殖民统治体系彻底颠覆为止。中国周边,东征不仅对朝鲜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均产生了全面、深刻的影响,更重要的是铸就了一道海上长城。(适用于战争一、二阶段)

个人观点:明军在丁酉再乱中不似壬辰倭乱时那般摧枯拉朽,虽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战争之外的因素也占了很大的部分。日本国内经济的崩溃,加之丰臣秀吉病亡,这些都是导致日军撤退的重要原因。另外,明军指挥官麻贵个人军事素质不及李如松,在战争中没能够像李如松那样在短时间里一次性歼灭日军有生力量,达不到速胜的目的,而是在旷日持久的战争中不断消耗,拖垮了日军。日军也改变策略,不再希冀“灭朝侵明”,而是能占多少是多少地稳扎稳打,使得明军很难一次性集中歼灭其有生力量。最后露梁海战,明军抓住时机,歼灭了日军有生力量,但遗憾的是加藤清正没有去而复返援救小西行长,其部顺利跑掉。还有明军遇到的天气、技术操作等问题也阻碍了明军取胜的步伐。

“前事不忘,后世之事”:

日本:丰臣家族在朝鲜战场损失惨重,加之秀吉本人也在战争期间死亡,丰臣家族实力被严重削弱。德川家康乘机起兵,联合加藤清正、福岛正则等人组成东军,准备夺取大权。石田三成、小西行长等丰臣派组成西军迎战。双方在日本关原展开激战,西军惨败。至此,德川家康开始取得日本统治权,建立德川幕府,并与明朝、朝鲜修好。但历史对丰臣秀吉的惩罚还未结束。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丰臣家族大本营被攻破,丰臣秀吉的老婆和孩子丰臣秀赖等全部死在大阪,仅剩的女儿也被强迫出家,丰臣家族断子绝孙。

朝鲜:是三国中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人员死伤惨重、土地荒芜、民生凋敝,一切都百废待兴。他们对明朝发兵救援称之为“再造之恩”,并修建大报坛以示感恩戴德和纪念。所以后来,即使后金兴起,很多到辽东“助战”,帮助后金(清)攻打明朝的朝鲜军也只向天上放空枪;即使明朝灭亡,清主入关,朝鲜也私下奉明朝为正朔,称清主为胡虏、鞑酋;即使中国只有清朝皇帝的年号,朝鲜也沿用崇祯年号,且一直用到了崇祯二百六十五年。此心不渝,此志不改,唯朝鲜尔,对明朝也算是尽到最后的忠了。甲午战争后,朝鲜被日本占领,意识形态发生重大变化,朝鲜人民的思想和意识又走向了另一个阶段,“此心”、“此志”也便荡然无存了。

中国:此战明军以较小损失,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史称“东洋大捷,万世之功”。此战直接导致日本三百年不敢再踏进大陆一步,遏制了日本向中、朝的扩张。但在此期间,东北女真部落乘机做大,不断积蓄力量,使得明朝后来深陷后金(清)战争的泥潭,无法自拔,并导致最终的灭亡。丁酉再乱中,明朝以战争和经济拖垮日军值得后世借鉴。甲午战争,清廷希望速胜,但却迅速溃败。八年抗战中,中国军民利用广袤的国土线,与日军对峙八年,终于拖垮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