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对印作战,以西藏军区为主的部队竟有一支来自京城的人马

中印之间本来没啥领土纠纷,都是英国人斜刺里插一脚闹的——麦克马洪线嘛,单方面生生把中国9-12平方公里的地盘划过去了。印度人痛恨英国近200年(1757-1947年)的殖民统治,但对英国人为“开辟”的这块边境却不肯放弃。印度总理尼赫鲁专门给周恩来写信,要中国承认麦克马洪线。为此,周恩来专门去了趟印度和尼赫鲁谈。尼赫鲁要的地方,差不多有浙江省大,你说要就给你?周恩来当然不干,主要是去解释,尼赫鲁却给脸不要脸,坚持要这块地。

既然谈不拢,那就只剩下一个选项——打。

双方哨兵,好近好近(图注)

正式开打之前,有一段有意思的插曲,发生在两国哨兵之间。印度哨兵不断向北推进,哨位逐渐前移,有的与中国哨兵挨着,更有甚者,有的印度哨卫甚至到了中国边境哨所后面。

1962年10月8日,印军越过克节朗河,侵入中国边境。边境有中国军人站哨,双方必然碰面。不过,冲突并未发生,因为解放军后撤了。

为什么?

中国士兵(图注)

不是哨兵们要撤,而是上级的意思。老兵王世尧回忆说:“部队首长答复是这样的:什么时候打、什么时候打响,全国只有一个人知道,那就是周恩来。”中国一向后发制人,一旦还击起来,就让挑衅者吃不了兜着走。得知印军在边境有6000人,中国就准备了10000人,计划在20日凌晨发起总攻。

开赴前线的解放军1万人主要来自西藏军区(正军级,隶属于成都军区),其中有100人身份十分特殊——他们居然来自遥远的北京,是一群高中生。

大老远的,他们怎么会卷入这场边境作战?

印度士兵(图注)

刚好在1个月前,他们被安排到西藏军区某连,进行为期1年的锻炼。部队的情况还没摸熟,就接到命令,开赴中印前线。其中一名学生兵吴金城回忆说:“当时,我们身上也没什么证件,我就写了个条子,我叫什么什么名字,家什么什么地方的。一旦牺牲了以后呢,可以把衣服拿出来,知道是谁。打仗嘛,也可能牺牲,也可能受伤的。”

这些学生兵啥也不会,连基本的放枪、投手榴弹都搞不来,居然就要上前线打仗。咋整?四川老兵杨若全说:“出发以后在汽车上坐下来,教他们怎么打枪,怎么扣扳机,怎么推子弹,怎么投手榴弹,手榴弹拿着怎么扭盖,那个勾那个环怎么勾。”

对中国来说,这既是一场无准备之战,也是一场有准备之仗。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